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無新事。中國式招牌前幾年就因為「丑得整齊」火出圈了,今年的「殯葬風」也是捲土重來。
最近西安蓮湖區四府街火了,因為這個街道多家商鋪的招牌多被統一換成黑底白字,很是吸睛。
01 西安黑底白字招牌
下圖為一開始統一更換的紅色招牌,因為審美太差,「看起來像走進了農村」,被相關部門換下。
相關負責人稱,為了配合西安的城市形象,最後敲定了黑底白字的招牌。
〓據說,這條「網紅」街道在近一個月內被更換了三次招牌。
十幾家相連店鋪,一連串的黑底白字,正是這兩年統一招牌界裡大火的「清明殯葬風」。
果不其然,更改統一的招牌後,西安的這條街道不負眾望的拿下了「殯葬一條街」的稱號。
完美復刻早前上海的「殯葬風」一條街。
相關部門回應稱,更換招牌是舊城改造的工作之一,具體施工是由當地的城管部門負責。而城管部門則回應稱,需要等到工作日再進行核實。
四府街多家商鋪的招牌被當地市民吐槽,路過瘮得慌,就像靈堂一樣。根據商鋪的現場照片顯示,在黑底招牌的外框還有一種白色的細邊包裹,確實和靈堂非常像。
四府街的一家商鋪老闆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六月初的時候,這條街道剛剛被統一換成了紅底的,還沒到三天,又突然換成了黑底白字的招牌。據統計,更換招牌的商鋪共有20、30家。
在四府街開餐飲店的徐女士也說,她的店面之前的招牌是紅色的。「之前有廣告公司的員工來問是選紅色的招牌還是選黑色的招牌,我們選的都是紅色的,但是11號的時候被統一換成了黑色。」
徐女士透露,因為消費者把黑底白字的招牌發到網上後引發熱議。因此許多商家的招牌被連夜換掉,所以目前新的招牌有部分是紅色,有部分是白色。
有商家表示:「其實字體的顏色並不重要,但是目前新換的招牌會漏雨。」這位店主強調,新的招牌是垂直的鋁塑板材質,缺少遮擋功能,遇到下雨,雨水就倒灌進室內,而原來的店門招牌為噴繪布並不會漏雨。
「現在的招牌沒遮擋功能,一下雨就倒灌雨水,我們只好用桶和臉盆放在門口接雨水,在第一次換紅色招牌時,我們就建議上面做傾斜角度,讓雨往外流,但他們沒採納」餐廳老闆說。
不僅西安的商鋪被弄成了「靈堂」,上海市安區常德路道路,也有過類似的操作,在常德路道路兩旁的商鋪,都是一排排黑底白字的招牌,常德路也因此被網友調侃成"冥府街"。除了招牌,還有像墓碑一樣的建築,晚上看起來頗為瘮人。
現在大小城市的道路周邊店鋪,大大扼殺了城市的多樣性,招牌如同流水線生產的,全都標準統一化。與其像流水線的工藝,不如想想如何利用細節,呈現城市特色作用,避免此類現象。而且,靈堂的招牌風格也暴露了,部分管理者的僵化思維。
此外,千篇一律的店鋪門頭,沒有自己的特色,千店一面,都是搞形式主義,同時也會給消費者造成一定的困擾。有網友吐槽「本來是想找一家早餐店吃包子,但是走了一圈就是沒找到,差點就邁進了服裝店。」
還有市民擔心,如果是外地人來此地旅遊的話,也會誤以為這條街是做白活生意的。總而言之,由於一部分管理者的思維僵化,導致整條街道失去了五彩斑斕的色彩。希望在未來西安和上海這兩條街道可以恢復原來色彩斑斕的生機。
02 只要用心,「整齊」不一定丑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整齊不等於丑。
對商店招牌設置種種規定,並非我國特色,在其他國家早有先例。
為了保證不破壞城市的整體風貌,1949年起,日本出台《戶外標誌物法》,對廣告牌形制乃至配色方案都給出了明確「邊界」。像是在知名的日本古城京都奈良,麥當勞和711等國際連鎖品牌,必須調暗色調對比度,與城市素雅審美協調。
〓 上圖為京都店的招牌,下圖為連鎖店在其他地區的招牌
而不同的是,日本採取的辦法並非突擊式整治,而是制定嚴格的標準,再給商家充足的時間,慢慢設計出符合城市整體氣質且兼備商家特色的招牌。
2014年,京都市對戶外廣告看板制定了詳細的限制規範,違規者最高面臨50萬日元的罰款。而該條例早在2007年就開始修訂,以7年為緩衝期,對商家進行柔性勸導。
京都市歷史遺產區域廣告色彩限制示意圖
即便並未直接立法,在西方,很多歷史名城、重要古典民俗區也經常有意無意使招牌風格趨近。例如,因為巴黎紅磨坊的風車招牌過於顯眼,周邊商鋪紛紛效仿,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這不僅沒有違反商業邏輯,反而集中放大了品牌效應。
可以說,對市容市貌的憂心和整治,並非中國獨有。而整齊劃一的城市招牌,在其他國家可以和城市融合的很好,但為何偏偏在我們國家,商店招牌就是丑得齊齊整整呢?
