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中毒」和性能力減退

2019-11-06     日本新華僑報

《日本新華僑報》專欄作者 馮瑋

除了服裝,食物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方面。因為,沒有一種動物像人這樣「雜食」,有如此廣泛的食譜。食譜廣,有益於維持旺盛的生命力。動物一般有發情期,但人則是「全年無休」。

但是,資料顯示,和以往相比,日本男人的性能力在江戶時代顯著退化。江戶時期是日本歷時最長的和平時代,「溫飽思淫慾」,怎麼會退化呢?原因是他們吃大米引起「中毒」。

1467年即應仁元年日本爆發「應仁之亂」、進入戰國時代以前,日本人的主食是糙米,日文寫作玄米。今天玄米主要用來做「玄米茶」。1549年耶穌會傳教士進入日本,主要出於傳教目的,他們對日本的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盡觀察。在他們發回耶穌會總部的《耶穌會士日本通信》中,有很多關於日本風土人情的敘述。其中寫道,日本武士所以精力充沛,能揮刀舞劍馳騁戰場,農民所以能辛苦勞作不知疲倦,主要因為他們吃的是玄米。

日本人吃玄米,主要因為農民和下層武士生活貧困,食物不足,甚至因為天災而遭受饑荒,不敢精碾細軋造成浪費。畢竟,在那個年代,米糠都是可以作為糧食充飢的。進入江戶時代後,由於社會的安定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稻米耕作技術不斷改良,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於是,特別是武士和商人等都開始改吃精米。孰料,時隔不久,很多男人罹患了一種此前沒有的疾病。人們不知道這種病的病因是什麼,所以籠統稱之為「江戶患」。所謂「江戶患」就是今天的「腳氣病」。今天我們知道,「腳氣病」的病因與維生素B1的缺乏直接相關。以前所以沒有出現「江戶患」,就是因為「糙米」附有稻穀的穀殼,而穀殼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而且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經過「精軋」,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被大量清除,造成缺失。精米比糙米口感好很多,而且澱粉依然留存,但卻造成日本人體質變弱,性能力減退。今天的科學研究證實,維生素B1的缺失會造成神經麻痹,特別是末梢神經麻痹,導致陰莖感覺遲鈍和性能力減退,甚至陽痿。另外,以大米為主食還會因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而引發糖尿病,而性慾減退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因此,日本稱之為「大米中毒」。

1955年,幾位美國營養學家經過持續的研究後指出,食物營養比例失衡,澱粉攝入過量,會導致性能力減退,因此強調應減少澱粉類攝入,多吃蔬菜、肉、蛋等。今天的科學研究證明,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並且食物營養結構不平衡,是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從吃糙米改為吃精米,還有一個導致性能力弱化的原因——精米比糙米柔軟。東京大學緒方知三郎教授歷時30年的研究發現,人的衰老和性慾的減退,同唾液腺激素分泌不足有直接關聯。實驗證明,注射唾液腺激素可以增強人的性慾,使皮膚光澤有彈性。也就是說,唾液腺激素可以使人年輕。吃柔軟的食物會導致唾液腺激素分泌減少,影響荷爾蒙的產生。這項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杉靖三郎也認為,日本人長期以大米為主食導致性能力減退,因此,自江戶時代以後,日本在性技巧方面的花樣百出以及性行為的匪夷所思,與日本人性能力的弱化有關。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ZpGAHAB3uTiws8KdL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