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溫柔知性,後來卻成了惡毒的後媽。
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到最後,與老公和他前妻的孩子卻越來越遠。
我在這個家裡,是沒有話語權的,尤其不能參與老公和他孩子之間的話題,我能做的就是忍氣吞聲。
······
聽到過不少「繼母」的故事,聽到了做為後媽心裡承受的委屈,不由得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繼母們究竟做了什麼,會在一個新的家庭里被指責和被排斥?
後媽難當啊!
小的時候聽到大人們講過無數個後媽的故事,大多都是後媽怎麼惡毒,對自己孩子好,對別人的孩子不好。於是在很心裡覺得「後媽」就像用毒蘋果害死白雪公主的王后,像灰姑娘里尖酸刻薄的繼母。也聽到不少親媽生氣的時候,會對孩子憤怒地發泄:你們把我氣死了,你爸給你們找個後媽,有你們好過的。這句話威力很大,覺得後媽是好可怕的女人。
哎,還有人說,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後媽簡直就是孩子心裡的噩夢。
我在想,真的是後媽不好,會讓人們對後媽望而生畏,讓後媽成了一個惡毒的代表?
嵐:我是後媽
嵐的前夫因病去世,兩人有一個兒子,幾年後嵐帶著孩子再婚,嫁給了一位離過婚的男人,男人也帶著一個兒子,叫軍軍。嵐之所以嫁給他,首先是那位男人願意接受嵐的兒子晨晨。嵐對新的生活充滿憧憬,心想,他能待我兒子如親生,我也對他兒子如己出。
婆婆包括身邊的幾個親戚剛見到嵐的時候,對她要求最多的就是:軍軍還小,以後就託付給你了,你要對他好,軍軍要是不懂事,你要對孩子多擔待。軍軍對嵐有著很強的依賴,每天黏著嵐講各種故事,讀書畫畫。在外人眼裡,他們就像親生的。可是後來軍軍上小學了,又經常回親生媽媽那裡,他的親媽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興趣班,但是所有的費用都要求孩子的父親承擔,也要求孩子的父親接送孩子。對此嵐是很不情願的,一是覺得自己的老公被別人使喚,二是經濟壓力確實很大。當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被老公懟回去,說自己要補償孩子,滿足孩子,又說嵐太在乎錢,對孩子不好。後來嵐和軍軍之間的隔閡出現了。軍軍越來越不願意和嵐說話,會有意識地遠離嵐。而且軍軍在自己的爸爸面前也表現得極其憤怒和不耐煩。到現在,嵐和軍軍之間幾乎不說話,連眼神的交流也沒有。
後媽難當啊!嵐說,對自己的孩子可以放手管教和互相交流,可是在繼母的位置上,就成了被人關注的對象。一言不合會被認為對孩子不好,干涉太多,又被認為是留著錢給自己的兒子花。越是小心翼翼想處處維護,心裡越發委屈添堵。
後媽確實難當,人們骨子裡就覺得後媽不好,要麼偏心眼兒,要麼尖酸刻薄,野蠻霸道,「後媽」很久以來就是一個負面和醜陋的標籤。
我記得小時候,鄰居家誰給自己的孩子找了個後媽,整個家屬院都會看著這個女人,在後面指指點點。你罵不得,打不得,訓不得,在孩子面前要處處小心,要慈眉善目。如果孩子稍有閃失,所有的指責都會噴過來,就是後媽各種不對。孩子叛逆、性格乖張、在學校惹事······這些都是後媽造成的。可是沒有後媽,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嗎?
後媽的痛苦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惡毒的後媽,張揚跋扈,不講理,覺得孩子礙眼多餘,孩子的存在剝奪了自己在老公心裡的位置,只要孩子存在,老公就會和前妻有扯不清的關係。於是後媽會把各種不滿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新聞上這樣的報道很多。
當內心缺乏愛,沒有安全感時,很容易恐慌和不安,想通過暴力讓自己感覺可以把控一切。於是年幼軟弱的孩子就成了大人情感得不到滿足的犧牲品和發泄品,孩子是無辜的,承擔不了大人之間的關係。這樣會嚴重損傷到孩子的心靈健康和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到新家庭的穩定關係。當夫妻之間出現問題,或對現實生活不滿意的時候,後媽更容易遷怒於孩子,把情緒向外投射,覺得自己的不幸福都是孩子造成的。
作為繼母,你要清楚,自己嫁到這個家裡來,不是來討生活,找情感依賴的女人。你如果想得到愛,想在新的家裡有位置,就要讓自己生活和經濟獨立,你能管理好自己,讓自己活得有質量,不依賴男人,不依賴這個新家,你的內心就是踏實的,會讓自己具備愛的能力,你能溫暖待人,便會收穫愛與溫暖。
當爹的不負責
作為孩子的父親要清楚,自己娶的是老婆,不是找了個帶孩子的保姆,把自己的孩子放家裡不聞不問,讓別的女人來管孩子,本身就是錯誤的。
有很多男人再婚後,會對自己的女人說:隨便你管教孩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你自己的孩子憑啥讓別人負責任?你自己在乎新的婚姻,憑啥通過犧牲孩子,來遷就自己的女人?當爹的一推二乾淨,都能把孩子扔家裡不聞不問,不冷不熱,不疼不愛,你又能給新老婆什麼樣的生活和關愛?孩子被後媽打罵後,都不敢告訴自己的爸爸,可見爸爸平時對孩子有多麼地忽視和冷漠?惡毒繼母和孩子之間,通常有個懦弱無能和不敢負責任的爹。
第二段婚姻往往比第一段婚姻的穩定性更差,作為再嫁的女人和再婚的男人,如果不能很好地通過婚姻思考學習,很快婚姻中就會再出現問題,那麼受傷害最深的孩子孩子。
