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在中藥深層次合作上有很大空間

2019-12-10     日本新華僑報

——訪中國民間中醫代表人物周鑫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 蔣豐

桂花落,銀杏黃,金色秋天的尾聲中,在中國社會廣受矚目的周鑫醫生,帶著他從事多年一線診療工作所積累的經驗和理論,應邀出訪日本。

周鑫此次出訪,是受到了日本靜岡縣日中友好協會和日中歷史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為了促進中日兩國民間藝術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深層互動,周鑫還攜武漢市群眾藝術館紅兵藝術團,為當地民眾獻上多場舞蹈演出——《風情茶韻》。熱情而投入的表演,受到當地民眾的高度讚揚。11月6日,伴著掌聲與歡笑聲,周鑫作客《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編輯部。

現年65歲的周鑫,出身於傳統中醫世家,基層行醫經歷帶給他不一樣的認識和視角,也讓他對祖國的中醫藥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後來,他進入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系統的學習西醫專業知識,博採眾家之長,融匯東西之妙,最終擇選了一條通過中醫技術,從源頭為患者解除痛苦的專業道路。而長達半個世紀知行合一的執業過程,更帶給周鑫很多生動、感性的想法和認識。

中醫促進世界的共生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我們了解到,您以中國民間中醫代表的身份,出訪過坦尚尼亞、衣索比亞、斯里蘭卡等許多國家,在出訪的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明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給您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周鑫:我曾經受邀前往非洲、歐洲、南亞的多個國家,為當地的政商界人士診療,他們對於以針灸為代表的中醫,從最初的困惑、疑問,到諮詢、嘗試,經歷了一個逐漸了解、逐漸信任的過程。通過親身體驗,這些外國友人對中醫、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周鑫與斯里蘭卡總理夫人合影)

在一些經濟欠已開發國家,考慮到病患的經濟能力,我總是希望能夠通過簡單易行的診療方法,用儘可能簡單的療程解決病患的痛苦。這個推廣和實踐的過程,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增強了解,增加信任,增進感情的過程。通過在當地傳播和實踐中醫知識,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得到展示。

另一方面,在到國外交流和訪問到時候,我注意到,在許多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當地民眾也用本土植物來解決他們常見的疾病,比如關節痛、腹瀉、發燒等。當地的某些植物,可能和我們熟悉的中草藥有區別,但是治病救人的道理卻是一樣的。我主張,凈化環境,改變土壤,讓植物的健康帶給人類健康的新思路,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也就意味著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在出訪的時候,我總是儘可能的多收集相關資料,希望有一天能夠通過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將這些民間智慧提煉成全人類共享的醫學知識。

(周鑫為中國駐衣索比亞大使館工作人員進行中醫科普講座,大家合影留念)

我在衣索比亞接受當地電視台記者採訪時,曾經就中藥與當地的發展關係,直言不諱地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我指出,經過實地考察,在當地一座海拔1800米的山上,生長著多種具有藥用性能的植物,當地土著經常採食特定的植物來殺菌、止血、治療病痛。我熟悉中醫和中藥,根據我的實踐經驗,我斷定這些植物具有和中藥相近似的藥用原理,值得大家去重視、去發掘、去保護、去繼承。

他們對於我表現出的熱情感到不解,好奇的問我:你們國家的中醫藥那麼發達,你為什麼還要到我們這裡來推廣中醫藥呢?

(周鑫與坦尚尼亞總統顧問合影)

我的回答是:醫者父母心,我不是要推銷我們的中醫藥,而是看到當地豐富的植物資源,尤其是藥用植物資源豐富,而當地的衛生醫療條件落後,人民生活水平較低,難以負擔昂貴的診療費用,兩者之間存在巨大落差,我為這種不平衡深感憂慮。如果能夠推動當地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普及藥用植物知識,用更少的費用,服務更多的人民,將是造福一方、福澤後世的惠民工程。

同時,我有一個大膽地想法和建議,如果能夠對這些欠已開發國家的藥用植物進行有效的利用和開發,不僅可以為當地勞動者帶來就業機會,豐富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將推動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新中國建國之後,我們曾經對許多不已開發國家進行過經濟援助、基建援助。未來,我希望,同時也非常樂意,藉助中醫和中藥的理論知識,為藥用植物資源在國際間的發展與交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您從15歲開始行醫,到今年正好50年,在您漫長的執業生涯中,有過挫折,有過誤解,您卻從未放棄。而且我們了解到,您曾進入廣州第一軍醫大學深造,最終卻選擇追隨中醫理論,這樣的從業經歷有幾分特殊,這樣的從業經歷也一定帶給您不一般的認識和見解。

