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某211到雪梨再到多大,我的大學轉學「曲線救國」之路

2020-03-10   上海前途出國留學


主講人:傅同學


大二轉學,收穫多倫多大學2個校區的錄取


我之前是在上海讀大學的一名學生,現在暫時在雪梨讀大學。


一、為什麼選擇轉入加拿大的大學?


我在國內上海的一個211就讀,學校有知名的部分,我讀的是金融,它在金融專業方面並不強勢,在上海本地可能比較知名,但是在全國範圍內知名度不高,專業的認可度也不高,所以我不是很滿意。


而且我在學校里讀得也不是很開心,學校屬於很中規中矩的學校,沒有什麼活動,上課也上得比較中規中矩,考試也就是考上課的內容,說實話肯定有很多學習很認真的人,但是我覺得課堂的參與感不是很強,沒有讓我學到特別多的東西。


我當時對比了國內外學校的差異,我有一個朋友在國外上學,他跟我說國外的教學模式會一步一步教著你做,更多會教你怎麼樣以後在生活、工作中運用它,比較實用一些。像我在國內學的經濟類、金融類的東西,很多靠背誦,考前拿著複習大綱一晚上的背,背完拿個還可以的分數,其實不能鍛鍊能力。


同時我上了一年半的大學,可能也有我自己的關係在,跟同學也沒認識,覺得氛圍比較自閉,也沒學到東西,過得不開心,就想著趕緊做一個改變。


為什麼選加拿大這個國家?我有比較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4個國家。澳洲的offer很快就下來了,而加拿大要9月份入學,澳洲在南半球,2月份是他們的第1個學期,所以我就選擇2月份先到澳洲來入學。


當時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加拿大offer沒拿到,等於我得7月份來澳洲,這樣我就得從大三開始再開始上大一的課,因為澳洲是不太允許轉學的,到時我已經21了,再讀三年大學,大家都研究生畢業了,我才本科畢業,我對年齡比較敏感,我就不願意。當時就跟我父母說:去澳洲讀半年。我父母相當支持我的決定,他們問相關的一些人做專業參考,他們說其實是可以的。


但是你在選課的時候注意不要選重複的課就行,只要你跟國外的人解釋清楚為什麼要轉過來。對於我來說,實在是不喜歡國內的環境,不管是怎麼樣要先轉過去。而且澳洲也是一個英語環境,這邊華人比較多,可以提前適應一下。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學生英語水平最好的時候是考完高考的時候,我是在10月份考的雅思。當時說實話也準備了,題刷了,但是口語和寫作考的不太好,課就稍微上了幾節,考下來也還挺好的,尤其是聽力和閱讀,聽力8.5。再往後大學裡面基本上也沒有複習,也沒有很重視英語,就覺得英語的水平在退步,這樣子下去再荒廢半年,英語就要徹底告別,所以我覺得趕緊到一個英語的環境裡面鍛鍊自己,同時也提前鍛鍊自己學術寫作的能力,這樣比較好,所以我就先選擇到澳大利亞,因為華人多,也算是一個過渡和適應,所以我現在在雪梨先就讀,學的也是經濟。


二、關於擇校與選擇專業


我之前在國內讀的大學,就是吃了沒有什麼知名度的虧,所以我這一次選擇學校就特別在意知名度,更看重綜合排名。


我沒有那麼看重專業排名,我寧願選擇一些綜合排名靠前的學校,不管它在我這個專業裡面是不是那麼突出,我比較喜歡綜合性比較強的大學。


也不排除有些同學比較喜歡專業排名很靠前的學校,這樣你就會有一個競爭的環境,這樣子就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要看自己的想法。


還有選城市,比如我現在在澳大利亞,我選的是雪梨,你也可以選別的城市,像墨爾本、坎培拉,都有很不錯的學校。為什麼選雪梨?其實要結合我的個人情況,我比較喜歡在大城市待著,也比較喜歡在市中心的地方,所以選擇雪梨;還有因為商科是跟商業密切相關的學科,我學經濟也跟商科密切相關,肯定要在一個商業發達的地方學習,以後也方便找實習,這是我當時的一個考慮。


別的學科像機械工程,他們可能更覺得在一個地方安安靜靜的潛心做研究比較適合,可能會選小一點的城市,或者比較村的地方,那也是他們的選擇。


還有一個是不可避免的,在大城市生活一定很貴,像我現在在雪梨房租很貴,這個要跟家裡溝通一下,看家裡更加願意你在什麼地方上學。我家裡也更希望我在大城市,商業氣息濃的環境更能幫助商科的學習。