03 為什麼偏偏在中國,統一招牌這麼丑?
首先,中國的統一招牌是行政強制力的結果,不為品牌形象和商業後果負責。
無論在我國的哪個城市,街道整治的出發點都是「市容整潔」,並沒有把商家利益列為首要考慮。而統一的招牌也是一經決策便迅速實施,完全不考慮商戶反饋時間。基本上只要「市容整潔」,設計目的就已達到。
毫不考慮商家本身特點,讓賣蔬菜、瓜子、眼鏡的商家招牌一模一樣,更是丑上加丑。
更為致命的是,我國的商業品牌意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短板。
在今天的中國列印店,只需要幾百塊錢就能按模版製作出一個招牌燈箱,而普通的吸塑字和噴繪條幅,則更是能低至百元以下價位。
如果你想經營一家蘭州拉麵或者沙縣小吃,八成在樓下列印店的文件夾里就能找到素材,根本不需要自己費心設計。
商戶檔次決定著其顧客的消費水平,不在意醜陋招牌的店家往往有著更不在乎的顧客,所以這些沿街商家需要負擔的品牌形象成本當然也就不高。
對他們來說,儘可能扎眼的配色,儘可能詳細的信息,儘可能不花錢而由其他廠商冠名贊助的招牌,才是最優選擇。
在這種水平線上,統一招牌很容易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整體形象提升」,而忽略具體商家的實際利益和個性表達。
因此,在大多數媒體討論中,雖然大家一致認為統一整改後的招牌更丑,但大多也還是支持整治,只是對整治的方向和方法有所保留。
無論如何,整改的大前提是城市「靚化」,不管市民和經營者對美的標準如何爭論,對於城市的管理者來說都是一樣的:既然你們都做不好,不如交給領導來做。
不過為什麼領導也沒做好呢?
這可能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主義美學。
-end-
來源 | 鳳凰WEEKLY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自救案例 ---
餐飲行業如何開啟2020年下半場?數字化!
西貝賈國龍:災難改變了我「永不上市」的想法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穩定性是未來競爭關鍵項
雲海餚日虧百萬自救戰疫:做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結果
80家店疫期月流水1300萬,南城香汪國玉:要讓水龍頭一直流水
疫區免費餐食、賣自熱飯、試水數字化,鄉村基的硬核自救之路
西貝「發不出工資」,老鄉雞「手撕員工信」,背後是同一個秘密
500億的牛蛙市場,如何戰疫?解禁後又有何變化?
20天進駐236個社區!日買500單的社區拼團你會玩嗎?
西貝、雲海餚的自救:大廚化身李佳琦視頻直播,新零售還會遠嗎?
門店大廚變美食導師!視頻直播是餐企新機遇?
復工大招:推小程序、招「團長」、探索「社群」、玩直播...
樂凱撒戰疫:營收降50%,董事長CEO不領工資,經營團隊半薪
喜家德疫情做戰計劃曝光: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