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或家人有疑似症狀如何在家護理?世衛組織是這樣建議的

2020-01-28     南都周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然在蔓延,除了減少外出、做好防護之外,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應對自己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的情況。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先後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家庭護理給出了建議和暫行指南。本文予以簡要介紹,或許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編輯 | 小豆

1月26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馬曉偉表示,從基因測序看,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MESR是不同的新型毒種。病毒的感染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開始適應在人類中的生存,進入人傳人時期。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專家預判,疫情進入比較嚴重和複雜時期。

冠狀病毒。圖片來源:USCDC

馬曉偉表示,根據非典時期的經驗,從發現到爆發流行經過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初期的有些輕症病人從觀察情況來看,潛伏期大約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潛伏期為一天發病,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同非典有很大的不同。

疫情進入比較嚴重和複雜的時期,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應對自己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的情況。出現了疑似症狀該怎麼辦?與疑似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屬的居家照護工作又該怎麼做呢?

疑似感染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南

據「返樸」公眾號(ID:fanpu2019),1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一份「針對出現輕微症狀*的、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的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南」。這是在2018年六月版的「輕微症狀的MERS感染者家庭護理指南」的基礎上修改出來的,如果疫情出現改變,指南也會隨之修改。

*註:輕微症狀,指的是出現了低燒、咳嗽、乏力、鼻涕、咽喉痛等症狀,且未出現如下警示症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加重呼吸(痰或咯血)、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症狀、精神錯亂/嗜睡等精神狀態變化。

世衛組織建議在醫院設置隔離並監測疑似感染新冠患者,以確保醫療安全性、醫療質量(防止患者症狀惡化),以及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但是,出於各種可能出現的原因,例如患者無法住院;或醫院能力和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或患者知情但拒絕住院等情況下,可能需要考慮除住院之外的替代性醫療服務。

如果遇到了以上情況,患者症狀輕微且沒有潛在慢性疾病——比如肺病、心臟病、腎衰竭、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能增加患者併發症風險的慢性疾病,可以在家接受家庭護理。同樣的家庭護理原則,也適用於不再必須住院治療的有症狀的患者。

究竟是住院還是家庭護理,需要經過仔細的臨床判斷以後再做出決定,也需要對患者的家庭環境安全性進行評估。

在家庭護理期間,應與醫護人員保持溝通,直到患者完全康復為止。應該有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症狀進展進行電話複查。

另外,患者和家屬應該接受關於個人衛生、基本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培訓,知道怎樣能儘量安全地照顧疑似感染的家人、並預防病毒感染擴散給其他家庭成員。患者和家屬應該得到持續的支持、培訓和監控。

患者和家屬應遵循以下建議

  1. 將患者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單人間裡。

  2. 限制為患者配備的看護人數,最好是專門指定一個身體健康且無風險的人來擔任「護工」,看護患者。患者不得接受他人探訪。

  3. 家人應該住在別的房間,不與患者同室居住。如果做不到的話,也請與患病者保持至少1 米的距離(比如分床睡覺)。

  4. 患者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活動,與家人共用的空間要最小化。像廚房、廁所等共用空間,要保證通風良好(比如保持開窗通風)。

  5. 當「護工」與患者同處一室時,需要佩戴緊貼面部的醫用口罩,期間也不要觸摸或調整口罩。如果口罩被分泌物弄濕或弄髒,必須立即更換。口罩用畢要丟棄,並在摘下口罩後要立刻洗手。

  6. 在與患者及其周圍環境接觸後,要洗手。準備食物之前及之後、飯前便後、以及手髒的時候,也都要洗手。如果手看起來不是髒,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如果手看起來明顯髒了,就要用肥皂和水洗手。另外,在使用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之前,要充分了解它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如意外攝入、易燃等。

  7. 用肥皂和水洗手時,最好用一次性紙巾擦乾手,並將紙巾及時丟棄。如果沒有一次性紙巾,請使用專用的毛巾擦乾,毛巾變濕就要及時進行更換。

  8. 家裡的所有人(尤其是患者),要始終保持呼吸衛生。呼吸衛生是指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醫用口罩、布口罩、紙巾或彎曲的胳膊肘來擋住口鼻,然後及時洗手。

