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女海歸都變成了女海待?

2019-10-17     沐丞的自由生活

文/沐丞



最近在拉勾網上一連收到了好幾封留學生的簡歷,都是有一至三年工作經驗,而且都是女性求職者,在這之前也收到過一些,但是數量不多。去年有收到過來自香港地區一些大學的實習生簡歷,也以女生居多,再往前基本上能收到的簡歷相對都比較差,一般是來自二、三流大學,工作經驗也不出彩。因為我們只是一個創業公司,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得出來求職者的綜合背景在提升,同時就業壓力在逐年增大。

那為什麼年輕女海歸的簡歷多了起來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所以有足夠的子女教育基金,可以把子女送到海外讀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績好到拿到全額獎學金去留學,很多學生其實是高中成績不怎麼好,很難考上國內一流的大學,所以還不如花點錢出國深造。有個海歸的背景至少比在國內上個二、三流的大學強,雖然有的人在國外上的可能也不是多麼好的學校,但是起碼語言、視野、人際、海外生活等綜合能力有很大提升。這種對教育的投入,至少也是一種變相的投資方式。

其次是發達地區的父母對女兒的培養也更加重視起來,因為是獨生子女的關係,重男輕女的現象在減弱。為什麼前面提到有不少女海歸、港歸的簡歷,其實這些都是來自內地家境比較殷實的獨生女兒。在很多年前或者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家境比較一般的家庭,如果女兒的成績一般,家長可能不會花重金培養,一方面的確沒有經濟實力,一方面覺得女孩子就是要找個穩定的工作嫁個好人家,不會折騰讓女兒出國深造,但是現在這種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再次因為本身成績不好被送到國外一般學校的女海歸的競爭力其實並不高,想要留在海外沒有那麼容易,就算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想回到祖國,但是發現國內的就業形勢也非常嚴峻,並不是有了海外留學的背景就一定能進入一個好公司,可能也同樣是要從一些一般的小公司攢工作經驗再慢慢尋求發展。所以,當初如果自己在國內並不能考上一個好學校,選擇出國的,在國外求學階段也沒有真正學到本領的,那麼即便有個國際學校的文憑,可能幫助也不大。

最後作為用人單位也變得理性起來,不會因為求職者有海外留學經驗就特別對待,因為就像國內的大學擴招,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有能力把子女送到海外去讀書,但是不代表這些去了海外讀書的留學生就真的學有所成或是真正有實力。如同《歡樂頌》里的曲筱綃,在美國念了一個不知名的大學,其實學業基本上就是荒廢的狀態,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只是家裡有這個經濟實力能把她送出去而已。

綜上,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不要以為自己有了多麼厲害的敲門磚,而真實情況是很多人都有這個敲門磚。你所擁有的敲門磚的含金量可能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高了,現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去英美、澳洲、紐西蘭、中韓、香港、新加坡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多,光有敲門磚已經不夠,還得有真本事,否則只能海歸變海待了。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台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為了可以選擇》、《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為5%的人》等。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7Zu4m0BMH2_cNUgsO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