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網絡犯罪高發多發,過去兩年共89167名嫌疑人被批捕
檢察日報正義網
4月8日10點,最高檢召開「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共同防控網絡風險」新聞發布會,共有三項議程:通報全國檢察機關打擊網絡犯罪工作情況;發布最高檢第十八批指導性案例,簡要介紹案例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網絡犯罪近年呈高發多發態勢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介紹,網絡安全是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網絡犯罪主要是利用網絡、針對網絡和在網絡空間進行的各種犯罪,包括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犯罪、電信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網絡賭博、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這些犯罪近年呈高發多發態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2018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
共批捕網絡犯罪嫌疑人89167人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2018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網絡犯罪嫌疑人89167人,提起公訴105658人,較前兩年分別上升78.8%和95.1%。最高檢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凈網」專項行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等,加大對網絡「黑灰產」司法治理力度。2018年以來,最高檢先後掛牌督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和假借「金融創新」「網際網路+」的名義實施的金融詐騙案件共35件。
截至4月7日
批捕的詐騙罪案件數
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
苗生明表示,截至目前,批捕的涉新冠肺炎疫情犯罪案件數、人數已分別達到「非典」時期的8倍和5倍左右。這次疫情發案數較多,主要原因是涉疫網絡犯罪突出。在所有涉疫網絡犯罪案件中,利用網際網路實施詐騙、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犯罪數量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藉助網絡傳播的便捷性和隱蔽性,本次疫情期間詐騙犯罪發案量大幅增長,截至4月7日,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詐騙罪1588件1675人,起訴881件926人,批捕的案件數和起訴的案件數分別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和47.3%。
上網課期間
家長不要輕信「老師」的收費消息
教師應對群內成員進行管理
苗生明答記者問時表示,對於疫情期間假冒老師實施詐騙這類趁火打劫、發國難財的行為,特別是針對孩子實施的犯罪行為,我們認為性質嚴重、情節惡劣,危害性非常大。因此檢察機關堅決嚴厲打擊。對家長們來說,收到詐騙信息時,要及時到學校網站核實或與老師電話溝通核實,不要在家長群中發布的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上付款。如果發現已經上當受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對教學機構和老師們來說,學習群應設專人管理,設置入群驗證,定期清理群內成員,對不應加入或未實名加入的人員予以提醒核實,必要時刪除;對聊天內容進行及時、全面的監督。
如何辦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
檢察官帶來「北京經驗」
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第四檢察部主任、三級高級檢察官蔣星偉答問時表示,近年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現持續高發態勢,為有效打擊此類犯罪,北京檢察機關加強檢察專業化建設,全面提升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專業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打擊效果。
疫情期間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高發的三大原因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張曉津答問時表示,疫情期間,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多發原因是:電信網絡詐騙屬於不需要接觸就能實施的犯罪,更易博取被害人信任;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急需防護用品等心理實施詐騙;疫情使人民群眾對網絡的依賴加大,不法分子利用人們疫情期間出行不便,購物、求職心切或信任老師等心理,詐騙成功率大大提高。在此,我們嚴正警告不法分子,凡妄圖借疫情防控之機謀不義之財的,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呈現出四大新特點
張曉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從辦案情況看,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出四大新特點:組織公司化,行為產業化;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技術已被用於詐騙的各個環節;利用社會熱點和新的應用程式不斷翻新詐騙手段;移動終端已成為詐騙主戰場。
檢察機關下一步將繼續保持
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壓打擊態勢
張曉津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是繼續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壓打擊態勢。二是發揮檢察機關的訴前引導作用,要求檢察官最大限度向偵查靠近,更早地介入偵查,就證據收集、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引導公安機關全面、客觀、合法收集證據。三是進一步健全與公安機關的工作銜接機制。既加強個案會商又加強類案研判,及時研究解決辦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四是與網際網路企業進一步加強打擊網絡犯罪中的合作。借力網際網路公司在人才、技術、信息資源上的優勢,提升辦案質效。
來源:正義網、最高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
整理/編輯:李夢欣
監製:宿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