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114例古詩詞中常用的文學典故,長知識了!建議收藏

2019-11-08     國學經典智慧人生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所謂詩詞用典,指的是在寫詩填詞的時候,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說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

當代著名詩人、詩享課堂特聘教授徐晉如先生認為,是否善於用典,是詩詞高手與詩詞愛好者的本質區別。

以下,就是常見的114個典故。作為詩詞寫作者,不可不知。

1.投筆

《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

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長城

《南史 檀道濟傳》,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藉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如:陸遊的《書憤》:「塞上長緘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

《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

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 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苗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 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4.折腰

《宋書 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

如:李白《夢遊天姥嶺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化碧

《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

6.鴻雁

《漢書 ?蘇武傳》,匈奴單于欺騙漢使,陳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紅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

如:晏殊《清貧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紅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7.尺素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尺素」就用作書信的代稱。

如: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8.青鸞

《仙海經》載,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讓一隻青鸞報信。後人便用「青鸞」「青鳥」借指傳遞書信的人。

如: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雙鯉

如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即以雙鯉借代遠方來信。《敦煌曲子詞?魚游春水》:「鳳簫聲絕沆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無雙鯉跳躍,其實是指千里之外,煙波浩淼,音信全無。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蒿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寫的也是睹物(雙鯉魚)思人。

10.五柳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

如:閱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 秋水日潺?。倚仗柴門外, 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11.東籬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12.三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13.勞歌

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勞歌」後來成為送別歌的代稱。

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4.長亭

古代驛站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和送別。後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如: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15.南浦

屈原《楚辭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指稱送別地。白居易《南浦別》:「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16.陽關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就把送別時唱的歌曲稱作「圍城」、「陽關」。

17.柳岸

古人送別有折柳的習俗,後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8.風騷

原指《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後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澤東《沁園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19.雕蟲

語出漢代楊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狀夫不為也。」後來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術,多指文學技巧。

李賀《南園十三首》:「尋章摘句老雕蟲, 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當年遼海上, 文章何處哭秋風?」

註:雕蟲:詩中的意思是說吟詩作賦是沒有什麼大用韻技藝。遼海:指遼東地區,因瀕臨渤海,故稱,唐時這裡常發生戰爭。

20.鴻鵠

《史記 陳涉世家》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涉少有鴻鵠之志,後揭竿起義大澤鄉。後來就以「鴻鵠」比喻有遠大志向。

如:吳潛《八聲甘州》:「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21.杜鵑

俗稱布穀,又叫子規、杜宇、望帝。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後來多用「杜鵑」來渲染哀怨悲悽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

如:辛棄疾《定風波》:「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又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22.鷓鴣

鷓鴣的鳴叫聲似說「行不得也哥哥」後多用來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23.黍離

《詩經 黍離》中有「彼黍離離」的句子,是說東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看到長滿禾黍,由此悲嘆宮室宗廟的毀壞。後來常用「黍離」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如: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4.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數端,謂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時餘光所照之處,後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26.杜康

《說文解字》中說: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發明製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後就用「杜康」作為酒的代稱。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7.瑟瑟

願為綠色寶石的名稱,後來借指綠色。

28.紅豆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29.雞黍

《論語》載,子路隨孔子出遊時落了後,遇見一位正在勞動的老人,就向他打聽,由於子路的態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還殺雞做黍米飯厚待他。後來就用「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得的利益。

31.掣時

典出《呂氏春秋.具備》,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32.方寸

典出《三國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34.下榻

典出《後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一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

典出《詩經.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36.梨園

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37.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樑,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以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干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台。」

38.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39.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隻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只六隻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夸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40.還珠

古時合浦地主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裡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41.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42.紅葉

代稱傳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唐人盧渥從宮牆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後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43.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44.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官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幽怪錄?定婚店》)。後來因此稱煤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45.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46.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47.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48.連理枝、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撐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難怪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49.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50.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51.問鼎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問鼎,有凱覦周室之意。後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52.見背

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53.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六朝舊事、南朝舊夢:表示往日富貴繁華的生活。

54.擊楫

謂立志報效國家,收復失地。

55.娥眉(蛾眉)

美女、高尚的德行。

56.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57.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58.青青子矜

有才能的人。

59.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遊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元人謝應芳《水調歌頭?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謝寄來雙鯉,白雪陽春數曲,為我和巴謳。」 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戰國宋玉《對楚王問》。

60.碧血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後來也用「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61.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62.懷桔

指孝順雙親。

63.採薇

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詩人常常用詩歌里的「山林」和「宮闕」的形象,來表現詩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64.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65.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後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

66.南冠

指囚犯。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一楚人鍾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範文子稱讚這是君子之行:後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操的囚徒生活。

67.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68.彭祖

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69.謝家

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

(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問子侄: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這是說,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風度的人。辛棄疾《泌園春?疊嶂西馳》:「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70.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史上最全114例古詩詞中常用的文學典故,長知識了!建議收藏

71.嬋娟

嬋娟,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72.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73.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左傳?哀公十七年》:「諸候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黃宗羲《姜山啟彭山詩稿序》:「太倉之執牛耳,海內無不受其牢籠。」(太倉,人名)

74.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75.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叢生草本花卉,亦稱麗春、寒牡丹。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故有聞虞兮歌而起舞之說。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詩曰:「君王意氣江東,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該詩角度新穎,情切動人。

76.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

77.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78.精衛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79.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後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宋人趙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鬥劍,誓清行擊中流楫。又稱「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80.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81.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這稱。

82.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83.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84.人傑

典出《史記?高祖本紀》,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85.仁人

典出《論語?衛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86.傳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學問能傳於後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87.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88.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89.璧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90.方家

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91.等身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於該人的身高。

92.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93.心許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的意思。

94.三味

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褒義)

95.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96.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97.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98.射影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99.塗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明蔣一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100.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的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1.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102.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漢書?高帝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103.宮闕

所謂「宮闕」也言「魏闕」,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詩人受到當道重用的象徵。所謂「山林」則是指詩人在政治理想破滅或者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時,作者心生怨憤而轉向歸隱山林息影草澤的形象的代稱。

104.金雞

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105.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106.螟蛉

《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蜾贏(一種蜂)捕螟蛉為食,並以產卵管刺入螟蛉體內,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後負之置於蜂巢內,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作為螟蛉養子的代稱。

107.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明唐寅《世情歌》:「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108.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宋劉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雲,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只有「定價」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

109.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鉤獻於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一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啟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杆,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失意情懷。

111.蓴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或《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菰菜羹:菰菜、蓴羹。後來文人以「蓴羹鱸膾」、「蓴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例如,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徐自華《慧僧先生解職歸見》:「轉瞬西風又起,忽搖動蓴鱸鄉思。」

112.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113.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遊《冬夜》詩云:「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

114.崑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語出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指隨侯珠與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吳國名劍),乘纖離(駿馬名)之馬,建翠風之旗,樹靈鼉(tuó,揚子鱷之類的動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後來就以「崑山玉」比喻優秀人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XHPSm4BMH2_cNUgRK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