還有就是女孩安全問題,大城市可能更加安全一點,可能比較村的地方沒有那麼安全,但是也看個人的理解,有些人覺得小城鎮很溫馨,風景很好,很安靜,很適合做學術研究,也覺得他們那邊挺安全,我覺得大家有不同的考慮,一定要好好的跟指導老師溝通。


對於你選擇的專業,像我之前讀的金融,現在讀的經濟,其實經濟不在商科裡面,在文科arts裡面,但是經濟說實話是偏理科的經濟,在國外學的和我學校學的金融差不多,跟數學聯繫挺緊密。


我本來想逃避數學,結果沒想到還是到數學的坑裡,但是國外對數學要求高。有些同學本來就不喜歡這個專業,所以才轉學,那就可以考慮改變專業方向,也想一想自己更喜歡什麼,想一想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有些同學高考考完了,可能父母安排的或者自己也沒仔細想,就選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樣讀起來會比較痛苦,正好出國可以做一個調整。


你更喜歡什麼?你經過大學一年或者半年的學習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比以後讀完大學然後讀研究生再來做改變,甚至工作以後再來做改變要好很多,所以一定要仔細考慮自己的專業方向。


轉學的話,如果你讀的專業差不多,就可以把學分轉過去。但如果你選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專業,比如原來是讀金融的,現在去讀土木,那麼在國內學的學分就白學了,你在國外很多必修課需要重新開始學。


但是雪梨大學有很多選修課,你也可以選別的專業的課,可以跨專業,我還比較鼓勵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也可以選擇雙學位。如果你對原來的專業只是不喜歡,但也沒有那麼討厭,你也可以試一下雙學位。雖然會比較辛苦,但是雙學位其實挺好的。有些同學會覺得雙學位太辛苦了,要不報個輔修有個minor,但是minor和雙學位最大的區別是minor不會寫在你的畢業證上。


我建議大家一開始都報雙學位,實在覺得辛苦,再把一個沒那麼喜歡的或者覺得沒那麼有發展前景的轉成一個minor。在雪梨是這個樣子,大三或者大四幾門很難的課程轉成minor的話,其實大一大二的基礎課都是一樣的,你為什麼不先選一個雙學位呢?


三、大學生活中為轉校做的準備


首先,學習和休閒時間的平衡。


我當時還有在申請美國的transfer,當時考SAT,對於我這種在普通體制內高中的同學來講,其實挺難的,考了兩次才考出來。第1次考了1320,因為我沒有學之前做了一個測試,做出來也是1320,然後考出來一模一樣,當時心態崩了,覺得我白學。


你要轉學,肯定會比你的同學要付出多。肯定不能想出去玩就出去玩,要有該準備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平衡學習和休息的時間。我在大二上學期, 10月份以前一直在準備SAT,周末兩天每天上8個小時的課,在新東方學,真得很苦,別人去徐家匯都是去玩的,我去徐家匯上課,現在對徐家匯還有點陰影。


然後對心理考驗挺大,你跟一群高中生上課,他們都是國際學校讀IB的,你默寫單詞對得還不一定比他們多,做題的正確率也沒有他們高,所以需要你調整一下心態。


還有需要你在實在很累的時候,平衡你學習和休閒的時間。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我喜歡把所有的學習安排一起,所有的玩就安排一起,要考試之前預留時間開始學習,考試中間穿插時間拚命的玩。這樣的話你休息好,也能學好,這是我自己喜歡的方式。但是好像家長不是很認可,家長比較喜歡你每天學一會玩一會,我媽是這個樣子,我媽覺得:你一段時間一直在學,學的能牢固嗎?從應試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太早學,學過的東西就忘記,最後還是要再回過去看,我還不如高強度的一段時間把它學好。


其次,心態的調整。


你實在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不要想,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像我如果心情真的很不好,就會去買東西吃、購物什麼的,一定不能讓自己心情不好持續很長時間。比如這段時間事情特別多特別忙,心情不好,我就規定自己兩小時或者半天,自己調整一下,打遊戲、買奶茶喝,把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都一口氣做完,不想任何學習的事情,把心情調整到好的狀態。


