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見習記者 劉常源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出席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並發表講話。結合當前經濟金融形勢,潘功勝談及了有關經濟增長、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金融機構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等市場關切的重點。
有關GDP
前三季度全國增速5.2%,全年5%的預期目標有望實現
潘功勝表示,我國經濟增長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5.2%,全年5%的預期目標有望順利實現。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近期經濟增長動能增強,生產消費穩步回升,就業物價總體改善,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經濟指標向好。經濟轉型持續推進,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有條件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和物價平穩運行。
潘功勝認為,觀察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注意兩個視角。一是基數規模。我國GDP總量已超120萬億元人民幣,在大基數的背景下,5%的增長已經是一個不低的速度。二是需要平衡好經濟增速和增長的質量及可持續性。我國經濟需要合理的增速,但更重要的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比追求高增長速度更加重要。
有關貨幣政策
將更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維護良好的貨幣環境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統籌運用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3月、9月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長期資金超過1萬億元;6月、8月兩次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市場利率持續下行。8月,推出房地產金融「政策包」,調降首付比、房貸利率下限,完善二套房認定標準;指導商業銀行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居民家庭每年節省支出約1700億元,惠及約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兩次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延長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6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目前,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貸款利率處於較低水平,為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
潘功勝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有關人民幣匯率
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潘功勝表示,今年以來,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美元指數升至2003年以來較高水平,帶動非美元貨幣對美元集體貶值。得益於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對非美元貨幣有所升值。下半年以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2%,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0.3%,對歐元、英鎊、日元分別升值1.5%、2.1%、3.7%。國際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此輪加息接近尾聲,美元持續升值的動能減弱。
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匯率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同時,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潘功勝說。
關於金融風險
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貸款餘額的23%,其中約80%為個人住房貸款
潘功勝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金融風險可控,金融機構整體健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隨後,他逐一介紹各方面比較關心的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金融和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
關於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潘功勝表示,我國高風險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產規模在金融系統的占比都非常小。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化險,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已經較峰值下降一半。少數高風險機構相對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實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案,進一步壓降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水平。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體系,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提升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早期糾正工作的標準化和權威性。
關於房地產金融風險,潘功勝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20多年的長周期繁榮,正在進行重大轉型並尋找新的均衡點。住房需求的中樞水平、住房市場交易結構以及業務模式都正在進行深刻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房地產市場轉型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也蘊含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城鎮化仍處於發展階段,新市民規模較大,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潛力,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堅實基礎。
行業發展長周期繁榮背景下,部分房地產企業長期「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經營,資產負債快速擴張,疊加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疫情衝擊等,以恆大為代表的企業風險顯性化並向行業擴散。近三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金融部門配合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改善行業融資性和經營性現金流,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包括出台「金融16條」,設立保交樓專項借款,調整首付比、按揭貸款利率等宏觀審慎金融政策。隨著經濟回升向好,加上房地產政策效果顯現以及市場的自身修復,8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成交總體改善。
目前,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貸款餘額的23%,其中約80%為個人住房貸款。潘功勝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都在實行非常審慎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總體可控。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弱化房地產市場風險水平,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外溢。引導金融機構保持房地產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關於地方債
我國政府債務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中游偏下水平
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潘功勝表示,總體上我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債務負擔較輕。地方政府債務有兩個特點。一是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一般有實物資產支持,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好的正外部性。二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債務主要集中於經濟規模較大、經濟增長較快的省份,他們有能力自行化解債務。
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支持地方政府穩妥化解債務風險。
一是嚴肅財經紀律,推動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通過盤活或出售資產等方式,籌措資源償還債務。二是對於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地區,嚴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資項目。三是金融管理部門出台相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融資平台平等協商,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並建立常態化的融資平台金融債務監測機制。必要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貸款支持。四是支持地方政府通過併購重組、注入資產等方式,逐步剝離融資平台政府融資功能,轉型成為不依賴政府信用、財務自主可持續的市場化企業。
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金融機構體系在規模、結構、區域布局上更加合理
最後,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
推動金融機構體系在規模、結構、區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強化債券市場制度建設,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統籌,提高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能力和市場韌性。完善廣泛覆蓋、高效安全的現代支付體系。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推進中國徵信市場發展。
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做好中美、中歐金融工作組工作,務實推進國際金融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