  9. 用來遮擋口鼻的材料,用後要麼立刻丟棄,要麼及時清洗(比如,用肥皂/洗滌劑和水來清洗手帕)。

  10. 避免直接接觸體液,尤其是口腔或呼吸道的分泌物,還有糞便。請使用一次性手套來進行口腔或呼吸道的護理,也要使用一次性手套來處理糞便、尿液和相關垃圾。在戴手套之前之後,都要洗手。

  11. 在患者的房間裡準備一個有襯裡的容器,收集、放置患者使用過的以及在照顧患者過程中用過的手套、紙巾、口罩,還有其間產生的其它垃圾,再跟家裡的其它垃圾一起丟棄。

  12. 除手套、紙巾、口罩以外,還要避免其它類型可能被患者接觸的、或可能暴露於患者周圍環境、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比如,避免和患者共用牙刷、香煙、餐具、碗盤、飲料、浴巾、毛巾和床單等)。使用過的餐具和碗盤要用肥皂/清潔劑和水清洗乾淨,就可以反覆使用。

  13. 床頭櫃、床架、以及其它臥室家具等在家裡經常被人觸摸的表面,應該每天清潔,並用含有1%漂白劑的常規家用消毒劑進行消毒。

  14. 每天清潔衛生間和浴室的表面,並用含有1%漂白劑的常規家用消毒劑進行消毒。

  15. 患者的衣物、床上用品、浴巾和毛巾,要用常規的洗衣皂和水清洗,或者用普通洗滌劑,60–90°C機洗,再徹底晾乾。用過的床單要專門放置在洗衣袋裡。不要抖動髒衣服、髒床單,並且要避免皮膚和衣服直接接觸這些可能被污染的織物。

  16. 在清潔和處理沾有患者體液的家具表面、物品、衣物、床單時,請使用一次性手套和防護服(比如塑料圍裙)。之前之後都要洗手。

  17. 出現症狀的人應該留在家裡,直到臨床檢查和/或實驗室檢查顯示症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的標準為:間隔至少24小時的兩次RT-PCR均為陰性)。

對接觸者的管理

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應該被視為「接觸者」,應該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控;如果有家庭成員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等),請參照以下標準中的公共衛生建議。

鑒於新冠的人際傳播證據有限,建議可能與疑似新冠感染者有接觸的人(包括醫護人員),從接觸的最後一天算起,14天內密切監測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咳嗽、呼吸急促等)和腹瀉症狀,請立即就醫。

1、出現症狀的「接觸者」去醫療機構求診時,應提前通知該醫療機構。

2、求診途中,應佩戴醫用口罩。

3、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醫療機構;叫救護車或用私家車運送出現症狀的「接觸者」,並儘可能打開車窗。

4、建議出現症狀的「接觸者」始終保持呼吸系統衛生和手部衛生;在運輸途中或在醫療機構中時,應站立或坐在離他人儘可能遠的地方(至少保持1米距離)。

5、出現症狀的「接觸者」和護理人員都應該勤洗手。

6、在運輸出現症狀的「接觸者」前往求診的過程中,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弄髒的表面都應該清潔乾淨,並用含有1%漂白劑的常規家用消毒劑進行消毒。

操作上的問題,請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謹慎處理。

據財新網報道,1月23日,美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針對已確診或疑似被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但無需住院治療且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療者,和與他們共同生活的家屬們的居家照護工作該如何做;如果未能遵守隔離原則、與帶原者發生了密切接觸的人,又該怎麼監測自己後續的健康情況變化等問題,發布了暫行指南。以下是這份指南的主要內容:

1、除了出門就醫、進行診療護理,感染或正在評估是否遭感染者,應該限制出門活動。不要上班、上學或前往公共場所,也不要使用公共運輸工具或計程車。

2、要將自己與家中的其他人隔離,應儘可能與家中的其他人待在不同的房間裡。此外,應儘可能使用單獨的洗手間。

3、當與其他人在同一房間時,以及到醫務人員處就診時,應該戴上口罩。

4、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擋口和鼻,或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袖子遮擋。將用過的紙巾扔到有塑料袋的垃圾桶中,然後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 秒。

5、經常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雙手至少 20 秒。如果沒有肥皂和水,手又沒有明顯變髒時,則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觸碰眼睛、鼻子和嘴巴。

