作者:琢磨君
《左傳》有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太上感應篇》也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訴人們:人生之福與禍,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身招引的,正如佛教所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也!
那麼,人又是如何招致福與禍呢?老祖宗說:這三個身體部位,是我們的福禍之門。即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這三個「福禍之門」,管控好了,福報自然多,所以請大家小心呵護。
1、口是福禍之門,
《醒世恆言·卷二十九》云:「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即:說話可以給我們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害處。人生的禍與福,有時候是由言語決定的。我們管控好了自己的嘴巴,便是避禍就福;管控不好嘴巴,言多必失,則是禍從口出。
一句話可以成事,一句話可以壞事,歷史上因為說錯話而招致殺身之禍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劉邦問韓信:「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韓信說:「陛下能帶十萬。」 劉邦又問:「那你呢?」韓信笑著回答「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韓信就是因為這番狂妄之話,為他以後埋下了殺身之禍。
還比如,許攸助力曹操打敗了袁紹,於是自視功高,屢次輕慢曹操,而且還不分場合,甚至直呼曹操小名,說道:「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嬉笑相應,內心卻非常不爽。許攸繼續口無遮攔,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醒世恆言·卷二十》云:「機不密,禍先行」,即機密事泄漏,就會招致禍害。曾國藩也強調:「謀可寡而不可眾,眾謀則泄」,即謀劃事情時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為人多嘴雜,很容易泄密,繼而招致禍患。
綜上所述,不管是我們平日裡說話,還是密謀事情,都要管控好自己的嘴巴,因為它不僅是福禍之門,而且還關乎生死存亡。
2、心是福禍之門,
佛家也說:「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即你的內心世界是如何,便會生出與之對應的福與禍。這和西方心理學所說的「所思即所見」相吻合,即你用什麼顏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顏色的。當你心情愉悅時,世界就是明亮的;當你消極悲觀時,世界就是灰暗的。
古人云:「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你心中的善念或者惡念,都對應著吉神或厲鬼,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心是福禍之門」。我們若管控好了心,多一些正念,少一些邪念,則可福多禍少,正如曾國藩所講:「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沒有無謂的牽掛,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人生最大的災禍莫過於多心猜忌,心力交瘁,身心疲憊。所以說,多心是禍根,要力求戒除。
而人為什麼容易多心?主要是自私的功利心理作祟,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旦利慾薰心,最後只會是物極必反,引火燒身。所以說,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我們應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多做一些善事,少一些功利心,方可避禍就福,福氣多多。
3、臉是福禍之門,
臉龐就是一個人的最好名片,它也暗示了一個人福氣的厚與薄。有一副尖酸刻薄臉龐的人,對人刻薄,老天賜予她的福氣也淺薄;有一副慈眉善目臉龐的人,對人寬厚仁慈,老天賜予她的福氣也深厚,正如古人所說:「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菜根譚》云:「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即:福分不可強求,只要我們保持愉快的心境,和顏悅色對人,這便是招來福氣的根本;禍患不可逃避,只要我們排除怨恨的心緒,陽光微笑,則可以作為遠離禍患的辦法。
神正則人正,神邪則人奸,你有一張和顏悅色、讓人舒服的臉龐,就是招福之本;反之,滿腔憤怒、怨天尤人、不友好的臉龐,則是招禍之本。
正如胡適先生所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好人緣即是好福氣,如果你都用可惡的臉龐把人得罪光了,沒有好人緣,哪來好福氣?
所以說,臉是福禍之門,我們一方面要好好保養自己它,控制好情緒,少生氣,多微笑;另一方面要多加強自我修養,讓好的氣質由內而外散發出來。這樣既是愉悅了他人,也是為自己招來了福氣,何樂而不為呢?
結語:口、心、臉都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分,也是三個「福禍之門」,所以請大家小心呵護它們。上天只給了我們一張口,就是讓我們少說話,正如老子所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相由心生,心和臉是相關聯的,心善的人,或慈眉善目,或和顏悅色;心惡的人,或賊眉鼠眼,或滿腔憤怒。所以,我們要多存善心,養喜神,管控好「心與臉」這兩個福禍之門,最後才能福報多多!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待人生的福與禍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