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們準備了一輛工作車。」
神隱許久的老闆突然於一個周三的下午在微信工作群里拋出了這樣一句話。短短12個字,讓在辦公桌前神遊的我們一下就清醒了過來,紛紛開始追問工作車的具體廠牌和型號。
「豐田,76。」
當老闆給出了豐田和76這個組合之後,已經清醒過來的我們徹底炸開了鍋。一方面,我們對早已習慣摩托車出行的老闆添置全新的汽車感到意外;另一方面,老闆居然放棄了心心念好久的保時捷911,選擇了一輛能夠讓他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擁有「免戰牌」和「擋箭牌」功效的日系硬派越野車,這完全不是他往日的風格。
當然,最令我們感到興奮的是,無論客氣與否,老闆居然將自己的私人座駕定位於我們編輯部的「工作車」,那就意味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只要我們有「工作需求」,就可以隨時調用這輛有著數不清的光環的豐田Land Cruiser 76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最為要緊的事情就是重新規劃我們的「工作」,為這輛全新的豐田Land Cruiser 76——我們更習慣將其簡稱為「LC 76」——量身定製一個專屬選題。但鑒於現有5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價格區間內,實在不好找一輛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和它相稱的夥伴,那只有換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了。
豐田Land Cruiser 70系列家族誕生於1984年,定位於純工具屬性的越野車,其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道路適應能力於之後的30多年時間裡幾乎征服了整個地球。當SUV瘋狂搶占市場時,一輛誕生於35年前,從來都不太在乎公路行駛品質,不太講究駕乘舒適性的越野車仍舊在源源不斷地駛下生產線,特定地區的特定人群對於這個車系家族的瘋狂迷戀也令很多人不太理解和接受。但正是這種有違常理的現象的出現,卻讓Land Cruiser 70系列的成員擁有了數不清的光環和更具神秘色彩的形象。
但定位於純粹工具屬性的越野車和脫胎于越野車的SUV之間,究竟各自經歷了什麼,造成了如今越野車越來越小眾,SUV卻早已成為主流的現象?為了能夠獲得這個答案,一輛全新梅賽德斯-奔馳GLE 450 4MATIC(簡稱奔馳GLE 450)很快就到位了。
全新奔馳GLE 450雖然價格將近豐田Land Cruiser 76的一倍,但鑒於剛上市不久的它能夠代表當下最優秀的中大型豪華SUV在設計、科技、舒適、操控、越野等各個方面的表現,所以我們還是很期待它與Land Cruiser 76之間所碰撞出的一切具有戲劇性的衝突的。
在「爬」上豐田Land Cruiser 76的駕駛席之後,第一印象其實比我之前做心理建設時所預期的要好上不少—開闊的視野甚至讓我回憶起了10多年前考駕照時所駕駛的BJ1041輕型貨車。通過手動撥杆調節了座椅前後位置之後,我發現出發之前的準備工作就這麼簡單地結束了,哪怕我再想多耗點時間,也沒什麼可做的了。
此時此刻,我都可以想像在隔壁奔馳GLE 450上,同事應該剛剛調整好座椅的前後、高低和腿托的位置,通風功能也應該開啟了,多區域智能空調的溫度和風向設定估計還沒時間顧及,因為CarPlay連接成功之後,他應該還在思考:即將到來的大概100公里左右的旅程,選擇iPhone播放器里的哪個歌單最合適?
