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炫耀」母親穿搭:為人父母能向葉惠美學什麼

2020-09-30     上海升學觀察

原標題:周杰倫「炫耀」母親穿搭:為人父母能向葉惠美學什麼

原創 紅毛 ins生活

說起「炫耀媽媽」這件事,周杰倫排第二,恐怕沒有人敢排第一。出道20年,他從來不吝嗇在大眾面前表達對媽媽葉惠美的感情。

前幾天,他又在社交平台曬出了媽媽的照片,大秀媽媽的穿搭。

並在配文中地寫下:「比我還會穿」、「真的很會穿衣服」、「時尚最佳代言人」。

平心而論,拋開兒子對於媽媽的親情「濾鏡」,葉惠美女士真的好會穿。

單論這幾張照片,能看得出來她穿衣很有藝術性,色彩的搭配和衣服的剪裁都不落俗套。

對於一名年過六十歲的人來說,還能擁有追逐潮流、敢於嘗試的心態,實在難能可貴。

時尚不分年齡,潮流不分群體,氣場十足風格百變,妥妥的「潮媽」一枚。

葉惠美原先就是一位美術老師,對色彩和造型本就有著一定的審美。

再加上本身的形象和氣質雙雙在線,對時尚有所感知,才能靠穿搭火出圈,抓住大眾的眼球。

記得有網友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葉惠美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地球,所以這輩子才能有周杰倫這樣的兒子吧。

確實,能有一個被幾代人視為偶像的兒子,絕對稱得上三生有幸。

但同時,能培養出來這麼成功的兒子,也證明了她作為母親的獨到之處。

在周杰倫成為讓人痴迷、崇拜的天王巨星的背後,離不開葉惠美一路以來嘔心瀝血的付出。

01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

這是《聽媽媽的話》里的歌詞,想必許多人對旋律耳熟能詳。

這首由周杰倫親自作詞的歌曲,既飽含了他對媽媽最真摯的心聲,也隱藏著他一段刻骨銘心的童年故事。

1979年1月18日,周杰倫在台灣省新北市出生,父母都是老師,算得上是書香家庭。

從小他就展現出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平時活潑好動的他只要站在鋼琴前,就會出奇的安靜。

而且只需要聽別人彈奏一遍,他就能反覆彈出來,簡直就是為音樂而生的。

因此葉惠美決定挖掘他的音樂潛力,她先是將四歲的周杰倫送去音樂班學習鋼琴,又掏出全部積蓄買了一架鋼琴。

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她願意為了兒子賭上一切,全力支持兒子走上音樂道路。

後來周杰倫上小學三年級時,偶然間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又被大提琴憂傷悽美的曲調深深地吸引了。

葉惠美見狀,又用僅剩的家底給周杰倫買了把大提琴,這引得周杰倫爸爸極為不滿,但她堅定著要培養兒子的信念。

因為在她心中,沒有比保護兒子夢想更重要的事情,只要是兒子喜歡的東西,她哪怕傾盡所有也要爭取到。

正如那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葉惠美寧可苦了自己,也不願苦了孩子。

02

14歲那年,周杰倫的人生發生了一場巨大的變故。

因為忍受不了葉惠美一意孤行的培養方式,爸爸提出了離婚,這讓正值青春期的周杰倫陷入了困惑和苦悶中。

他不理解為什么爸爸不能像媽媽一樣溫柔,偷偷寫下了一句: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原本叛逆倔強的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需要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葉惠美,身上的擔子變得更重了。

越來越多的親人開始不理解她的做法,可她還是不為所動,繼續推動兒子前進的步伐。

而且她對兒子的愛從來都不是溺愛,尤其是在學習音樂上,分外狠心。

每次周杰倫練琴時,她都會拿著一根棍子站在一旁監督,一旦發現有分心,立馬就會警告。

在這種嚴格的管教中,周杰倫雖然時常耐不住性子、惹得媽媽生氣,但為日後音樂事業的走紅埋下了夯實的基礎。

日後回憶起這段苦難時光,他滿懷感激:「我每次練琴時,媽媽就拿一根棍子站在後面,如果說我的音樂底子打得深厚,都是那根棍子逼出來的。」

不過嚴格歸嚴格,葉惠美對周杰倫的愛是真真切切的。

她從來不允許外人說兒子的不好,也不承認別人對兒子的否定。

中考那年,周杰倫因成績太差,連普通高中都沒能考上,幸好彈得一手好鋼琴,才被淡江中學的音樂班錄取。

只是他的音樂素養才華橫溢,學習成績卻慘不忍睹,老師們都對他不抱希望,甚至英語老師還直言不諱地說智商低下。

葉惠美雖有過思索,但沒有被老師們的評價所擊倒,她還是決定繼續培養周杰倫,並給予了最暖心的鼓勵和肯定。

除此之外,她也收斂了一些嚴格的態度,給自己設置了三個規定: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

