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我發現一個現象,三、四十歲的基層員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一直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問題。
比如,這項工作內容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是有獎金還是有升值加薪的機會,或者只是額外加班。公司是老闆的,我不過是拿一份工資做一份事情,我不占公司便宜,公司也不要占我便宜。工作之餘的時間就是完全是我自己的,我沒有義務去處理客戶問題。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打工而已,何必把自己搞這麼辛苦?
很多大齡的基層員工已經不再具備市場競爭力,很有可能是公司優先淘汰的對象,曾經一直站在員工角度考慮問題的他們,看上去沒有吃虧,但是當中年危機來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可能已經再也沒有機會走上職業上升通道。
我自己平時利用業餘時間寫寫文章,用了一個筆名,也從來不做任何宣傳,前不久一個朋友發現了我寫的文章,還以為我辭職在寫公眾號。他驚訝於我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哪還有時間寫文章。我告訴他只要擠擠時間,總是會有的。他說他業餘時間都在打遊戲,真是慚愧。
這個朋友已經快40歲,一直都是基層員工,在深圳這樣一個地方拿著跟大公司應屆生差不多的工資,時常換工作,還經常讓我介紹工作。說實話,我沒有任何工作可以介紹給他,因為深圳的企業根本不需要這樣沒有競爭力的中年人。
朋友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中年危機即將到來,或者說他明白,但是卻無力改變。
我相信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不是一場突然襲擊,它在我們年輕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而這顆種子就是一直打工者心態,永遠以員工視角看問題。
還是以這個朋友為例,他在工作時是能划水就划水,工作能對付過去就已經滿足,加班更是很少,工作之餘的時間不會主動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更不用說提升自己。正如他所說,工作之餘的時間都在打遊戲。這樣的日子過得看似舒坦,但是十幾年過去,從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名職場老油條。
最近我們公司也進行了一場很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很多人在這場調整中失去了工作,被降職或降薪。CEO說的一句很刻骨銘心的話就是幹部要年輕化,這就意味著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同事要被降職降薪直至離職。公司要生存,無法養活那麼多在公司養老的人,儘管這些中年人工作了多年,但是當公司一旦執行裁員,沒有一項條款會管你工作了多少年就能免受裁員。
其實無論在什麼樣的公司,曾經風光無限的外企,還是風頭正勁的網際網路,或者是讓美國忌憚的高科技公司,甚至是有鐵飯碗的國企,中年人如果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和競爭力,在性價比嚴重不如年輕人的情況下,被裁員只是時間問題。前不久甲骨文的中國區裁員鬧得沸沸揚揚,騰訊要裁掉10%的中層管理者,華為一直在淘汰35歲以上的中年員工。
如何站在老闆的視角考慮問題,從而避免人到中年被裁員的命運?
首先,工作第一生活第二。是的,在老闆眼裡工作一定是第一位的,不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已經成熟的企業,只要是老闆,他每天睜開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的企業如何發展,市場在哪裡,用戶怎麼獲取,經營情況如何,員工工資能不能發下來。甚至,對於有的老闆工作就是生活,或者說生活就是工作,說他們沒有生活都不為過。如果一個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老闆,每天只想著舒服生活,想必他的企業是不會長久經營下去的。
但是,作為員工,其實是很難做到工作先於生活的,畢竟公司不是自己的,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給老闆打工。也正是這樣的心態,導致自己在中年時被工作淘汰。假如在年輕時就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即使做不到像老闆那樣考慮那麼全面的企業經營,單就是把工作做好並且不斷提升自己,在中年時讓自己不僅有工作經驗還有核心競爭力,即使當前的公司倒閉也可以順利找到下一家。
其次,生存第一福利第二。老闆始終承擔著經營風險,自然會有更大的壓力,對他們來說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有了生存的基本,才能考慮擴大經營,才能更好的發展。有了良好的發展才能給員工更好的待遇以及更多的福利。如同萬科在年會上說要「活下去」一樣,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尚且如此,更何況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中小企業或者創業公司。
員工不用承擔經營風險,每月領工資,一旦公司不行就拍拍屁股走人,或者特別看重個人眼前的待遇福利,如果不滿意也馬上拍拍屁股走人。不能跟公司一起成長、沒有長遠眼光的人是不可能有逆襲可能的。如同馬雲創辦阿里巴巴初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任正非創辦華為,啟動資金才2.1萬元,但是當時那些核心骨幹跟創始人一起抗了過來,後來都成為了人生贏家。
最後,功勞第一苦勞第二。老闆看重的是功勞,功勞意味著績效和盈利,只有不斷盈利的公司才能發展,才有可能給員工更好的待遇。這個時候,有功之臣的作用遠大於那些老黃牛。老闆其實不在意你怎麼工作,他們關注最終的結果,你能給公司帶來利潤是第一位,而不是一天到晚加班看上去很辛苦但是公司其實在倒貼錢。
沒有站在老闆視角考慮問題的員工會愛曬加班,偶爾一天加班晚了是無論如何要周知所有人的,有時候明明可以提前提交的工作一定要等到深夜。這些人無非是想說,看,我工作多麼辛苦啊,老闆我為了工作付出了真多。可是,績效呢?沒有績效只是在浪費公司的電費。
同一個辦公室里的精英終究是極少數的,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把自己當成打工者,你很難跟他們說你不能這樣,你要把自己當老闆,沒有多少人會聽,所以大多數人只能成為平庸的工作者。但是,如果你能總是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選擇成為少數人,你終會將平庸的同儕遠遠甩在身後。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台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為了可以選擇》、《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為5%的人》等。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