想到這裡,我突然記起豐田Land Cruiser 76在中控台上方也有一個造型古典的音響機頭。15秒的時間,我打開了「音響」,選好了電台,調好了音量,還特意用單獨的按鈕調節了一下左前翼子板上電動天線的高度,但顯然這最後一個步驟是我閒極無聊用來打發時間的舉動。
好久沒有認真駕駛配置手動變速箱的汽車了,但豐田L and Cruiser 76接合行程不短的離合器踏板卻讓我在早高峰的車流中稍微放鬆了一些。擋杆的位置並不順手,我的上半身為了夠到換擋杆還需要略微前傾一些,此時扶著尺寸可觀的方向盤的左手就有些彆扭了。好在老闆選擇的這輛豐田Land Cruiser 76還不是配置最「素」的版本,轉速表的存在讓我不再需要喚醒自己「聽音辯轉速」的技巧,但發動機的轟鳴、轉速指針的攀升和速度表指針明顯慢半拍的反應還是讓我有了那麼一點點的焦慮。
倒不是因為豐田Land Cruiser 76配備的那台4.0升V6自然吸氣發動機所能輸出的231馬力、360牛·米的動力略顯乏力,只是為了適應越野需求,其所配置的5擋手動變速箱的齒比安排不太能適應北京早高峰的道路狀況。左右手同時開工,左右腳交替工作的駕駛狀態我已經很久沒有遇到了,無意間觀察到隔壁車道同事在奔馳GLE 450里百無聊賴的神情,我還真有點不平衡。
好在,這種擺忙一般的駕駛體驗在40分鐘之後就基本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幾乎沒有車流的國道。4擋,轉速1500轉/分,時速60公里,豐田Land Cruiser 76明顯找到了自己的節奏,發動機呼吸均勻,鬆軟到可以彈起來的的絨布座椅配合著車身搖晃的節奏時刻都在提醒我—別太快了,這樣剛剛好。關閉空調,降下車窗把胳膊肘搭在窗沿,感覺相當愜意、輕鬆。
由於山區氣候的不確定性,我們原本籌劃的山谷穿越拍攝方案被幾位當地村民的好心勸誡給徹底打亂:「你們這豐田進去就不叫事,但豐田再能耐,還能不讓老天爺下雨嗎?聽話,去別地兒玩吧。」謝過了幾位村民的好意,被打亂安排的我們只能在手機地圖上尋找附近可能滿足我們需求的目的地。出了東西城就基本辨別不出方向我索性放棄了對目的地的研究,開始在奔馳GLE 450上擺弄起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配置。
首先,我要說自己錯怪了同事關於駕駛之前準備工作的繁瑣程度了。良好的人機工程學模型讓奔馳GLE 450的坐姿和角度都十分自然,調節到我所舒適的坐姿的時間其實遠比想像中的要短很多。MBUX智能人機互動系統所提供的自然語音識別功能在適應了之後,的確能夠改善操控各種配置的體驗,基本能準確實現語音控制的效果。考慮到豐田Land Cruiser 76車廂內僅有的液晶顯示屏不過是整合在儀表內用來統計行駛里程的數字屏和中控上方帶「圈速計時」的時鐘,奔馳GLE 450的雙12.3英寸液晶顯示屏哪怕是縮水幾個尺碼,哪怕只能顯示CCTV的農業節目,也能在這一回合完勝。
除了液晶螢幕的尺寸、顯示內容以及功能方面的完勝,考慮到豐田Land Cruiser 76使用的是較為「古典」的硬橋搭配螺旋和鋼板彈簧的配置,用跨越數個時代的駕乘體驗差距來概括它和奔馳GLE 450之間的區別,其實一點都不誇張。以複雜且功能豐富的空氣懸架系統為基礎提供的駕乘感受對於剛從豐田Land Cruiser 76上下來的我來說,自然是一種難得的放鬆。
繼續在國道和高速公路上行駛,在最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駕駛輔助系統的幫助下,我甚至有了些許無所適從的感受—擁堵輔助系統和智能限距功能在劃線清晰的路段奪走了很大一部分我的駕駛自主權,甚至有時候我會有這輛奔馳GLE 450在主動引導著我駛向目的地的錯覺。關閉了絕大部分主動駕駛輔助系統之後,發動機艙內的那台3.0升直列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所具備的367馬力、500牛·米的最大輸出不僅僅能夠在超車時提供給我充分的信心,極其克制的噪音、震動水平以及平穩的車身動態反應甚至讓我在享受動力的同時,還能讓在後排倒時差的同事專心休息,絲毫不受影響。
最終,在200公里的波折之後,我們抵達了一片能夠讓豐田Land Cruiser 76和奔馳GLE 450一展其道路適應性潛力的越野環境。在目視角度還算可觀,並且被刻意「刨出」幾個炮彈坑以造成交叉軸現象的坡道前,奔馳GLE 450和豐田Land Cruiser 76並排同時起步爬坡的一幕還是讓我有些出戲。得益於GLE 450所配備的全新4MATIC智能全時四輪驅動系統,無論四個輪胎是否具備抓地力,系統都能通過靈活且迅速的動力分配機制去實時調整行駛狀態,而我坐在駕駛席上,需要做的只是穩住油門踏板,把握好方向而已。登頂的過程其實一點都不刺激,就像軋過幾個緊密排列的減速坎的同時,又爬上了停車樓通向最頂層的那個陡坡一樣簡單。
