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行業專題:供需格局邊際改善,鈷價有望企穩反彈

2019-08-07   未來智庫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價格:鈷價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短期有回暖跡象

當前鈷價處於長周期的歷史低位。當前金屬鈷報價普遍處於歷史低位,其中海外市場報價中,2019年 8 月 5 日 MB 鈷價為 12.6 美元/磅,同比下滑 67.9%,8 月 1 日倫敦戰略金屬市場鈷報價 13 美元/磅,同比下滑 64.1%;國內市場報價中,8 月 5 日,長江有色金屬鈷報價 23.75 萬元/噸,同比下滑 52.7%,上海有色網電解鈷報價22.5萬元/噸,同比下滑55.5%。經歷了2007-2008年鈷價大漲周期之後,2012-2016年期間,由於 3C 需求增速逐漸下滑,新能源汽車尚未形成規模拉動需求,鈷價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築底過程,長江有色鈷均價處於 20 萬元/噸附近震盪,倫敦金屬鈷價處於 13 美元/磅附近震盪盤整。對比鈷價歷史走勢,當前國內外鈷價均處於歷史底部區域。

短期鈷報價有所回暖。經歷持續陰跌後,長江有色鈷報價 7 月中下旬探底至 22.3 萬元/噸,隨後出現小幅上漲,8 月 5 日上漲至 23.75 萬元/噸,小幅上漲 6.5%。上海有色電解鈷報價同樣從低點 21.9 萬元/噸小幅上漲至 22.5 萬元/噸,漲幅 2.7%。MB 標準鈷 8 月 5 日報價 12.6 美元/磅,距離近期低點小幅上漲 0.96%。

供給:嘉能可產量不達預期,低價壓制全球供給釋放

我們在《鈷鋰觀察系列報告之一》中提到,2019 年全球鈷供給釋放壓力增大,其中增量主要來源於:華友鈷業旗下 PE527 與 MIKAS 礦開採、嘉能可旗下 KCC 礦復產、歐亞資源旗下 RTR 礦擴產,Chemaf礦產能釋放,以及鈷價上漲帶來剛果(金)本地的手抓礦供應量增加。

嘉能可:上半年鈷產量不達預期,KCC 產量目標完成率不足 50%

2019H1 嘉能可鈷產量低於預期,KCC 產量目標完成率不足 50%。根據嘉能可公布的 2019 年半年報數據,嘉能可 2019 年上半年生產鈷總量為 2.13 萬噸,同比增長 27.5%,其中子公司 Katanga 實現鈷產量6100 噸,同比增長 103.3%。Katanga Mining 是嘉能可旗下鈷業務上市公司,由 KCC 和 DCP 兩家於 2009 年 7 月合併而成,KCC 的鈷礦資源與採選冶煉廠是目前 Katanga Mining 的核心資產。2019 年二季度嘉能可實現鈷產量 1.04 萬噸,其中 KCC 實現產量 2,600 噸,同比提升 4.0%,環比下滑 25.7%。2018 年初嘉能可規劃當年 KCC 復產後,對 2019 年 KCC 鈷的產量指引為 3.4 萬噸。2018 年底,嘉能可下調 KCC在 2019 年的產量目標,規劃 2019-2021 年鈷整體的產量分別為 5.7、6.3、6.8 萬噸,其中 KCC 的產量指引分別為 2.6、3.2、3.8 萬噸。假設將全年的產量指引均分至各季度,測算出嘉能可整體、KCC 的鈷產量目標完成率分別為 74.7%、46.9%。

2019H1 嘉能可銅產量目標完成率顯著高於鈷。相比鈷產量低於預期,嘉能可上半年銅產量相對接近產量指引。嘉能可 2019 年 2 月 2 日發布的 2018 年年報,對 2019 年全年的銅產量指引為約 154 萬噸,其中 KCC 產量指引為 28.5 萬噸。嘉能可上半年共完成銅產量 66.3 萬噸,目標完成率 86.1%,高於公司整體鈷目標完成率 74.7%;同時 KCC 上半年銅產量為 10.97 萬噸,目標完成率 77.0%,遠高於鈷產量目標完成率 46.9%。

嘉能可 KCC 礦發生礦難,短期或對生產經營造成影響。根據 OFweek 鋰電新聞,2019 年 6 月 27 日,嘉能可旗下 KCC 露天銅鈷礦項目礦道發生坍塌,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至少造成 43 人死亡,大部分是非法的手工採礦人員,此外數千名非法礦工被驅逐。由於非法礦工拒絕離場,聚集在礦附近舉行抗議活動,短期可能對 KCC 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歐亞資源:Boss mining 礦停產,RTR 全年銷量預期下調

