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即是圖,圖即是詩。
詩人是天生的攝影師,攝影師一定是最多情的詩人。
當我們打開這一卷優美的畫卷,在模糊了的界限里徘徊,美麗的家園如此豪情洒脫地將我們環繞。
詩以有畫境稱善,攝影畫面以有詩意為上。詩與影相通相融,玉溪的詩人和攝影師的作品不期而遇,為我們呈現別樣的意境和感懷:故土家園、自然山水,既陌生卻因感同身受而熟悉起來;既親切又因別離而遙不可及。
感謝他們的作品讓我們實現了一次完美的旅行,對玉溪的歷史、人文、地理進行一次充滿夢幻與詩性的梳理,小編將不定期推出《詩情畫意》,讓你一覽玉溪山河美!
本期同題——《花腰傣》。
攝影:謝家平
花腰傣
文/石偉
一次次的醉氧,不是因為河谷低海拔的窒息
也許,是那一雙雙淳樸臉頰上深邃的眼窩
隨同紅河源頭的流水一起把我淹沒
在河谷的最深處,我看到了那顆碩大的鳳凰驚艷,讓紅河在源頭就浸染了一片神秘
讓風情萬種的小卜少與鳳凰花一起綻放
夏日的哀牢河谷,
總會邂逅幾場浪漫的太陽雨
頃刻,稻田裡的雞樅斗笠翻動起金黃的波濤
婀娜的身姿柔軟了從不幹涸的土地
在樸素的土掌房,
羞澀的少女披上多彩的盛裝
服飾,點亮了屋內原始的土牆和聖潔的身體
那些盛開的花兒就是傣家少女婀娜的身姿
走進紅河谷,就走進一片慾望的森林時光,像流水一樣淌著花腰傣世代的傳奇
我在花街上又聞到了那股神秘古老的氣息
攝影:周曉光
花腰傣
文/楊敏
那時年輕
總喜歡在炎熱的季節
在美麗的戛灑江邊,
用花腰傣少女甜脆的歌聲下酒
不知不覺就醉了
然後在江邊高歌,
然後在詩意的光陰里歇息
讓飛瀑、峽谷、綠蔭、清風隨江水一起入夢
哀牢山偉岸而慈祥
枕著洶湧的江水入眠
記憶之門總在深夜把我敲醒
無數溫柔的身影隨江水飄蕩
然後在那個轉彎的地方擱淺
沉澱出多年以前途經此地的記憶
婀娜多姿的少女走近了
哀牢山就越來越遠
多彩的腰帶,如飛瀑纏繞巍峨的高原
動聽的歌聲穿破雲霧
戛灑江水沸騰起來
幸福像一株株嫣紅的木棉,扶搖而上
傳說中的古滇後裔
幻化為戛灑江畔美麗的精靈
顛沛流離的過程
留下淡淡的鄉愁
攝影:師廷明
花腰傣
文/周德梅
女人深陷對月亮的思念
男人採摘花朵裝扮她
打掃村寨 染黃米飯
準備屬於女人的宴席
支起長長的竹竿
搖晃圓圓的月光
喃嘎喃楞 月亮女神啊
請你回來
停在土掌房的屋頂
停在竹林的露珠上
在甘蔗地里曬黑
在稻田裡打穀的
花腰傣女人
變成裊裊娜娜的
精靈
開始曼妙地舞蹈
攝影:馬仲賢
花腰傣
文/肖蕾蕾
藍色紋進肌膚,黑色染進白齒
腰兒纏著彩虹,綁腿里繡著傳奇
雙耳墜落大圓耳環,銀鈴掛滿身
唱著低緩纏綿的小調
妙曼悅耳地從黑筒裙里輕盈地走來
他們藏起先祖奢華的痕跡
與繁華城池裡的慵懶
卸下一切高貴的裝飾
只留下母親柔美的骨血
歸園溪畔,開墾錯落的梯田
利劍不再指點江山,只削密竹
細柔的雙手,拿捏起土陶的智慧
