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清君策,原創不易,望多鼓勵。
2015年就開始用今日頭條,那時候是用來看新聞,娛樂,由於很花時間,浪費精力,果斷卸載了,今年開始走上寫作之路,再一次下載回來,只是現在是以創作者的身份。
在今日頭條寫作寫了近三個月,發了60篇文章,總算過了原創,前期走了很多彎路,信心也快消磨光了,發文得不到正反饋,一度有想放棄的念頭。
可能是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偶然的機會,進入了頭條官方培訓,在導師的耐心指導下,虛心的學習,總算有了一些改變。
期間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申請了兩次原創都不過,在網上也查了很多過原創的答案,依舊沒有找到核心點,有時真的想放棄不申請了,只管好好的寫,但是這樣進步會很慢,因為要過原創必須要有好的質量。
每當自己想放棄時腦海就會蹦出自己最初寫作的目的,於是又重新拾起,在網上也看到過寫了半年依舊沒過原創的人,看到他們依舊在努力,自己也就沒有放棄的理由。好在,很幸運,文章慢慢變得更好了,也過了原創。
在這裡想分享一下自己寫作過原創的幾個心得。
1別老想著賺錢
寫作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在圈子裡總可以看到這樣的文章,「寫作多久多久,收入多少萬」,以賺錢為嚼頭,來吸引別人來買自己的課程,很多人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情,去學習寫作。
只是發現寫了很久,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你看別人可以做到,自己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看著講的東西和學習的東西都很有道理,但是自己卻不能生搬硬抄,這個是為什麼呢?
當然不一樣,每個人的基礎、能力、態度都不一樣,別人寫了很久,系統的學習知識,每一篇文章都很認真的對待,全職的做這事情,但是你卻只話很少的時間,只是應付的寫,效果怎麼能一樣呢。
並且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通過這個內容來賺錢,很多人就是因為太急功近利了,心態浮躁,不好好的打磨作品,把重心花在其他的地方,這大機率會寫不出好的作品。
既然決定了要在一個領域發展,最開始的時候,不能總是想著賺錢,有句話這樣說,你追著錢跑,你追不上,錢追著你,你逃不了,寫作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即使不是想著賺錢,對自己也有很多益處,比如書寫自己的觀點,記錄自己的故事,傳播有用的知識。
褚時健說了一段話特別有道理:入一行先,別惦記著,能賺錢,先學著讓自己值錢,沒有哪一個行業的錢是好賺的,賺不到錢賺知識,賺不到知識,賺經歷,賺不到經歷賺閱歷,以上都賺到了,就不可能賺不到錢,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本該拚命的年紀,卻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2耐住寂寞
寫作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瓶頸或者心態不好的時候,比如寫了很久,寫了很多,寫的很認真,依舊沒什麼人看,這個時候內心會很煎熬,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己是不是寫作的這塊料。
特別是當看到別人寫的風聲水起時,不免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只是你不知道,別人之所以有成績,是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只是你沒有看見而已,榮耀的背後都藏著一到孤獨。
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在抵達黎明之前,天色往往會迎來最黑暗的一面,只要挺過這段時間,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馬雲也曾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是後天很美好。
看過這樣一段話:
有人問,沒有喜歡的人,是一種什麼感覺啊?
這種感覺就是沒有期待也沒有失望,沒有興奮也沒有牽掛,日子緩緩流過,輕鬆且自在。
不會孤獨嗎?
