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見廟,兩人不看井」,後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2019-11-10     國學經典智慧人生

中國有著極為悠久漫長的歷史,在這歲月的長河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恢弘壯麗的故事,有過很多攪動風雲的人物,歷史車輪轟隆而過,這些故事與這些人物卻始終被人們流傳了下來,與這些故事、人物一起流傳下來的,還有著許許多多經典的智慧,例如俗語。

俗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誕生時間非常早,在西漢司馬遷寫作《史記》之前就已經出現,通常是由普通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於親身實踐過的體驗總結而成,具有著簡單接地氣,與生活契合度高應用度廣的特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便是如此。

所謂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在只有一個人的情況下,不要輕易進入廟宇之內,尤其出門在外走夜路無法投宿的時候,更是寧願睡墳地也不要去古廟過夜,這是為何呢?原因其實並不複雜,這主要是由於古人對於廟宇有著一種非常複雜的畏懼心理,而這種畏懼心理的形成因素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因為廟宇本身是祭祀祖先的場所,中國古人長時間有著一種祖先崇拜,我們看現代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人們經常會說「祖宗在天之靈」。在古人的世界觀中,人去世以後意識並不是消失,靈魂依然繼續存在,而廟就是祖先靈魂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人很重視「祭祀」,也是出於這種觀念,在這種觀念下人們就難免會對於廟有一些畏懼。

其次是因為很多古人對於僧侶的態度也很複雜,中國人最是講究孝道,講究家庭,而僧侶們則是「出家人」。對古人們來說,這是一種違背了最基本家庭倫理道德的行為,甚至於可以稱得上是違反基本人性,所以他們認為僧侶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異類」,並不願意與之接近。

再次便是一些廟宇的恐怖傳說,在明朝小說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中,就有很多記載良家婦女進入廟宇投宿,然後就從此失蹤的事情;而在《水滸傳》這些作品中,李逵、劉唐之類的江湖強人往往也就是住在廟宇之中,普通人自然不敢去廟宇之中觸霉頭。

至於「二人不看井」,說的其實是「瓜田李下,自避嫌疑」,有一個詞語叫做落井下石嘛,可見在古代落井這種事情還是相當常見的。但是獨自一個人在井邊掉下去,與兩個人在井邊掉下去,這個性質是很不一樣的,獨自一人掉下去了那是不小心或者想不開,而兩個人同時在井邊有一個人掉下去了,那麼另一個人就有了洗不清的嫌疑。

至於「三人不枹樹」也就是不要三個人一起抬樹的意思,這是因為多個人一起做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時,其實反而比獨自一個人更加難以做到全力以赴,而且很容易就會埋怨他人,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陰暗的意思,就是說抬樹這個事情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萬一遭到另兩個人算計的話,突然把重量都朝著一個人身上去的話,那就是有苦難言的境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YHOVW4BMH2_cNUg6u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