她這樣做只為讓周杰倫在更輕鬆、更自由的環境中,探索更多的可能。

不得不說,在培養周杰倫這件事上,葉惠美用心良苦。

可憐天下父母心,她在承擔了周杰倫缺失的那份父愛的基礎上,又施加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她用盡全部的力氣,只為讓周杰倫離夢想能近一點、再近一點。

03

高中畢業以後,周杰倫兩次報考台北大學音樂系均沒有被錄取,眼看著兒子的音樂路要就此斷送了,葉惠美著急了。

她鼓勵周杰倫報名參加了台北星光電視台的娛樂節目《超級新人王》,在節目中周杰倫邀人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夢有翅膀》。

可惜那位歌手不能理解他的曲風,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導致台下紛紛喝倒彩。

這條路行不通,葉惠美又立馬尋求另一個機會。

生性內向的她鼓起勇氣,聯繫到主持吳宗憲,將《夢遊翅膀》的曲譜一併給到。

吳宗憲雖然對周杰倫印象不好,但認為他是可塑之才,便邀請到公司擔任音樂助理。

由於周杰倫是初入職場,又不擅長社交,葉惠美生怕他會得罪老闆和同事。

所以她常常會準備披薩食物送給同事,請他們照顧不懂事的周杰倫,同事們都很羨慕周杰倫有一個這麼好的媽媽。

在事業的起步階段,周杰倫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

想要前進,但寫的歌曲統統都被否決,想要後退,但不想辜負媽媽的付出。

那段時間,他吃、睡都在錄音間,葉惠美便經常到公司陪他解憂聊天。

望著悶悶不樂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順便把髒衣服拿回家洗。

在媽媽始終如一的鼓勵下,周杰倫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站起來,在被拒絕中探索音樂的方向,在堅持中回應媽媽的愛。

後來的故事,想必就人盡皆知了,2000年首張專輯《JAY》的問世,讓周杰倫一炮而紅。

歷經數不清的冷言冷語、嘲笑譏諷、挖苦否定後,他成功了。

而他背後的那個女人——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

往日裡家人的不解、丈夫的離開、老師的評價等陰霾都蕩然無存,所有的心血、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苦難,都化為了值得。

試問對於一位母親而言,還有比看到兒子功成名就更能感到欣慰的事情嗎?

04

葉惠美對周杰倫的愛,從來都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哪怕是周杰倫成名了,她也沒有索求半分。

但周杰倫明白,如果不是因為媽媽從始至終的支持,他根本撐不到走紅的那一天。

他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門清,他知道媽媽為培養自己犧牲了一切,媽媽額頭上每一道皺紋都是因自己生長的。

所以他為媽媽置辦這樣那樣的禮物,剩餘的收入也都交由媽媽負責。

一有時間,就會回到家中陪伴媽媽,擔心媽媽孤獨,便經常和媽媽一起外出逛街看電影。

當然了,要說起他送給媽媽最寶貴的禮物,當屬2003年以媽媽名字發表的專輯《葉惠美》。

把最愛的人和最愛的事業融合在一起,這是屬於周杰倫的孝道。

所以說,葉惠美因為周杰倫的光環收穫了別的媽媽所沒有的關注,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如果沒有她堅定不移地付出、支持、信任、鼓勵、疼愛,那個在過去二十年、始終站在華語樂壇之巔的周杰倫也不會出現。

周杰倫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才華,同時也離不開葉惠美的撫養和栽培。

至於他為什麼總是把媽媽帶著身旁、又為什麼總是表達對媽媽的愛,答案顯而易見。

在葉惠美和周杰倫這對母子身上,我想起來兩句話。

一句是「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一句是「愛他是如他所願,不是如你所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身為人母的人最大的期盼,只是有人能如願以償,有人卻事與願違。

拋開子女自身條件的因素,父母作為第一任導師的作用至關重要。

太多的父母只會一味地將個人念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沒有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結果就導致孩子背負著壓力、被迫成長,那些隱藏的天賦被全然扼殺了。

有的時候,該「逼」孩子確實要逼,但不要操之過急、過於極端,父母擔任的角色應當是引導者,而非指導者。

比起所謂的「我這是為你好」,或許孩子更需要的是「我支持你」。

縱使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周杰倫,但至少每一個父母都可以向葉惠美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xlK33QBd8y1i3sJCX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