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薦,寶寶在出生後6個月內,應該純母乳喂養。
前陣子朋友小劉剛生了二胎,這次奶水嘩嘩的,完全滿足孩子需求了,整個人特別精神,感覺家庭地位也提高了不少。小劉說,她生一胎的時候,對於生孩子帶孩子的事兒一知半解的,都是聽家裡長輩的,婆婆說生完孩子身體虛弱得大補,要不孩子沒奶喝,她剛生完孩子就啃了2個豬蹄,結果乳腺堵了,乳房脹的又大又疼,還出不來奶,把孩子餓的直哭;婆婆又說,沒奶就喝奶粉,要不就吃小餅乾,然後月子起孩子就開始吃嬰兒樂餅乾,一頓能吃七八個,把婆婆高興地不得了,可是孩子卻拉肚子拉到快脫水了,醫生說是吃傷了。再後面的事兒就數不勝數了,小劉說,這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母乳導致的,要是有母乳天天給孩子喝母乳,就沒這麼多事兒了,所二胎懷孕以後,就一直堅持著母乳喂養這個信念,這不,二胎生了,終於滿足了自己母乳喂養的願望,整個人特別開心。
相信很多媽媽都希望能夠母乳喂養,但是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小問題,導致奶水不足,母乳喂養無法順利進行,該怎麼辦呢?在母乳喂養之前,媽媽們需要了解母乳喂養的必須與好處,然後堅定信念,查找原因,為母乳喂養打好基礎才行。
為什麼要進行母乳喂養?
相信很多媽媽都希望能夠母乳喂養,不僅是因為省時省力還省錢,最重要的是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母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又寶寶成長發育需要的所有的營養物質,不僅能夠幫助寶寶提供身體必須的熱量、大腦必須的脂肪,還會提供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滿足寶寶的一切需求。
母乳中還含有多種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質,比如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物質能夠增加寶寶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母乳喂養的寶寶比奶粉喂養的寶寶身體更好的原因。
同時,母乳喂養期間,媽媽跟寶寶直接接觸,能夠增加母子交流的機會,讓母子感情更為緊密。
為什麼有些媽媽母乳不足?
產後都希望能夠母乳喂養,但是常常事與願違,有些媽媽不管如何努力,奶水總是不夠,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影響母乳分泌的因素比較多,其中跟媽媽的體質有一定關係,當然這並非唯一的原因,其中還受媽媽的精神狀態、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喂養方法、生活方式以及身邊家人的關愛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只要媽媽的身體健康,她們分泌的母乳通常可以滿足4-6個月寶寶的需求的。所以想要母乳喂養的媽媽們,先不要著急放棄,而是查找母乳不足的原因,對症解決。
產後母乳不足的原因
有些媽媽產後母乳直接下不來,即使下來了也只有一點,滿足不了寶寶需求。
乳腺不通:大家都知道,想要乳汁分泌的多,光吃喝是沒用的,必須的乳腺開了才行,正常情況下,產後乳腺直接就開了,寶寶吸吮的時候母乳會慢慢分泌出來,然後越來越多;但是有些媽媽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產後暴飲暴食,吃一些油膩的肉湯,太補,導致乳腺堵塞,乳房脹痛乳汁卻分泌不出來。
開奶太晚:最理想的開奶時間是產後30分鐘,此時寶寶與媽媽進行皮膚接觸,1小時內讓寶寶吸吮乳頭,不管能不能吸出來,有沒有乳汁,都要讓寶寶來吸吮。因為寶寶吸吮的時候會刺激乳頭,刺激腦垂體分泌泌乳素,從而促使乳汁的分泌。
乳頭特殊:有些媽媽乳頭情況比較特殊,比如乳頭太大或者乳頭內陷,都會造成寶寶銜接困難,無法正常母乳,然後影響乳汁分泌。
精神太緊張:有些媽媽剛開始母乳的時候會特別緊張,擔心沒有乳汁,乳汁不夠寶寶吃怎麼辦,這些都會導致自己焦慮、緊張,嚴重影響乳汁的分泌。
母乳突然變少的原因
還有些媽媽,產後母乳還挺多的,但是隨著時間增加,乳汁分泌原來越少,可能沒出月子,就已經滿足不了寶寶需求了。
睡眠不足,過於疲勞:媽媽產後身體比較虛弱,需要多休息,增加足夠的營養讓身體更好的恢復,但是有些媽媽產後可能沒人照顧坐月子,不僅要自己照顧自己,還得看顧寶寶,導致她們睡眠不足,過於疲勞,自然會影響乳汁分泌。
產後太壓抑:產後媽媽體內激素水平突然降低,她們的心情會受到影響,導致抑鬱、焦慮、憤怒等情緒的出現,同時如果家人不關心,不呵護,還會讓她們的這些不良情緒加重,影響促進乳汁分泌的激素分泌,進而影響乳汁分泌,導致母乳不足。
月經期:月經對母乳的影響因人而異,但是大多數媽媽月經期乳汁的分泌都會減少,經期過後又會會費正常。
飲食不當:有些媽媽苦夏或者減肥,吃的特別少,喝的湯水也不多,能夠明顯影響乳汁的分泌,導致分泌不足。
喂奶時間不當:母乳媽媽產假3-6個月不等,大多私營企業是3-4個月,工作期間,被寶寶吸吮的次數減少,雖然可以用抽奶器,但是抽奶器的刺激遠遠低於寶寶吸吮的刺激,時間久了,母乳分泌自然減少。
如何幫助媽媽母乳充足?
