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騭
字子山,生年不詳,卒於247年,臨淮郡淮陰人,官至丞相,封爵臨湘侯。步騭性格寬厚、有雅量,為人沉穩。《水經注》記載的廣州番禺建城之父。步騭和諸葛瑾一樣,也是一位被東吳模糊的形象給誤解為「文官」的一位將領。雖然步騭早年確實擔任文職,但在公元210年後,便擔任武職,直到過世前兩年接替陸遜成為東吳丞相。擔任了近三十年的武職。
步騭出身自淮陰大族,與孫權最寵愛的步夫人同族。但他的早年生活過得並不好,因為漢末動亂,他遷居江東,過得非常貧困。但步騭沒有因此墮落,他結識了同來江東避難的廣陵人衛旌(就是陷害潘濬那位),他們二人白天種瓜,晚上讀書學習。後來步騭和衛旌經歷重重磨礪,刻苦讀書、學習,提升自己。後來在200年出仕剛接替哥哥的孫權,被孫權任命為自己屬官,負責一些文職工作。
任職一年余後,便辭官與諸葛瑾、嚴畯遊歷吳中諸地,逐漸名聲顯赫,被稱為當時英傑。後來才被孫權任為海鹽縣長。於209年,又被孫權徵辟為東曹掾、徐州治中從事,還被推舉為茂才。才開始逐步踏上孫權的核心重臣圈。
公元210年,步騭進一步得到孫權信任,趁著此前的劉表心腹,現在的交州刺史賴龔、蒼梧郡太守吳巨有矛盾,吳郡將名義上的上級賴龔驅趕到零陵,賴龔便向孫權求救。於是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立武中朗將,領千餘名精銳接管交州。
後來步騭到交州後設局擊殺吳巨,自此在交州聲名大振,之後步騭又斬殺已經成為山賊前幾任交州刺史的故吏,讓交州土皇帝交趾太守士燮見勢率部前來降,益州豪族雍闓也通過士燮投降步騭。自此交州逐步納入東吳的統治區域,法令得以通行。步騭也進一步被任命為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公元220年,呂岱接替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便帶領一萬士兵進駐長沙抵擋當時東征的劉備。這一萬士兵就是步騭作為東吳江北實權派的代表人物的根本。在部曲制的東吳,能擁有一萬士兵的將領有幾人?在陸遜擊敗了劉備後,他便帶領帳下士卒平定了還趁機作亂的荊南一帶部族。
此後步騭官職一路綠燈,直至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步騭再升任為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同年督西陵,代替陸遜鎮撫吳、蜀邊境。
在此後十數年的時間裡,步騭雖然駐地遠離東吳政治核心,但自己本人卻一直在東吳政治核心中周旋,無論是太子孫登還是皇帝孫權,步騭都有上書進諫。尤其是他上書數十次勸諫孫權要慎用酷吏呂壹。為東吳結束了呂壹的政治危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太子孫登過世後,東吳二宮之爭爆發,據吳末臣子,也是當時的學者殷基寫下的《通語》記載,步騭為魯王黨,甚至是魯王黨地位最高的,可謂是魯王黨門面人物。但事實上呢?步騭並沒有像全琮那樣有積極的表現,甚至除了這份《通語》外,基本上就沒有步騭是魯王黨的記載。所以可以說,步騭不是不積極,而是壓根沒做什麼支持魯王的行為。甚至可以說,這只是步騭的一個政治立場。他並沒有去過多干預東吳的政局變動。這也正是步騭的明智之舉,已至於在公元246年,陸遜過世後,他登上了政治生涯巔峰,繼陸遜之後成為東吳丞相。
一年後,步騭過世。由其子步協繼承其爵位和部隊,繼續鎮守西陵。
步騭鎮守西陵二十年,周邊的敵軍都非常敬仰的他的威名,且步騭性格寬宏大量,喜怒不行於色,生活起居都很簡樸,是僅次於諸葛瑾的東吳江北重臣,而這些江北重臣中,步騭可以說是兼顧實權與實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