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教育-2019南陵事業單位招聘面試熱點:溝通比挑戰好使

2019-09-22   安徽國培

「誰先挪走誰是孫子。」從杭州錢塘新區萬亞金沙湖1號小區的地下車庫流傳出的一段「堵車」視頻、一封「戰書」刷爆朋友圈和微博,從中秋熱到了現在。口水仗從車庫、物業一直打到了網上。

這件小事引來這麼大動靜,實在是因為太普遍了,每個地方都有,套路類似,困境也相似,大家都不勝其煩,又都無可奈何,深受其害。本案中,當事雙方動用的手段是快速升級爭端,以成魚死網破之勢,看誰先低下頭顱。占位方升級了扯皮手段,當起了甩手掌柜;業主方則升級了阻攔手段,放了狠話,設了賭局。眼看大家臉紅脖子粗準備一槓到底時,最後還是物業開來的一輛叉車解決了問題。

要是沒有那輛叉車,結局難以預料。說起來,因為停車位被占,兩方耗上十天半月,甚至幾個月的事不是沒有,堵車、鎖車、噴車塗車,甚至砸車的事也多有發生。可是回到原來,這難道不是最笨最無效率最不可能成功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小事化大,車位被占本有氣,態度還不好氣更大,你有氣我更有氣,最後哪裡是在爭車位,分明是在爭口氣。如果換種溝通方式結果會不會好點?比如接到電話跑快點,道歉的態度誠懇點,車位主人也不要得理不饒人,適可而止。

伸手不打笑臉人,這種溝通上的一點小技巧有時候是很管用的。值得反思的是,這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最現實的辦法,恰恰是很多人最不願意採用的辦法。

很多人把道歉視為一種示弱,都說國人不喜歡道歉,因為道歉顯示自己有錯、理虧,可因為疏忽大意沒看清標識,或者臨時有事借停一下,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知者不怪,這有什麼不好意思開口的呢?把糾紛變成面子之爭、尊嚴之爭,這就更沒有必要了,鬧到最後,到底誰得了面子誰得了尊嚴?都沒有,得到的只有一口氣,還是順不了的一口氣。最有尊嚴的事不是占了車位還理所當然,而是對侵占了對方利益的不安;最有尊嚴的事是體現人格的魅力,文明的素養,而不是胡攪蠻纏。

整起風波中唯一值得肯定的是物業的及時介入。讓物業出面總好過讓業主直接對撞,物業第三方的身份也比較適合當調停人的角色,物業還是管理方,有責任有義務也完全可以依據業主公約,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採取一定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