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三個月,白白耗盡了三個月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將近40萬塊!
也許明天仲裁庭就要告訴我拖欠員工工資被起訴了;或者12315說我損害消費者權益,要維權;再或者債主聽說我復不了工,要逼著我賣房還錢!」
他是北京蔥蔥那年串串香的老闆,在疫情下苦苦堅守3個月,在餐廳打地鋪、借錢發工資,想拚命熬過去。他發文吶喊: 「背負著十幾個家庭生計的我,還想再堅持下去!」
他的心路歷程,也許也是疫情里有些餐飲人的縮影和心聲。
1、「等了三個月 ,白白耗盡了40萬」
我在北京大興開了一家餐廳,大家都忙著復工,我卻一如即往,一個人,一個店……
透過玻璃,遠處八九個穿著防護服的人又拉起警戒線,然後是一輛大巴停在路邊,「防護服」們帶著車上下來的男男女女,排成一條長隊,托著大包小包全進了蔥蔥那年串串香火鍋旁邊的酒店。
正是有這樣的一幕幕,從3月中旬到今天期待的復工實現不了,白白耗盡了3個月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將近40萬塊。
隔離人員正住進餐廳旁邊酒店
雖然門頭上沒有掛牌子,但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裡像個防疫隔離點,又來了一波隔離的人!無論是遠離還是躲避,都不是歧視,只是他們為健康想,為家人想。
所以,在人們眼裡,蔥蔥那年串串香大興店和旁邊的酒店一樣被打上了「隔離點」的標籤。
今天,50米外的綠地繽紛城都可以堂食了,我這裡一個送外賣的小哥都不敢登門。
去年12月底,我給東家交了半年的房租,新年經營不到20天,卻復工無望,無路可走。
疫情走了,春天來了,奈何我還要在「疫情」的絕望中繼續!
以前餐廳生意火爆
2、「每天損失近5000元,員工宿舍退了,在餐廳打地鋪」
2月初,疫情爆發,我積極響應國家和政府號召,閉餐停業,及時給員工發工資、交社保,提供隔離期間伙食、住宿等。
儘管我每天要承受近5000元的損失,但看著無數軍人、警察、醫生、護士,站在疫情的第一線,用生命築起防線,我感動不已。
我有自己的擔當,願意同國家、同每一個創業者一樣扛著希望咬著牙,共渡難關。我們相信一定能戰勝疫情,迎來春回大地。
餐廳位置
2月下旬,每天5000元損失仍然持續著。但我終於等來了逐步復工的消息,雖然禁止堂食、聚餐,但還想著是否可以依靠網際網路做外賣,彌補部分虧損,來繼續維持到全面恢復正常。
外地的員工也著急上班,有人已經坐上回京的火車。到月底,為了減少開支,我退了單租的宿舍,在餐廳里打起地鋪,開始盤算著通過外賣自救的事。
蔥蔥那年串串香大興店
3、「借錢發工資、求減租被拒絕,想靠外賣自救」
3月中旬,員工隔離結束,全國「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儘管虧損巨大,但為了鼓勵大夥,我還是硬著頭皮拿著借來的錢,發了部分工資,交了社保。員工有安全感,餐廳才有未來。
同時,我也向東家提交了減租申請,期望得到積極的答覆,卻被多次婉拒。
多數餐廳已經開始復工,他們門口供貨、做外賣。好多熟客在微信上問我,能否外送,想解饞,我只能婉拒!
清冷的餐廳和旁邊的隔離酒店
3月下旬,每天5000元的損失依舊持續著。正當我們準備好了走外賣配送渠道自救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徹底讓我放棄外賣的情況。
4、「外賣小哥不敢上門,復工的希望破滅了」
這一天,一名員工慌張著喊我到前台來看。外面十來個被防護服裹得嚴嚴實實的人拉起了警戒線,店員被告知不能出來,遠處一輛大巴慢慢停下,十幾個人下車,跟著「防護服」進了餐廳旁邊的酒店。
防護服工作人員準備接待
看防護服們的架勢,各種謹小慎微,員工慌了神,「他們從哪裡來?」「怎麼是這樣的防護?」「這些人是來隔離的吧?」「咱們這麼近,會不會有空氣傳播?」「會不會有人晚上偷跑出來?」。
聽到這些問題,我也慌了。這裡已經上了頭條,抖音,朋友圈到處都有發布,誰還敢來這邊,更不好敢定餐,取餐,怕是我們從這邊走出去,都會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吧。
餐廳小門南側24小時值勤點
果然,那些人是境外回國的。餐廳西側小門出口被放置了兩個鮮明黃色垃圾筒,黑色標籤上寫著:「醫療廢物」「警告!感染性廢物!」;再往北面走,搭起了值勤帳蓬,24小時有人蹲守;餐廳正門前方20米處,擺上了登記桌。
有時還有急救車載著三五個「防護服」進酒店。後來,每天不定時都會送來一波「防護服」和「一輛大巴或者急救車」。你看明白了,是的,這裡成為全國大面積復工後,疫情防護的延續之地。
餐廳小門處感染性廢物垃圾筒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是會這裡?會持續多久?我的餐廳被左右隔離所包圍,所有的計劃被無限延期,餐廳復工的希望終究是破滅了。
員工們又回到宿舍等待消息。我別無選擇,只能堅守在我的餐廳里,乾巴巴地看著它每天損失5000多塊。
5、「發工資的日子又快到了,我可能要面對起訴和維權」
4月初,我坐不住了。晚上一個人在餐廳里吃泡麵,白天四處打聽消息。別家都在階段性復工,我卻連復工的希望都看不到。
原本要我外送的熟客,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的是別人家火鍋店照片。
4月初,停歇了三倆天,「防護服務」和「大巴車」又來了。打聽之後知道,這是從湖北等地來京的人員,在這裡做15天的觀察隔離。這也意味著整個4月,甚至5月,沒有客人會來這邊,我的店開不了門,仍然要交房租,發工資!
餐廳正門口防疫人員
4月,發工資的日子快到了。
就在不久前,我接到了個別員工起訴的威脅,以及以往充值客人的「退款難」舉報。
想一想,也許明天仲裁庭就要告訴我拖欠員工工資被起訴了;或者12315說我損害消費者權益,要維權;再或者債主聽說我復不了工,要逼著我賣房還錢!
餐廳小門口,黃色感染性垃圾筒
6、「背負著十幾個家庭生計的我,還想堅持下去!」
在外邊多年打拚,讓我明白了很多事理。
我理解從國外回來的同胞,為了生命保障,他們需要一個安全的隔離空間;我更能理解,從湖北等地返京的同胞,他們在隔離兩個多月後,為了生計返京返崗,還要隔離15天,也需要一個隔離空間。
只是我這個同樣背負著員工期盼和信任,十幾個家庭生計的人,沒有了應有的空間,還可能要面對起訴和維權!
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樣的餐廳,別人的「疫情」正在結束,我們的「疫情」卻一輪接著一輪。只能在無奈中萌生絕望,耗干自己的積蓄和信譽,最後接受無情的審判。
餐廳旁邊隔離點酒店
在此,我以一個餐飲人的身份, 向社會發出我真誠卻又無助的呼喊,希望能得到各方面的聲援與幫助,讓我們能夠繼續生存下來,走出餐廳倒閉,家庭破產的困境!
-END-
歡迎關注 @羅華山餐飲o2o ,每天分享餐飲創新案例、工具、方法,諮詢專家給你的企業運營把關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