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上的電動車產品越來越多,但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電池安全、電池報廢等問題依舊是很多買家不願「觸電」的原因。一方面,很多電動車技術不成熟,體驗不過關,廠家的宣傳和實際配套設施不符,達不到官方的續航快充和續航等要求。
另一方面,普通的電動車在日常行駛中沒有固定的路線,不像公交車,專線大巴,或者快遞運輸等車輛,它們都有固定的停車地點,而且都是短途使用,可以在統一集散的地方設充電樁或換電池。儘管一線城市的充電樁越來越多,但就像人們對手機的續航焦慮一樣,總有一些地方找不到充電口,沒電擱淺就成為可能性事件,如果你日常的行程經常變化,途中充電樁的數量也未知,那對於電動車來說,這種事件發生的機率肯定會比燃油車高很多。
好比一般的大型船隻上肯定會有救生艇,若大船出現問題無法前行,船員可依次乘小艇離開,或者在去往一些狹窄的河道時,小艇肯定更合適。如果將大船配小艇的邏輯運用到電動車上,為電動車配一輛小型代步工具也未嘗不可,在經過一番推論後,你會覺得很有必要。
電動車企經常會在宣傳冊上表示他們有辦法解決最後幾公里的問題,而解決辦法無非就那幾種,利用車的後備能源來驅動。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否更願意選擇在車內備一輛電動自行車,人力電力均可用的那種,可以帶你到達目的地,至少不用怕前方的充電樁依然用不了。
這樣看來,在電動車內放一個代步工具很有必要。而且就占用空間來說,電動車由於車身結構相對簡單,電池形狀及排布更自由,甚至連車軸都可以省略,省下的這些空間塞個小型兩輪車應該沒什麼問題。在你的電動車電量耗完之時,從後備箱拿出一輛便利的代步工具會瞬間舒緩你焦慮的內心,如此說來,它更像是一種應急設備。
本田早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時候就推出過類似的產品——Motocompo,雖然當時相搭配的是內燃機車型,雖然初衷也不是解決應急問題,但這種設計的理念和形式對於解決電動車最後幾公里很有幫助。它可以很輕鬆摺疊放入當時本田City的後備箱中,就像動漫《逮捕令》中描繪的那樣,在一些場景中遷本夏實用Motocompo執行任務更有效率。
相信如今可以造出更迷你更有效的代步工具,摺疊在電動車中。在電動車無法應對的場景中,它便是另一個選擇。
特斯拉最近的網紅車Cybertruck的車斗里可選配一輛叫Cyberquad的全地形車,雖然廠家初衷同樣不是為了應急,但它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可以幫Cybertruck增加續航的,有了它之後你不會擔心在電池耗盡之時,因沒有信號而無法找到救援的情況,你可以悠閒地騎著Cyberquad去尋找救援或抵達目的地,或者用它去體會到駕駛「大幾何體」之外不一樣的戶外樂趣。而且這個Cyberquad相比Cybertruck更現實,據息,Cybertruck可能無法通過歐洲的安全標準,車頭設計會給行人保護造成負面影響(不僅是歐洲吧)。
在特斯拉Cybertruck發布之前,奧迪曾發布了一款e-tron Scooter,它的使用場景中包括解決從家到電動車停車位之間的距離。再細想一下,這個滑板車應該很適合有電動「爸爸」的你,在你的電動車電量耗盡之時,你可以駕駛它前往最近的出租站台、公交站或火車站。它可以單手操控,另一隻手空出來可以與他人打手勢;12千克的電動滑板只需要背包大小的車內空間來放置,可以很輕鬆的整合在後備箱中,該電動滑板車計劃在2020年底量產和上市。
如今這樣的迷你代步工具隨處可見,希望電動車的設計師在看到這個討論之後會考慮一下,在電動技術尚未成熟,並且充電樁的鋪設並未完善之時,這樣的代步工具可以算是一種過渡性產品吧,至少在目前看來,在你的電動爸爸無法給你提供全方面的保護之時,你需要藉助其他工具來緩解續航焦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PARO28BMH2_cNUg1N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