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中「醍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2019-09-24     國學經典智慧人生

「醍醐灌頂」是一個意會詞,它絕不是指用一桶「醍醐」從腦袋上直接澆下來,實際上在古代「醍醐」很難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澆」得起的。那麼「醍醐」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它就是從酥酪中精鍊出來的奶油。「醍醐灌頂」最常見的用法是佛教中用來比喻通過灌輸佛性智慧使人產生靈感,大徹大悟,從而除卻煩惱、身心清爽的感覺。那麼佛教又是怎麼跟「奶油」扯上關係的呢?這就要從「醍醐」二字講起。

有人說醍醐灌頂,是拿醍醐往人腦袋上面澆灌,還說會讓人感到清爽,這是缺乏常識的望文生義。即便是佛門密宗灌頂,也沒有拿醍醐往人頭頂澆灌的事情。大家換位思考一下,誰要是澆你一腦袋色拉油,你會覺得清爽?所謂灌頂,現在是佛家的一種灌頂儀式,種類也特別的多,有結緣的,有傳法的,要說到真正的灌頂,那是無上神聖的精神體會,和任何外界因素都無關的,因為裡面涉及的東西過於玄奧,這裡不做展開講述。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灌頂原先不屬於佛教範疇,而是古代天竺國冊封太子的儀式。具體方法是收集四大海水和境內河水,放到寶瓶裡面,舉行灌頂儀式的時候,在宮殿裡面陳列珍寶,王子踞於獅子座內,負責灌頂的吠陀經師坐在寶象之上,大象來到王子身後站立,吠陀經師舉起寶瓶順著大象的象牙傾灌寶瓶水,水順著象牙流到王子頭頂。隨後吠陀經師大聲念誦古代聖賢教誨,對王子表示祝願。這叫灌頂

醍醐為古詞語。醍在《辭源》中解釋為「淺紅色的清酒」。醍醐這個詞語在佛教中經常出現。作乳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加油者,是醍醐,味甘美。佛教用於比喻最高佛法。灌頂,佛教儀式,弟子入門以醍醐灌人頭頂。以醍醐澆人頭頂,能消除煩惱,清涼舒適。比喻以智慧灌輸於人,使徹底醒悟。也形容清涼舒適 。《本草綱目·獸一》在介紹「醍醐」時引用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的話說:「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唐人所撰《新修本草》說:「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煉,貯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使津出得之。」以牛(或羊)出奶,以奶出酪,以酪產生穌,以生穌產熟穌,以熟穌出醍醐,從這個複雜的過程可以看出,醍醐就是從乳品中精鍊出的酥油,是乳品加工的最高境界,提煉的過程十分複雜。

現在的醍醐灌頂,與原來的意義完全不同了:王子回到自己國家,登基成為國王,在他登基時,有一個非常好的儀式來認可他讚美他。佛教言中引入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麼一個凡夫俗子,經過修行佛法,而獲得了心性的本智,最終開悟成佛,回歸原來的自性王國中。這才是它真實的含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NGZG0BJleJMoPMmL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