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不讓座?

2020-01-15     木葉日本

我最近和2個同事一起去東京出差,一個是埃及人,一個是英國人。

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幾乎每天都會乘坐地鐵和電車,擠在擁擠的車廂里。他們兩個但凡看到空座首先會讓給我坐。如果他們坐著,面前是女性(什麼年齡都有)、老人(不問男女)、拿行李的人等,他們都會說「Would you like to sit?」積極讓座。

每次被讓座的日本人首先是吃驚,會先拒絕。即便如此我的同事們還是會不管不顧地站起來,最後日本人會非常高興地感謝他們。有的老奶奶會開心地看著他們說「外國人真棒」,並在下車的時候深深地鞠躬。推著嬰兒車感覺很不好意思的年輕女性也會開心的微笑。


像搶凳子遊戲一樣爭先恐後入座的人們

不僅是這兩個同事,我看到迄今為止大多數和我一起出差到日本的男同事(這十幾年大概有150多人,主要是歐美人,也有其他的)在同樣的條件下會條件反射似地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比自己體力弱的人。看到他們,我覺得這種行為就是本能一樣的、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這可能這是幼年時期他們的教育以及常年習慣的結果吧。

另一方面我每次回到日本都會注意到,電車到站後大家都像玩搶凳子遊戲一樣一路小跑搶座位,坐上座位以後眼就閉上(或者眼睛盯著手機看,不管周圍發生什麼完全不管不顧)的人非常多。還有年輕人直接若無其事地坐在優先席上。

看著這種情況,我總覺得很粗魯。日本通勤時間長加班多,所以睡眠不足、身體疲乏的人很多。但是真的只有這個理由嗎?首先,如果每個人都一直很累,這個本身就是問題。

最近社交媒體上有一個熱門話題:一個攜帶嬰兒車的女性準備上擁擠的電車,不僅沒人幫助她,還有不少人咂嘴、明顯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或者說「把嬰兒車摺疊一下」。看到這樣,我覺得對身體殘障人士、孕婦、老人等身體較弱的人,這種冷漠的情況非常多。與其說是冷漠,不如說是自身的存在被默默地無視。

「今天在紐約擁擠的地鐵里被一個年輕人讓座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在東京的2周時間裡,我雖然每天都乘坐電車,但從來沒有遇到男性(不僅是對我,對我旁邊站著的人)給我讓座。」


對這個現象感到奇怪,發了推特後,得到日本人的轉發和回覆:

「現在的人已經沒有這個精力了,失去了照顧他人的心。我的腳是假肢,所以都是直接走向優先席的,但是總是遇到普通人占據優先席的情況,甚至有了座位以後還有人通過爭搶坐下,然後就裝睡。我在車內體會到了溫柔與體諒完全缺失的社會,感覺很可悲!」


「這是真實的感受,乘坐電車的人,特別是通勤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焦躁而且精神緊繃,能感到他們非常漠不關心。之前我在新宿站,門開了後瞬間就被擠出來倒在站台,但是誰都沒有幫我呀!大家都是跨著我走啦。當時我就在想,日本完了(笑)」


我從外表上看沒有什麼殘疾,但身體很容易疲憊。之前我會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很疲憊的樣子,想著「沒有座位呀」,此時就會有白人青年們迅速地給我讓座。我又不是孕婦、老人等,一看就知道身體也沒有什麼不便。實在太感謝了。當時我就會想:讓座的人真的非常自然、聰明。


「我在日本電車內看到過這樣的場景,非常生氣:一個媽媽摔倒了,周圍沒有任何人去幫助,甚至沒有一句詢問她有事沒事的話。人性麻痹要到什麼程度?在加拿大,即使路對面有人摔倒,都有會人詢問怎麼樣了,並過去提供幫助。」


「我已經在東京生活了十年,但從沒覺得讓座是一件普通的事情。相反,我在紐約的5天時間裡,就遇到兩次讓座,非常吃驚。(其中有一次是來自一位年老的男性,這豈不更令人惶恐?)」

日本以外的國家怎麼樣呢?住在日本以外國家的人、基於旅行體驗的人發表了很多評論。有趣的是,同在亞洲,也有很多不同。

有在越南(和肯亞)居住經驗的朋友表示,


「我在越南住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年輕人們給老年人讓座。在肯亞老年人也會受到重視。另外,帶著小朋友、嬰兒的母親也會得到周圍人的幫助。而這在日本非常少,真實太難過了。」

住在中國的朋友表示,

「即使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年輕人也是積極地給老人和小朋友(帶小朋友的人)讓座。」

「全社會都在消耗,然後可能就會失去從容了吧。我覺得因黑心工作而疲憊的人也在增加。前幾天我去台北,那裡的讓座文化非常好,覺得非常適合生活。」


本文來自:https://jp.hjenglish.com/new/p129348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6qN_W8Bgx9BqZZIr8h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