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省錢辦理了ETC,接下來卻是錢越花越多,麻煩越來越大

2019-11-28     FM93浙江交通之聲

范先生經常上高速,為了避免排隊,最近他去辦理了ETC,結果辦理了ETC,扣費更多了。 到底怎麼回事?

嘉興人范先生有兩個孩子,因為在寧波工作,每個周末他都要在嘉興和寧波之間打個來回。所以23號他在嘉興辦理並安裝了ETC。

本月初,他裝了ETC後第一次經過嘉紹大橋前往寧波,結果下高速的時候,ETC通道顯示被扣費123.5。范先生知道,ETC享受95折的優惠,所以原價應該是130塊。那麼問題來了,自己明明走的是嘉紹大橋,應該只收100塊,但實際上卻按照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計費標準,被扣了130塊。 他打電話到嘉興ETC服務中心,找對方申訴:「我跟他講,30塊錢對我來說,也不是很多錢。一年52個周,我每周都要回嘉興的,如果每次都是扣30塊,來回就60,一年就3000多塊錢,我難道每次都要打個電話去申訴一下嗎?

帶著范先生的問題,記者找到了嘉興ETC服務中心,副主任沈民姓說,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沒有識別到電子標籤:「每個大橋都有感應,就是識別ETC電子標籤,識別到了就說明這個車是往這裡走的,那正好他過去的時候沒感應到,它就識別為最短路徑。

沈主任介紹,高速公路按照最短路徑來收費的說法由來已久,只不過隨著識別系統的完善,後來就按照實際行駛路徑來計費。但是,識別系統偶爾也會出現, 依然會按照最短路徑的原則來收費。放到范先生身上,從嘉興到寧波最短路徑就是走杭州灣跨海大橋,而費用恰恰是最高的:「感應的話,涉及到電子標籤的質量,龍門架上感應電子標籤的質量,還有用戶的玻璃,玻璃和玻璃之間有一層金屬膜,它會隔離掉電子標籤的信息,這種都是影響的,都是產生問題之一。

由於范先生第一次使用ETC就出現識別錯誤,沈主任建議范先生按照原路線再走一次,這樣就能確定到底是高速上的識別系統還是車上的電子標籤有問題。同時,她們也會把相關情況反映給浙江省ETC服務中心,核實之後重新扣費。

(記者:談傑 編輯:徐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CenvW4BMH2_cNUgFx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