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會被評為「最悲哀國家」?是87%人口生活在農村?還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77美元,在全球195個主權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更慘的是,這個國家只有兩大民族,卻彼此之間爭鬥了500多年,至今尚未和解。
東非大裂谷附近有個連綿起伏的高原,曾被譽為地球上最窮國家的集合地(盧安達、坦尚尼亞、剛果和蒲隆地),雖說前三個國家頗有進步,但蒲隆地依然是全球最窮國家之一,人均GDP僅287美元,年均可支配收入僅77美元。
蒲隆地面積只有2.78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最貧瘠土地的中心點,沒有鑽石、黃金以及石油等資源,工業製造業極度落後。2019年人口預估為1255萬,耕地卻不斷縮水只剩下不到60000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也是全球最少的。
蒲隆地還是世界上少有的民族較為單一的國家,最大民族是16世紀才移民來的胡圖人,占總人口的85%,但長期控制蒲隆地的卻是占比14%的第二大族圖西人,剩下的1%則是原住民特瓦人。如此畸形又對立的民族架構也讓胡圖人吃盡苦頭。
至少在500年里,蒲隆地一直在重複壓迫和反抗的內戰中,幾乎沒有和平安定的發展期,甚至連英德與比利時殖民蒲隆地期間也沒什麼變化。兩大民族的長期對抗,直接導致蒲隆地獨立後就被列為全球最窮、最不穩定國家。
窮到什麼程度?主要經濟支柱來源於創造90%就業崗位的農業,咖啡和茶葉出口占外匯來源的92%。再對比人均不足0.002公頃的耕地面積,還都是缺水又貧瘠的黃沙混合土地,蒲隆地想不窮都難。要是遇到乾旱或洪水,那全國上下都得勒緊褲腰帶。
在聯合國公布的各項數據中,蒲隆地幾乎每年都位列倒數第一:貧困人口占比全球最高(82%)、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率全球最高(56.8%)、受援金額全球最高(占GDP42%),以及豁免外債最多的國家(已超350億美元)。
在世界銀行出具的排名中,蒲隆地也多次「登頂」:最缺乏金融服務的國家,只有2%的人擁有銀行卡;電信基礎位列倒數第二,只比不丹高出7%;貨幣更是從早期的1美元兌換19蒲隆地法郎,貶值到如今能換1700。
這些,都源自常年不斷的內戰和動盪。從16世紀設立王子屬地引起內鬥開始,幾乎每隔幾年都會爆發一次戰爭。19世紀末蒲隆地被英德比三國輪流占領,一戰期間又倒霉的淪為戰場,哪怕如今也是隨處都能撿到彈殼。
在現代國家絞盡腦汁吸引外資的年代,蒲隆地卻被各大跨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原因是社會動盪、治安極差。有記錄的兩次種族衝突就導致超過25萬人死亡,兩大民族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直至聯合國特派團介入後才稍有緩解。
因此,任何國家都通用的貨幣與黃金,在蒲隆地並沒那麼受歡迎,唯獨牛才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擁有的母牛或奶牛越多,那社會地位也就越高。這不僅與農業傳統有關,與貨幣貶值、黃金無法在民間變現也有著很大的關聯。
蒲隆地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其中被吐槽最多的現象就是網際網路覆蓋率全球最低,全國只有4.5%的人口用過網際網路(非安裝落戶),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3%,非洲也有39%。因此,有錢人才去得起蒲隆地的網吧。
另一大吐槽點則是蒲隆地人的酒文化,他們習慣十幾個人圍坐在一壇酒邊,然後用長長的吸管共飲壇中的酒,傳統文化中也就是團結的意思。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蒲隆地幾近泛濫的腹瀉、瘧疾、痢疾、瘋牛病等傳染病。
為此,蒲隆地也被多個歐美國家列為「旅行禁地」,歐洲旅遊網甚至直言勸告遊客別去這個「全球最悲哀的國家」,因為蒲隆地的物價既不適宜消費,衛生環境也極不宜居,治安更是連聯合國都想過放棄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