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代謝器官;肝好,往往更長壽。
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可謂"身兼多職"。
肝臟有凝血、吞噬、代謝、解毒等多種功能,肝臟出現問題,身體其他疾病也就緊隨而來。
肝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保護肝臟健康,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身體出現"1痛、3黃",八成肝臟已癌變,儘早檢查
1痛
1、 肝區疼痛
絕大多數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症狀。
肝區疼痛一般位於右肋部或劍突下,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
疼痛時輕時重一段時間後可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1、 腹瀉
肝癌早期會出現食慾急劇下降,飯後出現腹脹,消化系統減退,出現噁心,惡吐等症狀。
這些是由於肝癌早期影響了肝靜脈導致了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瀉腹脹,噁心嘔吐。
腫瘤的分泌物同樣會導致食物進入肝區時會逆反出來,所以患者常常伴有嘔吐、噁心,腹瀉等。
疼痛和腹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因此極易被大家忽視。但不明原因的時,檢查一下是最對身體最大的保障。
3黃
1、 鞏膜發黃
身為黃種人,皮膚呈現黃色是正常現在。
但肝癌患者,卻並非如此。
肝癌者,由於肝內及肝門區腫瘤結節或肝門淋巴結腫大壓迫各級膽管,膽管堵塞導致膽汁引流不暢,這時鞏膜就會產生髮黃現象。
2、皮膚發黃
肝內及肝門區腫瘤或肝門壓迫各級膽管,導致膽汁引流不暢,膽紅素返流,導致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
這時,皮膚越來越黃。
2、 尿液發黃
尿液正常情況下顏色為淡黃色。
而肝癌患者由於肝內膽道腫瘤,結石堵塞,引起膽道壓力增高,膽小管破裂,膽汁外溢,顏色就會比平常更重。
如果不是喝水少導致尿液顏色變化,就要重視起來了。
肝不好,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也非常重要。
飲食調理
1、 不吃發霉食物
發霉食物中含大量黃曲黴素,屬於致強癌物質,容易引發肝癌。
鹹菜、酸菜、鹹魚等腌菜裡面含有大量的亞硝酸胺,也要少吃或者不吃。
有些節省的人們,會把霉變部分切掉留下好的部分吃掉,卻不知道黃曲黴素已遍布整個食物中。
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高溫並不能殺死黃曲黴素,所以遇到霉變食物扔掉是最正確的方法。
身體健康高於一切。
2、少喝酒
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進入人體後,只有10%會通過腸胃排出,90%由肝臟進行代謝。
代謝的過程中,酒精將轉化成乙醛,而乙醛對肝臟會造成毒害,使肝細胞發生、壞死和再生。
長期以往,將導致,進而發展成肝癌。
生活習慣改變
1、 少生氣
生氣時,身體分泌的兒茶酚胺,會損害肝臟健康。
因此,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長期陷入緊張、焦慮、抑鬱的情緒中。多參加社交活動,保持身心愉悅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2、 多運動
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可改善血管內皮機能,降低不良細胞因子存在,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有效預防肝癌的目的。
常見的有氧運動有:游泳、跑步、跳繩、登山。
需注意的是,激烈運動損傷健康,因此,運動要溫和,身體不適時就不要再勉強。
運動不止能護肝,還可以保護大腦健康,趕緊動起來吧。
3、 B肝疫苗不能少
70%肝癌患者來自B肝人群,而B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但疫苗並不能一勞永逸,一次可能無法形成抗體。
它的有效期大約在6年左右,建議每6年再複查一次。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