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慢性腎衰竭患者容易並發高血壓?這四方面機制是關鍵!

2020-03-27   小復先生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高血壓發生率達70%-80%。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幾乎都會出現高血壓,這其中大約有75%的患者低鹽飲食和透析除去體內過剩的細胞外液,即能控制高血壓,另外25%的患者則在用透析取出體內過剩的鈉和水後,出現血壓反而升高的現象。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的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方面、腎分泌的抗高血壓物質減少,如PGE、PGI2、 激肽以及髓質降壓脂等,不但可以擴張血管與利鈉排水,還可以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長期高血壓不僅促進動脈硬化,損害心臟,亦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

第二方面、內源性洋地黃類因子增加是機體對鈉瀦留的一種代償反映,可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Na*, K* - ATP酶,減少腎臟鈉重吸收,然而內源性類洋地黃因子亦抑制了血管平滑肌Nat, K*- ATP酶的活性,細胞內鈉水平增加,抑制Na* -Ca2+交換,細胞內鈣外流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鈣水平增加,導致血管平滑肌張力增加,並提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對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


第三方面、鈉平衡失調,致水鈉瀦留、細胞外液總量增多,使心排出量增加,繼而外周阻力增加,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的首要因素,通過控制水和鈉攝入,利尿與透析可望有所好轉。

第四方面、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調節紊亂,只占腎功能衰竭者的5%-10%。

腎病患者穩定血壓,重點應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

第一個層面、飲食降壓

控制穩定的血壓,除了吃藥外,還應該更加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腎病高血壓患者應堅持低鹽低脂飲食。鹽的日攝入量應小於3g。醬油也應該避免。新鮮水果和蔬菜應該適當多吃。並且不應食用高鈉和高鉀食物以避免腎臟損傷。

第二個層面、藥物降壓

腎病患者在並發高血壓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降低腎功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第三個層面、注意勞逸結合,積極的避免感染

無論是哪一種疾病都是三分治七分養,腎病患者並發高血壓後,在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的同時,做好日常的的護理。出現高血壓主要與身體中的代謝紊亂以及腎臟免疫系統有關。患者應該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讓身體過度勞累,來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加快身體代謝。臥床休息期間,也應該要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比如做體操、游泳、慢跑以及散步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還能提高心肺功能,幫助活化血管,加快身體代謝能力。此外,感染也會紊亂免疫力代謝,因此應該積極的預防感染,除了通過運動之外,要注意個人衛生,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必要時需要打疫苗來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