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精華50則(上)

2019-11-04     國學經典智慧人生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謀略篇】

1、事留變生,後機禍至。

事情滯留不辦就會發生變化,貽誤時機就會招來災禍。

2、權不失機,功在速捷。

權變而不失時機,成功在於行動迅速。

3、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

事情確實常有拋棄這個而採取那個的情況:用大的換掉小的可以做,用安全的換掉危險的可以做,權衡一時的形勢而不必擔心根本不得鞏固可以做。

4、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

難以得到而容易失去的東西是時間,時間到了就會來但卻無不轉瞬即逝的是機遇。

5、觀古今之成敗,能先見事機者,則恆受其福。

考察一下古今成敗的例子,能先發現事機的人,就總是能得到好處。

6、權變之時,固非一道能定。

權宜機變的時候,本來就不是一種辦事原則能定的。

7、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能夠以屈求伸,以讓求得,以弱求強,很少有不成功的。

8、智者不為小利移目,不為意似改步,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

有智慧的人不被小利與似是而非的狀況蒙蔽,時機成熟、條件具備後才開始行動。

【修身篇】

1、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

雖經歷危險,而不改變節操;如同金聲玉色般的高貴品質,時間愈久愈能顯現出來。

2、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弗聞。

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知道戒慎,在別人聽不見的時候知道警惕。

3、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

只知道享樂,不知道艱苦;不知道艱苦的人,一定會因為驕奢而犯過失。

4、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

事情成功得快就敗亡得快,成功得晚就能始終保持長久。所謂欲速則不達、大器晚成;速成的,往往根基不牢。

5、救寒莫若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解除寒冷沒有比多穿一件皮衣更好的了,讓別人停止對自己的誹謗沒有比加強自身修養更好的了。自修以止謗,既是止謗的良法,又是一個人教養的表現。

6、人或毀己,當退而求知於身。

如果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應當回過頭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7、君子之行,皆積小以成高大。

君子的品行,都是積累小的德行而後成為大的德行。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干,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

9、畜德之厚,在於多識往行。

蓄積德行而使之深厚,在於多了解歷史、過往。

10、立身之根本,莫大於言行。

在社會上立身,沒有比言行更重要的了。言行得體,需要修養深厚,因為言行本是修養自內而外的展現。

11、事不可自謂己長。

凡事不可自以為比別人強。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謙虛謹慎,不斷地棄己之短、學人之長,才能不斷進步。

12、聞惡必改,而不矜過。

知道了自己的缺點錯誤就一定改正,而不堅持過錯。

13、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良藥吃到嘴裡很苦,只有得病的人甘願吃它;忠告的話聽起來很不順耳,只有明達的人能接受它。

14、能知其所短而不用,此賢者之大也,知所短則知所長。

能夠了解自己的短處而避開不用,這是賢者中的大賢;知道了自己的短處就知道了自己的長處。

15、外同乎俗,內秉純潔。

表面同一般人一樣,而內心堅守純潔的美德。世事複雜,需要我們和光同塵、入鄉隨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VRGOW4BMH2_cNUgqda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