周鑫:行醫50年來,一線診療工作和基層尋藥、採藥、施藥的經驗,讓我有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案例和許許多多的病人,在治病問診的同時,接觸到民生民情。那些病人和家屬的遭遇,帶給我極大的觸動。

(2017年3月15日,周鑫受衣索比亞教育部邀請,開展學術交流,總統穆拉圖親自接見)

一人得病,全家受累。因此,我在治病的同時,也會關注病患的具體情況,我希望能夠通過治理,幫助病人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

遇到情況特殊的病人,我也會免除其診療費,並且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對病人進行援助。

「解決病人的痛苦,解決病人的疾患,讓病人能夠自理的生活,不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任何負擔。」這是我行醫多年始終不渝的理想,因為我自己的母親也曾經罹患疾病,我親眼看到母親所遭受的痛苦,也感受到身為醫生卻束手無策的父親的無奈,也正是這段特殊的經歷,促使我發願成為一名濟世助人的醫生。

華佗、孫思邈、張仲景……中國歷史上出了那麼多名醫,「醫聖」、「醫仙」、「神醫」,他們被老百姓當作神一般的存在。我認為,這些名醫並非是通過治療好某一位病患的問題,就被推上「神壇」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灝珠在人民大會堂貴賓室親切接見周鑫專家時留影)

首先,中醫理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歷代名醫則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通過漫長實踐積累,得到升華與凝結。

其次,中醫理論是從群眾中來的,最終也要到群眾中去。面向基層,紮根基層,服務基層,造福百姓,始終是我行醫的準則。

最後,中醫診療從「望聞問切」中來,這也就註定了尊重個體、以人為本、重視實踐是它不容動搖的發展模式。幾十年來,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這樣做的。

漢方藥在日本發展有高度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醫理論,隨儒學、漢字一起傳入日本,在日本民間已經具有廣泛基礎。中藥,在日本稱為「漢方藥」。您對於中醫、中藥在日本的發展,有怎樣的認識和看法?此次訪日交流,又給您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

周鑫:是這樣的,在我來日本之前,通過多種渠道,對於中醫和中藥在日本的發展和傳承,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而考察中醫和中藥在日本的發展現狀,也是我此次來訪的目的之一。

目前,中藥,或者說漢方藥在日本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坦白的說,我個人認為,中藥在日本的發展超過了韓國、東南亞國家,甚至也超過了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純度高、品質精、產業線強大的商業開發規模。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大批量生產的商業行為,勢必要考慮到經濟效率,他們更關注某一種產品對於大多數消費者的效果,而無法針對不同病患的不同病徵,有的放矢的、各個針對的提供幫助。

(周鑫受邀訪日,攜武漢市群眾藝術館紅兵藝術團為當地民眾獻上多場舞蹈演出)

從《千金方》到《本草綱目》,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是嚴格要求配比的,同一種藥材做主料還是輔料,或者是與不同的輔料搭配,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藥材的配比一旦發生變化,輕則改變藥效,重則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這也就要求每一位從業者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熱情,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對職業的自豪、對病患的責任和對親屬的共情來工作。而我堅持認為,患者,不是機器。人的體質特徵,受生活習慣、環境條件、情緒等的影響,某一國人,某一族人,某一個人,身體特質表現各不相同。因此,我相信,儘管日本已經具備較高的商業開發水平,但是中日雙方在中藥的深層次合作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間。

在基層工作中,我接觸到傣醫、苗醫、藏醫等少數民族醫學知識與理論,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在生物與醫學方面的科研能力,有目共睹,我也期待著來自中國的優秀醫藥理論和資源能夠走向國際,這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相符合。

採訪後記:

結束了對周鑫的訪問,已是夕陽西下。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在落日餘暉中,顯得格外親和謙遜。他懷揣著對於中醫中藥的滿腔熱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無限熱愛,從基層中走來,一步步走出大山,走進都市,走向世界。我們祝福這位老人,走得更遠更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2lt8m4BMH2_cNUgE6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