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溫飽問題,還能住上新房,開得起小汽車……這一輩子,我從沒想到能過上這種好日子!」看著眼前的幸福生活,李長壽內心深處更多的是欣慰。在大山待了一輩子,從搖搖欲墜的土坯房搬進寬敞明亮的小樓房,從家庭年收入幾千元到五六萬元……
42歲的李長壽是峨山縣富良棚鄉塔沖村村民,走進他家的新房子,院裡陽光很好,窗明几淨。82歲的老母親龍玉秀坐在椅子上曬太陽。客廳里的大彩電放著卡通片,李長壽的兩個兒子看得津津有味。衛生間裡,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一應俱全。新房門前停著一輛嶄新的微型車,一隻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仔悠閒地覓食。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住進了新房子,也開得起小汽車了,這在過去是完全不敢想的。」說到這裡,李長壽的眉頭開始舒展,「過去,我們一家人6口人擠在土坯房裡生活,房屋周圍就是豬圈、雞圈,一到夏天,整個屋子滿地雞糞,臭氣熏天。」
對於土生土長的塔沖村村民來說,如今生活的改變,是他們5年前不敢想像的。2016年以前,李長壽一家6口人僅靠耕作家裡的六畝地為生。「很多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貼補家用了,但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有我和媳婦照顧著,實在走不開啊!」李長壽告訴記者,過去,塔沖村村民多以種植苞谷、烤煙為生,但是交通不便,加上缺水等因素,每戶村民年收入在幾千元到一萬元之間。過去,幾家人邀約殺一頭年豬過年,如今每家都能殺一頭年豬過年了。
2016年,在黨建扶貧「雙推進」工作中,塔沖村把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作為推進扶貧攻堅、實施精準扶貧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統一規劃、成片推進,緊扣「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的目標,充分尊重民意,結合實際進行總體規劃、分期實施。其中,項目一期統一規劃聯合建設53棟安居房,公建工程配套了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等,該項目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部門、社會各界和群眾的關心支持,一期工程整合項目資金975萬元,其中整合「百村示範、千村整治」項目資金350萬元、「民族特色村」項目資金125萬元、紅塔集團援建100萬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400萬元。
李長壽家菜豌豆成熟
也就在這一年,李長壽的父親李洪必心臟病病情不斷惡化。重病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加上兩個尚未成年的兒子,讓他和妻子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現狀。
李長壽頂住壓力,流轉了五六畝土地,他和妻子、兒子們一起努力耕耘著家裡的十一二畝地。如今,家裡除種植烤煙、油菜外,還學著種植中藥材、菜豌豆等,一年收入有五六萬元。
塔沖扶貧攻堅種植菜豌豆
回想起這幾年自家的變化,李長壽認為,一方面得益於國家的扶貧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村民們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幹勁,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的現狀。
「我們農民閒不住,畢竟只有苦幹實幹才能脫貧致富。」李長壽笑著說。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冉 瀋陽 李靳雅
編輯:陳薈吉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