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字紹先。南郡人,官至安南將軍,領建寧太守。
霍弋是劉備愛將霍峻的兒子。劉備登基不久後就任命霍弋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是什麼職務?前文介紹過費禕、董允等都任過太子舍人。所以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霍弋的年齡,但想來年齡上與費禕和董允年齡上差距不大,應當長於劉禪,當時劉禪是207年出生,蜀漢開國14歲,這數人想來年齡在20歲左右。劉禪繼位後霍弋升任謁者。謁者主要負責替皇帝傳話,這比升任黃門侍郎的董允和費禕就不是一個檔次了。但也更親近劉禪,是實打實的近臣。
公元227年,應該已過而立之年的霍弋被諸葛亮徵召至漢中準備北伐事宜,擔任丞相府記室。被安排與諸葛亮過繼的兒子諸葛喬一起巡查各軍營。
自此可以看見霍弋雖然沒有擔任什麼高級職務,已落後曾經的同事董、費。但始終得到蜀漢掌權人的青睞。
公元234年,諸葛亮過世,霍弋才升任了他的同事11年前就擔任的黃門侍郎。4年後,劉禪立14歲的皇子劉璿為太子,則任命霍弋為中庶子。從自己的近侍變成了自己兒子的近侍。而當時劉璿頗有自己爺爺年輕時候的風采,喜歡騎馬射箭(糜家人時代習弓馬,或許這有點關係。糜竺的兒子麋威任掌禁衛的虎賁中郎將。麋威的兒子糜照為虎騎監,年齡上糜照應該和劉璿相近),不守規矩。霍弋就如同一個忠誠的老管家把家裡的少爺教育得服服帖帖,非常守規矩。
後來,他被調任南中,擔任庲降屯副貳都督閻宇的參軍,不久後又轉護軍。而閻宇大概什麼時候都督南中的呢?歷史上無詳細記載。就連張表什麼時候過世,卸任庲降都督的時間也不清楚。但張表是在249年馬忠過世後接任的,而閻宇是在258年卸任庲降都督。一般來說如張表在世,不太可能安排一個副貳都督。故有可能閻宇新都南中時是未給予其正職,也就是在249~258年的中後段,霍弋被調任南中。
那時候霍弋多大了呢?假設是253年調任南中,那也是他入朝為官近三十年後了,也即將是五十出頭的年齡。霍弋也幾乎和宗預一樣,乾了一輩子文職,確切點說是皇家、高官的近侍突然就去前線了。
可見當時蜀漢的人才缺失已經極度匱乏。所以我是越寫越理解十年前蔣琬當時要求東征的心情。真的是再不打就沒人了!
剛到閻宇身邊時,霍弋主要是處理軍營事務,或許這一塊他還算得心應手。而當時這個安排也或許是蜀漢朝廷還不放心相對年輕的閻宇,要派一位親信協助閻宇處理軍營事務。但做著做著,發現霍弋還是有天分。不久後蜀漢朝廷便委派霍弋這位小老頭兼任永昌太守。讓他帶領偏師討平永昌附近老是作亂不休的少數民族。
霍弋也表現出色,沒辜負朝廷期望。討平了賊寇,還斬首了賊寇首領。從此永昌郡一帶便得到安寧。霍弋也被加了軍銜,升任監軍翊軍將軍,兼任建寧太守,回軍後統管南中的政事。此後閻宇調往永安。南中事務則交由霍弋處理,霍弋治南中期間頗受好評,讓少數民族都非常安定和安於蜀漢朝廷的統治。要知道在蜀漢成都的百姓都面有菜色的蜀漢末年,居然能把南中治理得井然有序,不得不讚嘆一句能吏。
公元263年,霍弋還被加封了安南將軍。但或許是功勳不顯,始終未讓他成為第七任庲降都督。但沒想到的是他沒有再蜀漢時代擔任庲降都督卻在曹魏時代成為了南中都督。
當時霍弋聽說魏軍來伐,年逾六旬的霍弋要求帶領軍隊協助成都防守。劉禪認為戰略已定,沒必要讓霍弋出兵。沒想到不久後成都果然失守。霍弋大聲痛哭,身穿喪服告祭三日,也頗有蜀漢「老人」的風骨。父子二人用心輔佐劉家三代人,最終落得如此局面,可見有多難過。當時部將都勸霍弋投降魏軍,否則手握部隊難免遭魏軍攻擊。但霍弋不認可,說什麼都要知道劉禪的音訊,如果得到他安全的消息才願意投降。當他知道劉禪已經東遷洛陽後,才率領南中六郡向曹魏投降。司馬昭以霍弋能保全一方,又是忠義之士便讓他擔任南中都督。
後來,成為魏晉臣子後的他,主要負責交州與孫吳的戰事,實權不低。他派遣部將呂興,平定了交阯、日南、九真三郡,以功受封列侯。此後霍家世代鎮守南中,其子霍彪任西晉越嶲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