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評論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611篇原創文章
消費升級,品質企業的福音到了。
— 1 —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我每年都要和很多很多人去溝通。
其中跟吳曉波溝通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他對中國的商業史有著非常透徹的分析。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吳曉波說,中國消費升級正在發生,品質企業的福音到了。
他給這次屬於品質企業的機會總結了3點:
1、消費升級不是越賣越貴,反而是越賣越便宜; 2、消費升級的趨勢一定會誕生新的消費品牌; 3、性價比會成為基礎,泛輕奢將成為常態。
— 2 —
我們先說第一點,為什麼消費升級不是把東西越賣越貴,反而是越賣越便宜?
可能會有人不理解,東西越來越便宜那不是消費降級了嗎?
不是的。消費升級,就是商品越來越便宜。
為什麼?
比如,現在很多家庭開始使用廚房紙巾。
為什麼以前很多家庭不用廚房紙,而用抹布,是想不到嗎?
不是的。是過去用不起,廚房紙太貴了。
現在廚房紙越來越便宜了,更多的家庭就可以用得起以前根本不會用的東西,這是消費升級。
如果還不好理解。
那麼我們再舉個例子,一款口紅,比如過去賣300元。
口紅等化妝品的定倍率非常高,所以,這款口紅的生產成本可能不到30元。
那為什麼要賣300元呢?有人說,商家太黑了。
不是的,不是商家黑心,是因為廣告、渠道商、線下租金等等這些交易成本比較高。
所以只有賣到300元,這個鏈條上的所有人才能都賺到錢。
可是現在不同了,有人能夠用最新的方法大幅縮減這些交易成本。
比如網紅直播帶貨等等。
這時同樣一款口紅就有可能只賣60、80就能賺錢。
花更少的錢買到同樣品質的商品,這是不是消費升級?
如果你覺得還不清楚,那我們反過來說。
過去做一款口紅需要成本是30元,賣給消費者是300元。
現在可以通過網紅直播、電商等方式,大大縮減了交易成本。那我就把省下的錢都投在產品上, 花150去做一款更高質量的口紅,但是只賣300元。
用同樣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產品,這是不是消費升級?
如果你認為是,那麼原來30元生產成本的口紅,不賣300了,只賣60元。是不是也是消費升級?
所以說,消費升級不是越賣越貴,反而是越賣越便宜。
同時伴隨著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就會推升出很多新的消費品牌。
比如新的口紅品牌完美日記。
這也就是吳曉波說的第二句話。
— 3 —
再來說吳曉波說的第三句話:性價比會成為基礎,泛輕奢成為常態。
什麼是泛輕奢?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這是一家米店。而且是開在繁華的鬧市街頭,東京銀座的米店。
我們平常,在哪買米?
超市、菜市場、電商。
現在誰還會為了買米單獨去一家店呢?
是的。日本人也不是特殊物種,他們和我們也一樣。
那麼這樣的米店能賣出去米嗎?
答案是,賣的挺好,相比於這個銀座里的其它商戶,這家Akomeya店鋪日銷量不低於2000單。
天吶,它是怎麼做到的呢?是像我們一樣,把米按照產地、是否有機、環保等方式賣嗎?
當然不是。
首先,Akomeya把店鋪裝修的簡約低調、樸素典雅。
其次,Akomeya 把大米分成了很多種。
怎麼分?就拿他們把米分等級這個來說。
白米,白米就是打磨後的米。玄米,玄米也就是糙米,未經研磨的。
分了白米和玄米還不夠。他們又在玄米到白米之間,根據研磨程度不同,分了三分米、五分米、七分米等等。
不僅這些,每種米他們還會把產地和口感標識的清清楚楚。
還會按每種米入口的味覺體驗,根據甜度、硬度、粘度分9個層級。
每種米的產地與屬性,Akomeya同樣標識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後,Akomeya是把大米按照「生鮮食品」來賣的。
什麼意思?
就是比如你選了某個產地某款7分米。那麼Akomeya會現場將玄米研磨出來。
而且為了保證最佳賞味期,它會建議你使用真空包裝,包裝規格不超過1000克。
這樣避免你用大包裝包裝後,打開後,一家人一頓吃不完。
讀到這裡,我們應該理解什麼是輕奢了。那麼再進一步,Akomeya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米的毛利潤再怎麼做,也就那麼高。那Akomeya怎麼提高利潤?
在Akomeya米店裡,可以現場烹制,現場吃。
廚房是開放式廚房,你可以零距離觀看廚師們煮米飯的全過程。
烹制方法都是用最簡單、淳樸的方法,充分利用食材。
可味道和口感都讓人稱讚,是米其林推薦的餐廳。這也就讓店內飯香飄溢。
伴隨著這樣的飯香,如果你還是想把米買回家自己煮。
那麼一轉身,店內琳琅滿目的調味品,你是不是也想帶點回去?
據說,Akomeya食品和雜貨的比例為6:4,但從利潤額來看,二者的比例為3:7。真正大米的銷售只占營業額的5%。
Akomeya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它的商業邏輯就是靠大米吸引客流,在雜貨上賺錢的商業模式。
這時,留給我們的啟發是,Akomeya為什麼可以用大米來引流? 我們自己的店能做到嗎?
這就是新消費帶來的輕奢主義,泛輕奢將成為常態。
註:本段中引用圖片源自網絡。
最後的話
2019年,有些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工成本提高,貿易摩擦,經濟周期,還要面對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衝擊。
所以,有些企業覺得自己過得很難。
但我們也同時看到,很多企業正在試圖用他們的方法,重新打造每一款交付給用戶的商品,一粒米、一雙筷子、一個碗、一口鍋、一包廚房紙.......
他們有的重新定義了價格,用新的交易成本結構,用更加優惠的價格交付給消費者;
他們有的重新定義了產品,讓那些原本了無生趣的商品,用更精緻的體驗服務給消費者;
一切商業的進步,都是效率的提升,這些所有的重新定義,無不是在用更高的效率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價值。
這是,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機遇。
品質企業的福音,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