既然知道了母乳不足的原因,媽媽們可以參照自身情況,然後對症解決,相信只要堅定信心,方法得當,一定能滿足自己母乳喂養的願望的。
做好充足準備
想要母乳喂養,必須得做好充足準備,提前檢查乳頭有無問題,比如乳頭內陷必須及時糾正。
糾正方法並不困難,可以使用抽奶器多次抽奶,讓乳頭凸起,當乳頭凸起的時候,再用溫熱的毛巾擦拭乳頭。懷孕期間,就可以進行糾正,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頻繁,以免刺激乳頭引起宮縮,導致早產。如果生產後才發現內陷問題,不要擔心,在每次母乳喂養前,用抽奶器多抽幾次,乳頭凸起以後再喂養即可。
了解母乳喂養
要充分的了解什麼是母乳喂養,母乳喂養中會遇到的難題,尤其要明確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以免對媽媽與寶寶造成傷害。
摟抱式(搖籃式)
母乳喂養的時候,媽媽坐在床上或者椅子上,後背靠個鬆軟的靠墊,手肘下和懷裡都墊一個可以支撐的枕頭,把寶寶摟進懷裡,然後把寶寶的小腦袋房子啊媽媽的手肘中,手臂環繞著寶寶,托好寶寶的小屁股,寶寶整個身子都依偎在媽媽的懷裡,讓寶寶的臉面向媽媽的乳房,鼻子對著媽媽的乳頭。
臥位式
媽媽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側身躺下,在頭部和身後放幾個枕頭支撐頭部、肩部、背部,緩解媽媽的不適;然後把寶寶放在媽媽的懷裡,注意,寶寶的整個面部要朝向媽媽的胸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肩部、背部,另一隻手把乳頭放進寶寶的嘴裡,幫助寶寶吸吮。
臥位式適用於剖腹產的媽媽,媽媽剖腹產傷口疼痛的厲害,恢復的比較慢,臥位式母乳會更輕鬆一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寶寶3個月之前,他們的頭頸部力量非常弱,如果媽媽母乳過程中睡著了,乳房很可能會堵住寶寶的口鼻,而寶寶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就可能因為窒息而發生意外。所以母乳喂養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保持清醒,別稀里糊塗睡著了。
輕鬆面對母乳喂養
在母乳喂養的時候,媽媽不要太緊張害怕,要明白只有媽媽心情愉快,母乳才會充足,而吸收母乳的寶寶才會開心健康。如果媽媽著急、害怕、特別煩躁的話,不僅會影響乳汁分泌,還可能會導致乳汁淤積,不利於泌乳。所以,母乳喂養的媽媽,一定要調整好情況,讓自己心情愉快,如果壓力太大,需要及時發泄出來,可以找朋友家人傾訴,也可以大吃一餐,外出走走。
讓寶寶多吸吮
大家都知道,想要母乳多,就得多喂養,讓寶寶多吸吮,吸吮的時候會刺激腦垂體分泌泌乳素,幫助乳汁分泌,但是在並不是單純的多吸吮就好,還得注意吸吮的姿勢是否正確,力度是否合適。
吸吮姿勢:讓寶寶吸吮的時候,要注意寶寶的含接是否正確,正確的含接方式是把乳頭,以及大部分的乳暈也含接進去。具體媽媽可以根據乳房的感覺來判斷,如果寶寶含接正確,寶寶吸吮的時候,乳頭是不會感覺疼痛的,只會感覺酸酸脹脹的;如果寶寶含接不正確,寶寶吸吮的時候,會明顯感覺乳頭有種刺痛感,必須及時調整。
吸吮力度:吸吮力度主要是區分寶寶吸吮和抽奶器,要知道,抽奶器的吸吮力度是遠遠低於寶寶吸吮的力度的,如果長時間使用抽奶器抽取乳汁,而不是讓寶寶自己吸吮,力度不夠不能很好的刺激腦垂體分泌泌乳素,時間久了乳汁會越來越少,無法滿足寶寶需求。所以想要母乳充足,媽媽要儘可能的讓寶寶多吸吮,而不是單單依靠抽奶器的幫助。
吃好喝好休息好
想要母乳充足,還需要媽媽身體好,吃好喝好休息好才行!
吃好:產後媽媽身體虛弱,母乳喂養還會被寶寶吸走很多營養,所以母乳媽媽需要攝入充足的營養與液體,才能滿足寶寶需求。這就要求媽媽飲食一定要營養均衡,合理的攝入營養,在吃飽喝足的基礎上做到吃對,吃好,同時還得戒煙戒酒,戒掉咖啡,可樂等一切讓寶寶不適的東西。
喝好:媽媽必須得喝水,每天都得喝,而且建議溫水。不僅能夠補充水分,還能夠排毒養顏,預防便秘,同時溫水性溫和,不像涼水一樣,容易刺激媽媽脆弱的腸胃引起腹瀉,也不會間接導致寶寶不適。
休息好:媽媽必須要充足的睡眠,每天休息好才行,可以跟寶寶一起睡,寶寶睡了媽媽趕緊睡,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時還可以調整母乳時間,寶寶晚上9-10點更換紙尿褲,然後再母乳喂養,讓寶寶吃飽喝足,跟寶寶一起睡眠,一般來說寶寶會一口氣睡三四個小時,媽媽可以趁機多休息會兒。
最後,母乳過程中還會遭遇各種小問題,只要媽媽堅定信心,調整好飲食與心情,一定能滿足寶寶需求的,不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