6、感染或正在評估是否感染者,不應與家裡的其他人共用碗碟、飲水杯、杯子、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使用這些物品後,應用肥皂和水對其進行徹底清洗。

7、如果病情惡化(例如呼吸困難),請立即就醫。

照護者和家庭成員的預防措施

如果與已確診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019-nCoV)的患者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的患者同住或在家裡為其提供照護,則應:

1、確保了解並可幫助患者遵循醫務人員的藥物和治療指示。應該幫助患者獲得居家基本需求,並在購買雜貨、處方藥和其他個人需求方面提供支持。

2、家裡只需留下為患者提供必需的照護的人。

3、其他家庭成員應留在其他的住所或居住地。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則他們應該留在另一個房間,或者儘可能與患者隔離。如果可以,應使用單獨的洗手間。

4、限制沒有必要的客人到家裡來。

5、避免老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或有慢性健康疾病的人員接近患者。這些人員包括患慢性心臟病、肺病或腎臟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

6、確保家裡的共用空間通風良好,例如使用空調或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打開窗戶。

7、經常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雙手至少 20 秒。如果沒有肥皂和水,並且手沒有明顯變髒,則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觸碰眼睛、鼻子和嘴巴。

8、觸摸或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或分泌物(如汗液、唾液、痰液、鼻粘液、嘔吐物、尿液或腹瀉物)時,請戴一次性口罩、防護服和手套。

9、在使用後,丟棄一次性口罩、防護服和手套。請勿重複使用。

10、脫下口罩、防護服和手套後應立即洗手。

11、避免共用家居用品。不應與已確診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的患者共用碗碟、飲水杯、杯子、餐具、毛巾、床上用品或其他物品。在患者使用這些物品後,應對其進行徹底清洗。

12、每天清潔所有「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櫃檯、桌面、門把手、洗手間固定裝置、廁所、手機、鍵盤、平板電腦和床旁桌子。另外,清潔可能帶血、體液和/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的任何表面。

13、閱讀清潔產品的標籤,並遵循產品標籤上提供的建議。標籤中包含了安全有效使用清潔產品的說明,包括在使用產品時應採取的預防措施,例如佩戴手套或圍裙,以及確保在使用產品期間通氣良好。

14、使用稀釋的漂白液或標籤標有「EPA-批准」的家用消毒劑。在家中配製漂白液時,應將 1 湯匙漂白劑加入到 4 杯水中。如需更多漂白液,可將 ¼ 杯漂白劑加入到 16 杯水中。

15、徹底清洗衣物。

16、立即取下並洗滌帶血液、體液和/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的衣物或床上用品。

17、處理污染物品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脫下手套後應立即洗手。

18、閱讀並遵循洗衣或衣物標籤和清潔劑標籤上的指示。一般情況下,採用衣物標籤上推薦的最高溫度來洗滌和乾燥衣物。

19、將所有使用過的一次性手套、防護服、口罩和其他污染物品放入帶有塑料袋的容器中,然後再將其放入其他居家垃圾中。處理這些物品後應立即洗手。

20、監測患者的症狀。如果患者的病情更加嚴重,請致電他們的醫務人員並告訴他們患者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這將有助於醫務人員的診所採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

21、照護者和家庭成員在密切接觸已確診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的患者時,如未遵守預防措施,則被視為「密切接觸者」,應監測其健康狀況。

密切接觸者的預防措施

如果你與已確診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的患者有密切接觸,你應從第一次與患者密切接觸之日開始監測健康狀況,並在你最後一次與患者密切接觸後繼續監測您的健康狀況 14 天。觀察以下這些體徵和症狀:

1、發燒。每天兩次測量體溫。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狀包括畏寒、身體疼痛、咽喉痛、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和流鼻涕。

如果出現發熱或任何這些症狀,請立即致電醫務人員。

在預約就診之前,告訴醫務人員自己與已確診患有 2019-nCoV 感染、或正在接受 2019-nCoV 感染評估的患者,有過密切接觸。這將有助於醫務人員的診所採取措施,以免其他人受到感染。

如果觀測14天後沒有任何症狀,可以繼續進行日常活動,如上班、上學或前往其他公共場所。

南都周刊綜合報道(資料來源:返樸、財新網、新京報、澎湃等)。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uC628B3uTiws8KIu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