孤獨算什麼,走過的路多了,遇到過的人也多了,受過的挫折和打擊也不少,同樣的也遇到過被人誤會的時候,我也懶得去解釋,所有渴望被人理解的行為都是弱者的行為。人的強大第一步學會孤獨,第二步學會不解釋,第三步學會用結果去證明自己。
所以我習慣了一個人在深更半夜裡碼字,在頭條里抒發著自己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享受的時候,但更多的是孤獨,但是你得耐住寂寞,好好的學習,深耕內容,給別人帶來更多有用的東西,自然就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沒人幫助的歲月,而這段時光,恰恰是沉澱自我的關鍵階段。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捱過去,天也就亮了。
3持續高質量
連岳說,寫一篇好文章不難,要一直寫好文章很難,寫作寫個一兩年也很容易,要寫一輩子很難,你是打算寫來玩玩還是把他當做一個習慣,這很重要,如果打算寫一輩子,這前期的過度就顯得很短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一直深耕下去,不要在意暫時的處境,只要你持續的更新,保持學習新的知識,眼前的一些小利可以不要去在意。
寫作最重要的是持續,十年如一日的去寫,只要你認真的去寫,去學習,用心的去對待,寫作水平的提升只是時間的問題,就像小野二郎做壽司一樣,做了幾十年的壽司,現在已經90多歲了,依舊還在前線奮鬥,他已經不追求名和利,做壽司對於他來講就是他的使命,做出好的壽司就是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把自己的一輩子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並且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吧。
我們寫作也一樣,首先要喜歡上它,一直去寫,慢慢的提高水平,我聽過很多自媒體人講他們寫作的過程,有一些人寫文章其實很早就準備了素材,比如一個明星結婚,他就早早的把他們離婚、結婚、出軌的文章給寫好了,所以他們可以在新聞出來的第一時間出來時,相應的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即可以發表文章,並且還是高質量的。
還有一些知名大v,他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經過精細打磨,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比如劉潤老師,他說,他寫的每篇公號文章都是花了6-7個小時寫出來的,並且還不算他們團隊付出的時間,還有一些作者寫一篇文章要閱讀幾十萬字的資料才會動筆。
厲害如他們的都如此用心的去寫,能寫出好質量的文章也就不意外了,都說一切初稿都是狗屎,好的文章很多時候往往是修改出來的,改了一遍又一遍,才有高質量的作品。
聽過咪蒙工作室的工作流程,他們每天固定1小時選題會,針對一個選題的快速反應,提出多個切入點,討論選擇最有吸引力的一個,寫完擬出十幾二十個標題,通過編輯、粉絲、多個群層層篩選,才最終定稿。
厲害的撰稿人都是很用心的對待自己內容,這個時代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文章好不好讀者心裡明白,所以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除了要持續,還要好好的打磨質量,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4一群人走得更遠
有句話這樣說的,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在寫作的遠途道路上,一個人固然可以自由奔放,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和一群人一起走會更有趣味。
每一個人所在的環境都不一樣,每個人所擅長所了解的的知識也不同,這時候像優秀的人學習就很有必要了,有時候別人一個小小的指點就可以解決你很難的問題。
寫文章的時,很多時候自己往往看不出來問題出在哪裡,這時候找別人反饋就很重要了,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互相點評,互相學習,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
之前我看一些寫作的愛好者,寫了幾年的內容,但是大部分都是偏感悟式的內容,一個人寫得很開心,每次寫完他都會發到朋友圈裡,並且記錄下日更了幾天,在他看來,每天日更寫完多少字就算完成任務了,根本不管質量。
但是一個好的作者應該追求好的質量,追求效率的提升,能寫一些對別人有用的內容,去影響別人,哪怕是帶來一點點的改變,這也很好。
你以什麼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樣,你在什麼樣的圈子,你慢慢的就會變成那個圈子的人,所以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的環境可以讓你認識更多優秀的人,可以學習一些好的技巧,以及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這樣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標杆,讓自己清楚在什麼位置,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寫在最後,寫作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是一件長期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事,現在寫的不好,別著急,先寫著,要有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態,一切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寫作的過程中,要耐住寂寞,向優秀的人學習,要好好的打磨好每一篇文章,不要老想著賺錢,深耕下去,記住,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會呈現。
這是一個有趣、有料、有溫度的斜槓青年,期待與你一起向上而生,共同成長。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