我建議大家做一些能治癒自己身心的事情,可能吃垃圾食品也不見得健康,但是它能很快幫助你恢復心情,那麼你接下來做事情就很高效。要不然你心情不好,學習是學不下去的,還會覺得自己特別悲慘,如果這樣的話學我哭出來。


比如同學都在玩,我要上課去了,覺得心情不好,要怎麼樣安慰自己,我就可能會給自己獎勵性的買甜點、奶茶,告訴自己努力一天了,已經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做得挺好。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間歇性的往下看一看,看一下自己已經爬上來這麼高的高度了,會幫助恢復心情。


第三,大學活動的取捨。


我大學活動其實一項都沒有少參加,因為是經濟系的,在考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證書,現在考了5門課。我是學生會媒體部的,做平面宣傳、海報、噴繪,然後活動真的沒少辦。


但是我是大一參加的學生會,有了在學生會工作的經驗,你就知道怎麼安排時間,這也挺鍛鍊能力的,而且在轉學的時候也算是一個能寫進文書的素材:你參加了什麼活動,完成了什麼事情,鍛鍊了能力。


第四,轉學材料的準備。


這個要跟你的老師溝通,他會告訴你要準備什麼材料,你去一項一項的辦。我高中材料開得特別正規,但是大學有時候你要跑好幾趟,有時候大學的老師也不是很清楚,我辦一個材料跑了7八趟,我在高中一下午就能辦好的,我在大學裡面跑了一個多星期,還挺麻煩的。所以建議大學的材料儘早辦,預留比較長的時間。而且主要材料是大學的成績單、課程介紹,你要諮詢大學的教務處,跟他們多說說好話,他們會幫你辦的。


四、一些建議


首先,對於自己現在的狀況不太滿足的,一定要快點去調整。


像我就是不滿足,然後去調整。其實我轉過很多次學,像我在初中的時候原來不是在上海的,我是轉來上海;上了大學也是不滿足就轉學了,先到雪梨再到加拿大還挺折騰的,這個調整越早越好,你覺得晚的時候其實是你最早的時候,越往後拖,只會越來越錯過時機,就根本沒辦法做選擇,會越來越被動。


所以你覺得你想改變,覺得你的想法成熟了,一定要大膽去跟父母溝通。因為我本來想大一就出去,然後沒有跟我父母好好溝通的想法,我就想著:你們不願意我出去,那就算了!其實我父母他們是站在一個怕我辛苦的角度,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我自己可以在國外留學,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可能所有父母都把自己小孩當小孩子看,他們覺得我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和父母的溝通很重要,一定要好好跟他們講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跟他們講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想法可能不是那麼成熟,但是大家都已經十八九歲這個年紀,都有經過自己的思考,不是隨隨便便做決定的,然後跟父母說,其實父母也會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其次,不同專業的申請難度、申請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早點諮詢一個專業的老師。


我覺得新東方老師都特別負責,我不懂的問題他們都儘量解答,感謝他們,畢竟我能上大學,他們的努力也很重要。然後所有的都東西儘快準備越好,越早你越占據一個主動的優勢。

第三,國內外上課的差異挺大,有條件要提前適應。


新東方經常辦講座關於學術寫作挺有用的,有些同學不是國際高中的,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你更早的積累經驗,比剛到大學裡面什麼都不知道來的好。


第四,國外生活遠比想像中的自閉,一定要好好調整心態。


像租房什麼的都有很多的問題,面對問題的時候,你一定要跟房東或相關的人去溝通,溝通非常重要。像我在這邊租房子遇到問題,他們沒給我清掃乾淨就讓我住進來,房子有些地方不太好,如果你真的去跟中介吵架,其實他們是不能幫你解決問題的,不但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對他們發一通脾氣對他們其實也起不到威懾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具體的列出來123你要他們幹什麼,提出幾個你能接受的選擇方案,如果他們提出了你不能接受的,你再跟他們說你能接受怎麼樣的,你讓他們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你的需求是什麼,他們其實心裡會明白原來要這樣做,這是你的需求,而且你對他們提出的不能接受的都給出了相應的處理方法,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壓迫的作用,他們知道要去做事情。


像我這段時間在這邊租房,確實是租到自閉,但是你真的去好好溝通,然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之後,他們都會一件一件幫你去落實,因為你都提出要求了,他們不幫你去做,就是他們的不對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提出來自己的要求,尤其是人在國外,畢竟華人在國外是少數,處於劣勢,但是不能這麼想,我們到了國外,跟人家一樣是平等的,尤其在服務上面,我們要去享受這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