很多再婚家庭里,父愛缺失,母愛不到位,導致孩子安全感缺乏,性格敏感,容易恐懼。為了保護自己的內心,孩子要麼對後媽小心翼翼百般討好,要麼用各種憤怒情緒對抗後媽,要麼關閉自己,不想和任何人交流。所以孩子性情的轉變,不只是後媽造成的。而是從一開始親生父母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時,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 ,在再婚家庭中,各種矛盾激化顯現了出來。
在不和諧的新的婚姻關係中,繼母覺得自己在新的家庭不被理解和接納,親媽擔心孩子在後媽面前受委屈,親生父親不能很好地處理彼此的關係。更有不少親生父母都對孩子不管不問,自己都覺得孩子是拖油瓶,孩子的存在影響了自己的幸福,種種原因促成了孩子的不健康內心。
孩子的痛苦
小晴:我有個後媽
小晴的媽媽去世了,沒多久,爸爸就把另一個女人帶回了家,並且結了婚。
小晴說不上喜不喜歡她,只是覺得父親喜歡就好,自己無所謂。可是當她看到父親對繼母千依百順的時候,心裡是不舒服的,感覺她的出現剝奪了父親應該給自己的愛。同時心裡也有隱隱的不安,害怕自己不被愛了。於是就拚命地努力學習和做家務,想成為一個處處優秀的好孩子。尤其當繼母在別人面前夸小晴又懂事,學習又好的時候,她心裡有一種自我付出的滿足感。
但是她知道,她所有對繼母和父親的討好背後都藏著深深的恐懼和不安。那種討好式的眼神和語言,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太虛偽,太假。為了討好爸爸,叫那個女人「媽媽」,其實每次這樣叫,心裡都很彆扭。為了討好繼母,裝作很聽話的樣子,她做的飯菜不敢剩,還要在她面前乖乖地吃完,並處處恭維,結果兩個月時間內體重爆肥20斤。
後來小晴終於考上大學,離開了這個在自己心裡早就一片死灰的家,突然覺得很放鬆,很自在。很多年過去了,儘管自己已經結婚生子,卻依然不想回到「父親的家」。
小晴說,其實自己的親生母親去世那刻起,她的心裡就明白了,媽媽走了,我沒有媽媽了。但是當父親把另一個女人領到面前時,她對那個女人是無感的,卻要強迫自己接受一個和自己的生命毫無瓜葛的女人。
對於小晴來說,是自己母親的去世換來後媽的出現,是父親對她的在乎換來自己對她的接受,自己只是個孩子,卻無意識地承擔了父親和繼母之間的關係,甚至無意識地覺得他們幸福不幸福會和自己有關係。其實在家庭關係中,這樣的位置是錯位的。
小晴只是一個孩子,她不應該幫父親承擔他和繼母之間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好壞,和自己毫無關係。但是,每個孩子對自己的家庭都是無意識忠誠的,於是就會像父親一樣對待後媽,又像親生母親一樣責怪父親娶了另一個女人進入家門,當她承擔這些情緒後,就會離自己真實的想法越來越遠,後來只能討好似的在這個家裡生活。
錯位的關係回位
孩子無力承擔父母之間的關係時,能做到的就是祝福他們,以及認清自己的母親只有一位,沒人可以替代。孩子願不願意稱呼後媽為「媽媽」,取決於孩子自己內心是不是真的接受了這個女人,否則討好式的奉承背後潛藏著對抗和憤怒的情緒。做為一個孩子也要懂得,父親和繼母之間關係好與壞,跟自己毫無關係,大人之間的事情不需要孩子來承擔。如果孩子幫他們承擔孩子會痛苦的,是有壓力的。
作為繼母要清楚:
自己是嫁給男人的女人,你永遠替代不了孩子親生母親的位置。如果一個女人想替代別的孩子的媽媽,是錯位的,這樣會把親生母親在孩子心裡的位置搞得模糊,雖然孩子表面上接受別的女人做自己的媽媽,但是內心和身體里和自己的母親有著深層的情感聯結,母親的位置誰也無法替代的。
孩子的親生母親如果還在世,也要清楚:
不要干涉前夫的婚姻生活,不要在孩子面前對孩子父親的生活指手畫腳。如果你愛孩子,就用心對待孩子,而不要把孩子夾在中間,去測試親生父親對她的態度。如果前妻試圖通過孩子去比較自己和其她女人在男人心裡的重要性的時候,孩子無形中就在兩個女人和自己父親之間有了壓力。孩子既愛自己的父親,也愛自己的母親,於是在無形中會像親生母親一樣排斥後媽,又會像父親一樣在兩個女人之間為難。最後只會激化矛盾,讓孩子想要逃離這段關係,或者情緒上極其焦慮地對抗。
做為孩子的父親,要清楚:
雖然自己和前妻之間出現了問題,對孩子的愛是不能減少的,父親永遠都要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去陪伴孩子和鼓勵孩子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而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的女人管理,自己圖省心,不可要求身邊的女人像個親媽一樣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果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缺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覺得自己不應該存在在父親新的生活中。
很多婚姻關係中的不和諧和痛苦,源於關係的錯位,也源於每個人都沒有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既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又要通過別人對自己和孩子的態度來檢測對方對自己是不是在乎。
每個人都要通過婚姻關係去學習和成長,婚姻是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彼此都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站對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只為自己的情緒和事情的後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