歐亞資源謙比希鈷冶煉廠停產。歐亞資源目前鈷產量主要來源於 Boss Mining,以及未來擴產力度較大的 RTR 礦。2019 年 2 月 15 日,CBC 有色網報道,由於原料缺乏,歐亞資源暫停了尚比亞謙比希的銅鈷冶煉廠,該冶煉廠的原料主要來源於 Boss Mining 和 Frontier Mine,目前歐亞資源間接控制該公司90%的股權。由於 Boss mining 儲量和品位不斷下降,2015 年謙比希鈷冶煉產量由 2014 年的 8,700 噸下降至 3,500 噸,2018 年繼續下滑至 2,300 噸,2019 年停產後繼續減少 2,300 噸的鈷產量。

歐亞資源 RTR 全年銷量預期下調。RTR 礦一期項目 1.4 萬噸產能仍處於爬坡中,參考鈷業分會預測情況,2019 年全年銷量預計從 9,000 噸下調至 6,000 噸。

Chemaf:擴產進度略低於預期

Chemaf 宣稱 2 萬噸鈷 2019 年 9 月建成投產,低於此前 2018 年底建成預期。Chemaf 目前擁有 5 大礦山資源,根據上海有色網報道,Chemaf 公司董事長 2019 年 4 月 2 日表示,目前公司在 Lualaba 省的 Mutoshi礦區建設工廠,將於 2019 年 9 月正式投產,預計每年可生產 2 萬噸鈷。公司 Etoile 鈷礦山 2017 年鈷產量約為 5,000 噸,2017 年之前均不足 3,000 噸。此前公司公告稱 2018 年底將新建 2 萬噸的銅和 1.6萬噸的鈷冶煉加工產能,目前產能仍在建設中,9 月正式投產後預計仍需產能爬坡,全年鈷產量預計增長較小,大機率低於此前預期。

華友鈷業:PE527 與 MIKAS 礦如期投產

華友鈷業在剛果(金)擁有兩大礦業公司 CDM 與 MIKAS,其中 CDM 旗下的 PE527 礦於 2017 年年底投產,項目完全達產後將實現 1.43 萬噸銅、3,100 噸鈷金屬當量的鈷銅精礦產能;MIKAS 在 2017 年對濕法冶煉項目進行升級改造,一期項目完成後將實現 4,000 噸粗製氫氧化鈷、1 萬噸銅的設計產能,二期項目完成後將實現 9,000 噸粗製氫氧化鈷、1.5 萬噸銅的設計產能。根據公司 2018 年年報,PE527礦權魯蘇西礦開發、MIKAS 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實現達產,MIKAS 二期項目建成投產。

手抓礦:盈利大幅壓縮,大機率已減產

MB 鈷價大幅單邊下滑壓縮手抓礦盈利空間。剛果(金)手抓礦收購價格是 MB 鈷價乘以一定的比例係數,2017-2018 年鈷價大幅上漲,刺激手抓礦開採量大幅增加,2018 年一季度後 MB 鈷價出現大幅單邊下滑,手抓礦的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預計手抓礦產量將出現明顯下滑。根據彭博社報道,剛果(金)的諸多手工礦商現在正將注意力轉向銅。Darton Commodities 鈷專家 Andries Gerbens 表示,手工鈷產量 2019 年可能減少 70%以上。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 鈷專家 Jack Bedder 表示,手抓礦將回落至 2013-2016 年的水平。

剛果(金)與嘉能可鈷產量趨勢背離,手抓礦大機率已減產。從剛果(金)央行統計的鈷金屬產量數據來看,2019 年 1-5 月剛果(金)的鈷總產量為 4.45 萬噸,同比增長 2.8%,而其中大型礦業貿易商嘉能可由於 KCC 礦在 2018 年二季度復產,2019 年上半年實現 2.13 萬噸鈷產量,同比增長 27.5%。據此推斷,我們預計大型貿易商之外的手抓礦產量大機率出現同比下滑。

庫存:鈷原料進口量減少,去庫存效果顯著

2019H1 國內進口鈷原料約 3.34 萬噸,同比減少 3.9%。根據海關總署與鈷業分會數據,2019 年上半年鈷精礦進口量約為 3.5 萬噸;按照鈷精礦品位約為 7%測算,摺合鈷金屬量 0.25 萬噸,同比減少 58%。鈷濕法冶煉中間產品上半年進口總量為 11.99 萬噸,按照鈷中間產品含鈷量為 25.85%測算,摺合金屬量約為 3.10 萬噸,同比增長接近 7%。2019 年上半年鈷精礦與鈷濕法冶煉中間品共計進口 3.34 萬噸,同比減少 3.9%。