織布機里的柔情
以及金黃的稻田裡,坐等黃鱔泥鰍的秧籮
是男人與女人的日子
錦繡簇擁的色彩
千年一轉身,走向紛繁的現代
纖塵不染,獨具古樸
把男耕女織繡穿越而來
潛藏的暗記,鐫刻祖先的足印
喚醒純樸與時尚的碰撞
期許著終有一日,待你住進村莊
戴上斗笠,穿上阿莫織出的擺衣
系上阿莫念滿祈願的紅繩
此時 真實地與這個古老的民族同行
——古滇國
攝影:楊燕晨
花腰傣
文/普輝
戛灑江邊,風從密林穿過
藏著哀牢國秘密的擺裙
飛舞夢幻般色彩
土陶留下的
是生命開始時,最初的味道
那秧籮,裝著捏成愛意的飯糰
背著,一輩子不曾放下
鳳凰花開,檳榔園傳出的
悄悄話,是一江流不盡的春水
擋不住的南恩瀑布
攝影:師廷明
花腰傣
文/艾慕
檳榔樹下,秧蘿飯
鋪開傣家人的生活劇場
戛灑江畔,有歡歌
有花腰姑娘引領的舞蹈
轉啊轉,擺啊擺
直到月亮升到芭蕉的樹梢頭
冰鎮啤酒,將場面冷靜
又將另一撥熱潮掀起
這裡的日子最容易被點燃
一個眼神,一句相投的話
就會將激情的手電充滿
這裡的日子最簡單
愛情像一枚鹹鴨蛋,就著糯米飯
看著干黃鱔,就是一場盛宴
這裡的夜色是最佳拍檔
掩護兩情相悅的人
進入林子說悄悄話
眼神月光白
諾言銀白色
明晃晃的,響噹噹的
任林子搖晃
任河水流淌
攝影:楊正吉
花腰傣
文/婁繼會
一聽,就知道
詞語的柔軟,如從水中撈起的漣漪
泛著質樸的風情與魅力
把歷史穿在身上
用彩虹做腰帶
一脈相承的黑齒里
寫滿了古滇國的真相與秘密
遇見時,哀牢山腳的梯田裡,穀子正黃
歌聲響起來了
在紅河谷畔的芒果樹下
情人們正蒙著面款款而來
我只想,做一隻小秧籮
別在小卜哨的腰間
與一個小小的荷包相親相愛
攝影:杜建明
花腰傣
文/許躍宇
在哀牢山系,無論皇室、後裔或者百姓,
都被一個「卜少」的名字所代替。
飛鳥、游魚、溪流,
竹葉、草帽、裙擺,
所有的鄉愁,被蒼翠的群山包容。
花腰傣的剛柔,像哀牢山的水,
無處不在,從天空流下,
從石門峽、從南恩河,坦然自若地匯流,
那些清澈的魂靈,像一幅畫,
溫柔地躺在畫冊里。
一個故事續著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
低調地隱藏於水、粽粑、榕樹和果實之中,
像江邊俯身的花腰傣,濾盡沙石,
留下影子。一代又一代,若干年後,
精美的刺繡,編織成另一個世界。
攝影:吳飛鵬
花腰傣
文/趙演溪
檳榔林穿上白雲衣裳,小卜少穿上銀子月亮
竹笠帽綻放春思花蕾,火喇喇刺癢卜冒心腸
心中的小鼓喲,夜夜、夜夜敲響……
哦,這要命的節奏
卜冒嚼起了檳榔,秧籮飯裝進了秧籮
妹妹喂哥哥糯米飯,哥哥喂妹妹干黃鱔
妹妹喂哥哥腌臘肉,哥哥喂妹妹鹽鴨蛋……
哥哥喲!妹妹給像糯米飯一樣溫柔
妹妹喲!干黃鱔給是妹妹的花腰帶
哥哥喲!妹妹知道哥哥喜歡臘肉下苞谷酒
妹妹喲!我和妹妹給是鴨蛋白包著鴨蛋黃
哥哥呀!明年立春開門節,最熱鬧時
布穀鳥叫了,你給來娶妹妹喲?
