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魯爾:菲亞特米其林工業遺址改造

2020-01-02     蒸爭日上

在眾多的工業遺址改造項目中,魯爾一直是人們學習的經典。而我們不知道的是,義大利其實也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工業遺址改造,這個項目是菲亞特汽車和米其林輪胎工廠的華麗變身。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這個改造案例。

19 世紀末都靈工業化開始,許多工廠沿著多拉河被建造起來。20 世紀初,隨著菲亞特鋼鐵廠以及米其林輪胎廠的建設,工業化抵達鼎盛時期。1980 年代,這些工廠隨著工業大蕭條而關閉。這使城市中心棄置了大面積破敗不堪的城市用地,以及許多零星廢棄的土地。

1998 年,一個城市更新項目啟動了,用以重塑這些後工業時代大蕭條遺留的地區,並且賦予它們全新的功能。由於多拉公園包括了一些積極的工業遺產景觀,它象徵著對於反映城市變遷的內部城市景觀的全新解讀。

公園包括5個獨立區域,其中3個以曾經位於此處的工業公司命名。多拉河、主要的交通幹線和新住宅區處於主導地位,但是,其真實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則源於工業化過往的殘跡。

公園5個分區之間的聯繫及它與周邊地區的連接是新公園可持續理念的重要元素。該理念的目標是混合各部分的獨立特點,並加入新元素強化其特點,創造出統一的公園體驗。

因吉斯特

因吉斯特是公園中區域最狹長、設計理念注入最多的一處。最高處精心設計的廣場和步道連接著毗鄰的建成區域,並且形成了西側公園的入口。坡道和台階沿著6m 的高牆伸向南側區域,它為多種不同的活動和沉思冥想提供了空間。

令人印象深刻的先前層壓機的底座結構被轉化為水景花園,建築毀壞的內部也被轉化為「封閉的花園」,作為公園與道路之間的屏障。一列壯觀的鋼柱支撐著從伯格若路引向位於公園中心的維塔利的抬升步行道。

從高處可以看到神聖的工業建築——7 棟高塔、被改建為新聖托瓦爾托教堂鐘樓的煙囪以及維塔利的高聳鋼柱——之間和諧的相互作用。

維塔利和莫爾塔拉路

位於前維塔利鋼廠大廳的巨型結構形成了令人著迷的、充滿生氣的公園中心。建築的外表皮和大部分屋頂被拆卸後,30m 高的紅色鋼柱群現在看起來像一片「未來的叢林」。茂密的草木和公共生活已經接管了這片人造環境,巨大的混凝土高塔和基礎正在變成絕妙的遊樂場。仍保留屋頂的大廳部分已經變為提供遮蔽的多功能活動區。

在北面,柱網一直伸向種植著開花樹木的大片草地。公園內部的空間由新的公路隧道圍繞。沿途設有廊架和大樹的寬敞步道連接著臨近的居住區。它不僅提供了令人愉悅的環境,同時提供瞭望向這片由廢棄工業用地改造而成的景觀的獨特視角。

從西側穿過公園鋼鐵心臟的人行天橋,橫貫毗連的草地,伸向新的「城市陽台」。一片沿著隧道牆的種植樹木的大斜坡連接著公園的兩個高差,左右兩邊均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維塔利冷卻塔。

塔和泥漿坑現在都用於容納乾淨的水。它們是雨水處理系統的一部分,從屋頂和開放的水溝、水渠表面收集雨水,並在水塘和蓄水池中存儲。

夜間照明使這些工業紀念碑變為周邊地區都可看到的標誌性景觀,並且內部形成了一個神秘的新世界。低層的「藍廳」光線柔和,光帶沿著步行路,描畫出以前大廳的外輪廓線。

米其林

前米其林輪胎廠的地段被改造成了一片廣闊的草地公園,因其景觀和地貌而特徵鮮明。一片新建的潮汐池打開了多拉河的邊界;開挖料用於製作朝向道路和建築的庇蔭的大地雕塑。沿河通道可以連接水面和跨池鋼橋,以及通往對岸維塔利的人行橋。一列列不同樹種的樹木被種植在大地雕塑的淺坡上提供著樹蔭。

一條「高路」到達頂點,人們可以從那裡望向因吉斯特和維塔利,以及東邊的蘇佩加爾朝聖教堂和西邊的阿爾卑斯山。從遠處可以看到公園西南側的冷卻塔,它將被改造成可進入的聲光雕塑。

華道角

在華道角,菲亞特鋼廠延伸至整個區域,同時跨越了河流。地塊內僅剩下覆蓋了這部分公園的3/4的混凝土路面,堅固的混凝土石板將從多拉河上被清除,但是河流仍保留其混凝土河床。水面從黑暗處上升到可見處,流過鑽孔的牆體,就如同穿過荒蕪的峽谷。開放的水道兩側是有圍牆的步道。在河兩岸用開挖料修建的平台上種植的幾百棵樹,讓人回想起從前建築物的格網。樹蔭為不同的活動提供了蔭庇的場所,寧靜的布置為自由的水道創造了完美的背景。在舊建築的底部結構上建造的步道連接了華道角的南北兩側。

華道角的南部於2011 年完成,並與京都議定書一致,實現碳中和(「零影響」)

工業遺址改造通常都是一個區域的頭疼問題。一片廢墟中要美化、亮化、經濟化、就業化,推倒重來已經不再提倡。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百廢待興之下,合理利用,創意改造才是工業遺址的新出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k_MbW8BMH2_cNUgB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