預計國內鈷原料庫存相對較低,補庫存意願有望增強。2019 年 1-4 月,國內進口鈷原料合計約 1.87萬噸金屬鈷當量,同比減少 23.4%,國內鈷冶煉商仍處於原料去庫存階段。2019 年 5 月合計進口鈷原料 0.78 萬噸金屬鈷當量,環比 4 月增長 77.6%;我們預測一方面嘉能可開始大規模對外低價出售鈷原料,另一方面國內鈷冶煉商囤積的高價原材料庫存減少,對外採購量明顯提升;換言之,我們預計鈷原材料庫存處於相對較低水平,重新補庫存的意願有望增強。

需求:電池需求短期築底,長期持續增長可期

3C:需求下滑趨勢有望緩解,5G 換機潮有望帶來需求增量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短期承壓,需求下滑趨勢有望緩解。據 IDC 數據,2019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 3.33 億部,同比減少 2.34%,降幅有所收窄;2019 年上半年累計出貨量 6.44 億部,同比減少4.44%。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9 年 6 月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 0.34 億部,同比基本持平,2019 年上半年累計出貨量 1.78 億部,同比減少 3.78%。整體來看,上半年全球與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均呈現出降幅逐月收窄的趨勢,國內市場 4 月甚至出現了 6.06%的正增長。2018 年三季度手機出貨量出現旺季不旺現象;2019 年逐步進入 5G 換機潮前夕,隨著三季度進入 3C 傳統旺季,智慧型手機需求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甚至出現正增長,帶動全球 3C 市場需求增長。

各大手機廠商計劃密集發布 5G 手機,華為率先發售有望引發鲶魚效應。據 Digital Trends 年初統計,各大手機廠商計劃在 2019-2020 年密集發布 5G 手機,高性價比新機型的發布有望帶來需求增量。華為率先發布首款 5G 商用手機華為 Mate 20X 5G 版,預計將於 2019 年 8 月 16 日正式開始發售。據華為官方消息,綜合官方商城與電商平台數據,目前預約量已近 30 萬部。華為發布首款 5G 手機有望引發鲶魚效應,帶動行業內其他廠商加速 5G 手機發布進程,5G 換機潮有望帶動 3C 需求重回增長。

據信通院統計,2019 年 6 月我國共上市 38 款新機,其中 2G 手機 9 款、4G 手機 28 款、5G 手機 1 款;2019 年 1-6 月,共上市新機型 246 款,其中 2G 手機 47 款、3G 手機 1 款,4G 手機 197 款、5G 手機 1款。目前我國市場 4G 手機仍然是新機型的主力,並占據了超過 90%的市場份額;預計隨著 5G 新機型的加速發布,5G 手機的市占率將逐步提升,消費者有望在未來幾年給手機市場帶來新一輪的換機潮;以手機為主的 3C 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迷之後有望逐步回暖,為鈷的需求提供新的增量。

動力:短期需求築底回暖可期,長期持續高增長無憂

產業現狀:7 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承壓,基本面處於底部區域

2019 年 6 月過渡期尾端新能源汽車銷量搶裝效應明顯。根據中汽協數據,2019 年 6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15.2 萬輛,同比增長 80%,環比 5 月增長 46%。相比 4-5 月銷量相對平穩的情況,6 月過渡期尾端搶裝力度明顯加大,上半年銷量走勢從前幾年的前低後高轉換成補貼變化驅動下的波浪走勢。

預計 7 月銷量明顯下滑,產業鏈面臨訂單下滑。參考 2018 年 6 月 11 日搶裝結束後,2018 年 6 月銷量8.4 萬輛,環比 2018 年 5 月的 10.2 萬輛下滑 17.6%。2019 年 6 月的搶裝更為明顯,預計將透支隨後數月的需求,預計 7 月銷量將出現顯著的環比下滑。新能源汽車中游產業鏈由於二季度排產普遍較滿,7 月需求端訂單快速下滑難以避免;目前中游產業鏈普遍實施了不同程度的減產。此外,動力電池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去庫存壓力;但電池材料環節普遍庫存較低。

短期展望:三季度後銷量有望回暖,產業鏈或將逐月改善

燃油車國五車型降價清庫存告一段落,對新能源汽車壓制效應弱化。2019 年 7 月 1 日後,部分地區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7 月 1 日後購買的國五車型將無法上牌;因此,5-6 月經銷商和車企均加大國五車型的促銷力度,降價幅度明顯。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6 月零售同比增速 4.9%,環比增長 12%,並實現了 12 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正增長。國五燃油車降價清庫存的狀況,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存在較大的壓製作用。隨著國五車型降價清庫存告一段落,新能源汽車性價比有望實現相對提升。