相比較在奔馳SUV上只是撥動幾下旋鈕就能夠登頂的準備工作而言,豐田Land Cruiser 76操作起來就頗具儀式感了。扳動沉重的分動器擋杆,激活高速四驅模式之後,將擋杆保持在1擋位置,然後在發動機轉速超過2000轉/分之後輕抬離合器踏板,開始爬坡。為了安全,也是為了保護好我們這輛剛剛落地行駛不過400多公里的嶄新「工作車」,同事並沒有對右腳施加過多的壓力,而這也導致進入交叉軸階段後,這輛沒有配備後橋差速鎖的豐田Land Cruiser 76在輪胎失去抓地力之後的狀態有些危險。但好在前後硬軸分別搭配螺旋、鋼板彈簧的懸架擁有極其誇張的行程,失去抓地力的一瞬間之後,輪胎還是能夠在搖搖擺擺之間尋找到抓地力,繼而帶動車身繼續向上一邊哆嗦,一邊奮力攀爬。
看著刺激,聽著刺激,開著同樣刺激,以觀賞效果來評判,豐田Land Cruiser 76的登頂過程實在精彩。但對於非重度越野駕駛依賴症患者的普通駕駛者和乘客而言,這樣的刺激經歷一兩次其實還好,可如果真正在野外頻繁遇到這樣的刺激,相信再堅強的意志力都很難能堅持下來。但對於豐田Land Cruiser 76而言,我相信這點小坎坷根本就不算是考驗,不過是每天上課前默寫單詞且不算總分的小測驗而已。
在之後為了拍攝需求重複了幾次登頂攀爬之後,我開始仔細檢查奔馳GLE 450的車況。雖然除了輪胎狀況,我也只能依靠液晶儀表顯示屏上有可能會出現的故障報警來檢查空氣懸架系統的狀態,但凡事小心一些總不會有壞處,更何況全新奔馳GLE SUV早已不是第一代ML面世時需要具備一定強度越野能力的定位了。事實證明,直到最後我們交還車輛,它依然在不同的駕駛模式、路況下表現出了自己頗為優秀的行駛品質。要知道,在國外市場,全新GLE除了擁有帶低速擋功能的自動變速箱可供選擇,甚至還能提供讓人過目不忘的「車震」脫困模式來提高車輛在沙地上的通過能力。
雖然駕駛起來還是需要更為熟練的越野技巧,但我們並不需要對豐田Land Cruiser 76的車況有任何操心,只是看著前後懸架在交叉軸時所呈現出的極其可觀的行程,就已經很過癮了。當看到體重接近200斤,身高1.9米的同事在結束這段拍攝後下車所露出的略顯疲憊的神情時,我還是體會到了越野時的儀式感和身體、精神的疲勞程度是完全呈正比的一個發展趨勢。
這一天的拍攝工作執行起來其實相當波折,先後3個拍攝地點全部不盡如人意,累計400公里左右的奔波讓人累馬乏的狀態從午後就已經開始顯現。但之所以我們能夠在太陽落山之前能圓滿結束所有流程,除了必要的工作態度,相信是奔馳GLE 450和豐田Land Cruiser 76之間的勞逸結合讓我們保持了必要的清醒。
在結束拍攝之後的放鬆階段,我們又分別在豐田Land Cruiser 76上體驗了很長時間。的確,它的變速箱擋杆在怠速狀態時的抖動是肉眼可見的,飄忽且幾乎沒有反饋力的轉向系統在中高速行駛時需要格外集中注意力,在低速時猶如卡車一般的轉彎半徑以及我所體驗過最多的方向盤轉動圈數都是它不太適合日常通勤場景的理由。但奇怪的是,我們似乎就是不願意放棄和它打交道的機會,哪怕我們清晰可知,隔壁的奔馳GLE 450可以勝任大部分它所能夠完成的動作,甚至還可以完成得更舒服、更愜意。
有人指出,豐田Land Cruiser 70家族的成功在於其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可塑性,對此我表示同意。但在35年之後的今天,它仍舊在特定用車群體和環境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我覺得僅僅以可靠性和可塑性這兩個亮點並不足以概括。在SUV大行其道的今天,關於空間、道路適應性等方面的訴求都能夠被完美滿足的前提下,有些人似乎在精神上開始變得空虛起來。如何填補這樣的空虛?發起一場越野界的文藝復興運動無疑是最為恰當的,而這場運動的領袖非35年初心不變的Land Cruiser 70系列的家族成員莫屬。
當然,領袖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完美性格,所以各個方面都盡善盡美的奔馳GLE 450也只能在這波文藝復興運動的潮流中占據一個非主流的位置。但就像我們在中學歷史課上所學到的,文化領域的潮流趨勢有可能只會反映一個特定階層在一定時期之內的審美特點,而這個特定階層的話語權也並不是總能影響到普羅社會的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在更主流的消費觀念中,哪怕是價格相比「復古」的Land Cruiser 76幾乎翻倍,全新奔馳GLE仍舊是中大型SUV消費者最為理想的選擇之一。
其實,這是個在選題執行之前就已經相當明晰的結論。但不以工作的名義,我們又怎麼能夠把老闆新購置的「工作車」開出來,去檢查它在過交叉軸時的懸架行程呢?
P.S. 老闆,就不考慮加裝一套物美價廉的倒車雷達嗎?
《ramp駕道》工作微信號正式開通
這裡每天不僅有福利
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
一起侃車、聊車、玩兒車
——— END ———
有什麼想說的,下拉就可以寫留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