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自:科技日報
作者:張 強 孫曄飛
專家聊裝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報道稱,烏克蘭再次進行了120千米射程的「赤楊-M」改進型多管遠程火箭炮測試。該型火箭炮首次摧毀了120千米外的預定目標。
編輯
對此,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公開信息分析,烏克蘭的『赤楊-M』的研製應該是研究模仿了俄羅斯BM-30『龍捲風』的一款多管遠程火箭炮,並作了相應改進。」
編輯
BM-30型「龍捲風」火箭炮系統是俄羅斯第3代遠程多管火箭炮系統,被稱為世界上綜合水平最強的火箭炮。「龍捲風」火箭炮射程可達70千米,採用了300毫米火箭彈,具有面積更大的散彈分布和更高打擊精度,以及更高的殺傷力和快速部署、發射、重新部署的能力,相比美國同時代的M270多管火箭炮等同類裝備,作戰性能提高將近1倍以上。
蘭順正介紹,相比「龍捲風」火箭炮,「赤楊-M」採用了全新的自動火控系統,既可以自動控制發射,也可以手動發射;射程遠,火箭彈的射程從70千米提高到120千米以上,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射程越遠在對抗中越有優勢;精度較高,120千米射程火箭彈圓機率誤差小於30米。
編輯
「蘇聯曾經研製過一款大名鼎鼎的BM-21『冰雹』火箭炮,這款火箭炮最大射程約20千米,是一款典型的中程火箭炮。」蘭順正認為,只要是射程明顯超過20千米的火箭炮就可以稱為遠程火箭炮,比如BM-30「龍捲風」遠程火箭炮射程為70千米,「赤楊-M」射程為120千米,甚至還有射程達到幾百千米的遠程火箭炮。
需要指出的是,有資料顯示「赤楊-M」火箭炮只採用了慣性制導,現在一般火箭炮系統都採用復合制導方式,精度較高,而慣性制導的主要問題是累積誤差隨射程的增大而增大,制導精度相對不高。「因此,烏克蘭能在120千米射程的情況下達到圓機率誤差小於30米是相當不容易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赤楊-M』也採用了復合制導方式,只不過目前還未有相關信息透露。」蘭順正說。
隨著技術的進步,火箭炮這種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武器正在煥發青春。
美軍一直在遠程火箭炮上花費大量資金。2017年,美國陸軍授予洛馬公司價值4.71億美元的制導多管火箭炮系統(GMLRS)生產合同。2019年,五角大樓公布的2020財年預算申請明細中,將為陸軍採購10193枚新型GMLRS制導火箭彈,以此彌補美國陸軍遠程戰術打擊能力的不足。俄羅斯也於去年交付了「龍捲風」-S多管遠程火箭炮系統,其最大射程增加到120千米,一次性能夠覆蓋100個足球場大小面積。
編輯
對此,蘭順正表示,火箭炮的原理和彈道飛彈差不多,都是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早期的火箭炮和飛彈的區別在於沒有制導系統,精度低,價格也比較便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火箭炮被認為是一種較為廉價的武器,對付大面積的無防護、輕防護目標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技術發展,火箭炮也開始應用制導技術,很多遠程、大口徑火箭彈已經和許多戰術飛彈非常接近,命中精度越來越高,具備了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編輯
記者了解到,現代新型火箭炮發展了彈箭一體化發射平台,能夠讓火力打擊方式多樣化,如美軍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是用來發射地對地火箭彈和各種飛彈的可移動發射器,可實現彈箭共架發射。「因此,隨著兩者在使用上也越來越接近,價格也逐步提高,火箭炮也開始變得有些『金貴』起來了。由於價格的提升以及和戰術飛彈的功能重疊,火箭炮的某些定位和使用上甚至會有些尷尬。」蘭順正說。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火箭炮系統主要的目標還是工事、裝甲和有生力量集群,而不是確定的戰略戰術目標。只要其定位不發生大的變化,未來就一定還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