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祭忠魂》
北南相約乘風行,西聚山城祭忠魂。
手足捐軀半世紀,《血染黎明》諭親人。
青山鬱郁埋忠骨,合川處處有深情。
撫碑揮淚緬先烈,鮮花芬芳獻英靈。
2020年7月14日晚上,張麗在網絡上搜索舅舅孫冠五的名字,希望了解更多烈士生前的故事,此時一篇名為《河南許昌籍烈士孫冠伍安葬在重慶合川區,靜待親人祭拜》的文章進入她的眼帘。「我立刻將這篇尋親消息轉發到了家庭群里。」張麗說,她81歲的二姨——孫冠五烈士的妹妹孫儀五看到文章時感到又驚又喜,「她趕緊讓我跟你們取得聯繫,希望了解更多信息。」
頭條尋人發布的消息
孫冠五,祖籍河南長葛市,1931年出生於遼寧瀋陽,是家中的長兄。父親孫炎時任國民黨陸軍大學教授、空軍系主任,孫冠五出生時孫家五輩同堂,所以孫冠五這一輩兄弟姐妹的名字中,都帶一個「五」字。
1949年,18歲的孫冠五放棄優渥的生活,棄筆從戎,參軍入伍成為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隊第三分校四總隊的一員。
孫冠五烈士的照片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重慶合川地區土匪橫行,形勢嚴峻。為了支援前線,孫冠五所在第二野戰軍四總隊抽調部分人員組成征糧隊,並執行殲滅土匪的任務。2月15日,征糧隊在古樓鄉征糧時,遭遇土匪包圍,在與土匪戰鬥中,孫冠五不幸犧牲,生命的腳步永遠駐足在19歲的年紀。
孫冠五烈士之墓 由於年代久遠,陵園墓碑上烈士姓名與實際姓名存在出入
數月後,親屬才得知孫冠五犧牲的消息,一家人沉浸在巨大悲傷中。但由於種種原因,孫家人一直不知道烈士安葬的地點,「我姥姥去世前,特意囑咐我們一定要找到烈士的遺骸。」張麗說。
無心插柳,1999年,張麗的表弟孫昕在重慶出差時,偶然在《重慶晚報》上看到《血染黎明》一文,文章講的正是1950年征糧剿匪戰鬥的詳細經過。孫昕的父親、孫冠五烈士的弟弟孫俊五立刻與文章的作者周雲取得聯繫,並獲知孫冠五埋葬的具體地點。這場跨越三代人,長達半世紀的尋親之旅,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慶晚報》相關報道
2000年清明節,孫俊五和兒子孫昕前往合川為孫冠五烈士掃墓,2003年孫冠五烈士親屬12人一同前往陵園祭拜。孫儀五的丈夫潘國權有感而發,寫下《七律·祭忠魂》一詩。
「2017年,我母親和舅舅他們都不在了,我們晚輩一起去陵園祭拜過。」張麗說,過去由於特殊原因,家人未能與陵園建立聯繫,因此陵園方面一直在尋找烈士親屬。
家屬前往陵園祭拜
2020年7月15日,在 頭條尋人的協助下,家人與合川區陵園建立聯繫。這則尋親消息再次喚起了孫家人對烈士回憶,「家人們看到文章後,決定明年再組織到陵園祭拜一次。」張麗說。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尋找烈士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組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