攝影:謝家平
花腰傣
文/楊海潔
庸常的日子,需要加一塊糖
比如-----
那路大年初五
遇見的一道風景
華麗的花腰盛裝藏著風情
和妖嬈
請允許我繼續犯錯
因為,你回眸一笑里
有了我的牽腸和相思
二月,那路遇見花腰傣
平靜的心湖盪起層層
漣漪,似乎與愛情有關
攝影:師廷明
花腰傣
文/張小衛
當紅河的原漿與哀牢的山色匯合
太陽的熾熱噴塗於月白的腰間
仿若一生的油彩瞬間用盡
腹地里極致的霓裳
最是顰眉側耳時
斗笠下深藏的,恰似春日迤邐的小獸
竹簍空了,還在肩上顫成漣漪
畫布後的身影,絲線與靈魂相互纏繞
鄉野之上的芭蕾,不聞足音
一再的提醒
不能再多看一眼 搬酒臥石
我只想在雲南的山中沉沉醉去
攝影:馬仲賢
花腰傣
文/鄔躍武
紅河之水的曲折
打造世外桃源 萬物為神
人生盡歡 深埋的青銅編鐘對月千年
秕谷和稻草世代燒制土鍋
烹羊宰牛,笑飲三百杯
紋身 染齒 織布機
高大的檳榔樹下
銀鈴 銀泡 花腰帶
在時光中往返穿梭
回眸的一笑 打開竹篾秧籮飯盒
掀起滾滾紅塵
在紅河上奔湧起熱浪滔滔的詩歌
讚頌紅土地中稻穀、甘蔗、芒果的香甜
讚頌紅土地幸福、憂傷、災難的生生不息
攝影:楊正吉
花腰傣
文/李發榮
阿媽木製的織布機還在咯吱咯吱轉動
七色彩虹穿過群山和土掌房,
落在小卜哨趕擺歸來的細腰腰上
串寨子囉,串寨子――
木瓜高高枝上掛,鳳凰花開一簇簇
照電筒呦,照電筒――
月光潔白臉上落,兩顆心兒成雙對
趕花街噻,趕花街――
銀泡叮鈴身上跳,秧籮飯飯小卜帽
坐旱田咧,坐旱田――
山歌清冽雲中繞,反翹斗笠頭上戴。
阿媽木製的織布機還在咯吱咯吱轉動
七色彩虹穿過群山和土掌房,
穿過古滇遺貴,花腰傣的皺裙
攝影:盧貴謙
花腰傣
文/王紅梅
1
大沐浴浣紗織錦的少女
淌過黃昏走來
暖風撩撥,草叢開朗
發燙的鵝卵石證明
戛灑江的潮汐,只留給盛裝
2
採擷一片陽光,賜予銀飾光芒
雲朵矮下身姿,痴迷柔軟的腰線
五彩刺繡精靈,吉祥風雨人生
金針銀線,穿梭柔軟心房
腰帶工序,隱藏繡手心機
花腰新娘的嫁衣,層疊到天際
拔節,遷徙的風情
3
哀牢山的雲霧,繚繞傣家十八寨
穿越歲月,探尋一個民族的秘密
阿哥的香囊裝滿快樂
阿妹的秧籮盛不下纏綿的戀情
大檳榔園裡
蒙面情歌餘韻還在繞樑
古滇國的花腰宴舞已款款出場
4
稻穀熟了。田野里
花斗笠一埂比一埂多
日子黃澄澄的清朗起來
秋色深處
一首老歌,茂盛了鳳尾竹
一條河流,急於邂逅
浪漫的情詩
攝影:謝家平
花腰傣
文/白笑傑
這是一個神秘民族,深居在滇中紅河谷壩子
依然保留著,獨特高貴服飾,奇異浪漫風情
就這樣亮在天空之下,陽光之下
我的花腰傣清澈明凈,風姿絕佳
一雙多情黑眼睛,紅河谷時空閃爍不停
風是靜止的,雲是靜止的
只有織錦花腰傣女子,在閃爍
傣雅、傣灑、傣卡,三朵奇葩
像剛從哀牢山中盛開,太陽是你的服飾
月亮是你的服飾,星星是你的服飾
花草是你的服飾,紅河是你的服飾
一朵雲彩 、一棵花樹,一塊稻田 、一個村莊
成為花腰傣人的精神,每一種支柱
都是為了,美麗和幸福
你不用跳,走出步子是你優美舞蹈
你不用唱,說出話語是你甜美歌聲
你不用打扮,穿出服飾是你誘人與華麗
這樣一個神秘民族,一千年不會變
一萬年也不會變,古滇國皇室後裔民族
永遠展示,花腰傣奇異與魅力
編輯:陳薈吉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