高性價比新車型密集推出。2019 年以來,國內外主流車企加速推出新車型。國內車企來看,以比亞迪、北汽、上汽和廣汽等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推出多款高續航里程、高價格競爭力的車型,如上汽榮威 Ei5、北汽 EX3、比亞迪元 EV535、唐 EV600、廣汽 Aion S、吉利幾何 A 等車型;國內造車新勢力開始推出產品並實際交付,如威馬 EX5、領跑 S01 等;以華晨寶馬為代表的合資車企也開始發力新能源,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車型。國內三大造車勢力發力新能源,密集推出高性價比車型,有望出現新的爆款車型,刺激消費性需求,帶動銷量增長。

三部委出台政策,推動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域汽車電動化進程。2019 年 6 月 6 日,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出台《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 年)》,對新能源汽車支持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1)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限行,已實施的應當取消;鼓勵地方對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新能源汽車在停車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探索設立零排放區試點。2)加快公共領域用車新能源化,特別是專用車領域;推動城市公共領域車輛更新升級,加快在公交、環衛、郵政、出租等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2020 年底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使用比例達到 80%;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新能源汽車運營支持力度,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

北京出台電動計程車獎勵政策,全國運營車電動化進程有望加速。2019 年 7 月 17 日,北京出台《關於對出租汽車更新為純電動車資金獎勵政策的通知》,明確對符合本市純電動出租汽車更新要求的出租汽車經營者給予一次性政府資金獎勵,獎勵標準為比照純電動出租汽車生產環節電池採購價格,每輛車獎勵上限為 7.38 萬元,低於獎勵上限的按實際電池採購價格確定,獎勵期限為自政策發布之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本次北京出台電動計程車獎勵政策,不僅有利於拉動北京地區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還可能發揮示範作用,加快推動全國運營車電動化進程。

長期展望:全球加速電動化進程,雙積分政策完善國內長效發展機制

全球電動化進程加速,拉動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高增長。近期,諸多海外傳統車企巨頭進一步明確或加快了電動化的目標進程。1)根據蓋世汽車報道,寶馬新能源戰略部署提前 2 年:2019 年 6 月,寶馬表示將加快電動化產品計劃,將在 2023 年以前實現 25 款新能源車型的布局,其中超過一半是純電動車,此前寶馬公布 2025 年以前提供 25 款電動車型,其中 12 款為純電動車型;此外,寶馬預計2025 年前每年的銷量增速約為 30%。2)根據搜狐網報道,捷豹路虎正式推出捷豹 XJ 純電動轎車,並承諾將在英國的 Castle Bromwich 工廠生產一系列電動汽車。3)根據上海證券報資料,特斯拉上海工廠將於 2019 年 9 月完成衝壓、焊接和總裝三大工藝車間及樣車下線,12 月實現一期部分產能的投放。4)根據 OF Week 鋰電網資料,2019 年 6 月 7 日,豐田召開以《Toyota challenge Aiming to Popularize BEVs》為主題的發布會,到 2020 年由中國開始,正式投放自行研發的量產純電汽車,將投放 C-HR 和奕澤兩款 SUV 純電動車,初步選定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兩家本土供應商,2020 年要在全球推出 10 款以上電動車型;豐田作為燃料電池和 HEV 的主要供應商,轉型到純電動路線,更加堅定了全球電動化的大方向。

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高增長。據 EV Sales 數據,2018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201.82 萬輛,同比增長 65%。2018 年海外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96.52 萬輛,同比增長 50%。隨著 2020 年海外主流車企電動化戰略的加速和新平台車型的密集推出,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持續高增長。我們預計 2019-2020年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 148、253 萬輛,2018-2020 年年均復合增速為 61.9%。

雙積分政策修正案徵求意見,國內長效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2019 年 7 月 9 日,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與原《管理辦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個變化:一是修改了傳統能源乘用車適用範圍;二是更新了 2021-2023 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並修改了新能源汽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三是完善了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引導和積分靈活性措施;四是更新了小規模企業核算優惠。本次徵求意見稿一方面更新了 2021-2023 年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延續了此前雙積分政策的比例要求,有利於穩定車企預期,接力補貼政策托底新能源汽車銷量,建立產業長效發展機制;另一方面,2021-2023 年新能源汽車單車積分比例明顯下調,同時轉結要求不斷趨嚴,有利於改善當前 NEV 積分供應過剩、積分價值較低的局面。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等單一指標對積分的影響弱化,低油耗乘用車首次被定義,整車低能耗指標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我們預計 2019-2020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 155、203 萬輛,預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303、456 萬輛。

小結:鈷需求分類預測

目前對鈷需求占比最大的仍是以手機電池為主的 3C 產品,我們預計 2020 年之後 5G 換機潮將帶來新一輪的需求增長;全球電動化進程加速,動力電池將逐漸成為鈷需求的主要增長點。我們預計2019-2020 年全球鈷需求分別為 13.25 萬噸、14.57 萬噸。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沈成/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