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萊士,中國餐飲的隱形巨頭

2020-06-10   餐飲創業首選

原標題:華萊士,中國餐飲的隱形巨頭

我還記得小時候去的華萊士還是在補習社門口的不遠處。那條小吃店雲集的小吃街中,華萊士靠著一手連鎖快餐店的名頭和極像外企的招牌,以壓倒周邊所有店鋪的優勢,對來往行人散發著極致的誘惑。

在沒有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前提下,華萊士成了貧窮的我下課後唯一的消遣,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泛著油光的鱈魚堡和炸雞。那股和肯德基麥當勞截然不同的香味從中溢出,竟然讓我的口水情不自禁流出。

但我始終沒能搞明白的一點是,無論我去了多少個麥當勞和肯德基都不願光顧的城鎮和村落,都能看見快餐先鋒華萊士的身影。

我心想,這該不會是因為華萊士打不過它們而故意跑來小村裡賺錢吧?

華萊士開在村裡,牌面!

但事實經常與你所認為的相反。

華萊士能如此地出乎我的意料,是因為它的門店實在是太多了,足足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三倍。在這一點上,以門店數量著稱的瑞幸咖啡豆與之相比實屬弟弟。

麥當勞大陸分布圖

肯德基大陸分布圖

華萊士大陸分布圖

查看地圖,能看到最直觀的數據。別看華萊士的分布比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窄,當你放大之後你卻能看到華萊士在許多非一線城市的數量都大超前兩者。

在網站上查找華萊士的企業信息,我們還能看到它近幾年的盈利情況。古早數據暫且不談,自17年以來,華萊士每年營業收入同比呈上升趨勢,毛利率6%左右,每股收益雖有下跌,但整體表現良好。

根據網絡相關數據報告,可以直觀看出華萊士單月凈利潤約占每月營業額的一半,且沒有較大的波動幅度,近年來在各地的增長趨勢均十分穩健。

老鐵,開店嗎?

按以上數據來分析,一家華萊士的加盟店,除去房租工資和水電費,一年下來的凈利潤都有100w左右。已然達到了網友夢想的年入百萬的標準。

在諮詢的網站上,無論多麼冷門的角落,總有專業老哥在科普如何加盟華萊士。

講到這裡,也許你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許久沒有光顧的華萊士,牛逼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華萊士的成功,要歸功於創立者華懷慶、華懷余兄弟的高瞻遠矚。

首先,一個洋名字鎮住了全村父老鄉親,這種「出口轉內銷」式的操作,確實很管用。

華懷慶、華懷余兄弟

其次,華萊士目標十分明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華萊士這個名字,重點是落在了「華」字上——它由華人創辦,並為華人服務。

兄弟二人方向一致,就是讓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老百姓都能吃上洋快餐(華人版)。

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兩兄弟是完全照搬麥當勞與肯德基的的經營模式,但收益不佳。畢竟面對快餐業內被他們打下的半個江山,再去爭鬥恐怕是得不償失。於是就在2001年的8月18號,華氏兄弟決定鋌而走險,推出「特價123」的大促銷。

什麼是「特價123」呢?解釋起來就是可樂1元,雞腿2元和漢堡3元。面對來自對手的壓力,這招可謂是破釜沉舟。結果這直接使得營業額由平時的2000元猛翻一倍,並一發不可收拾。華萊士門口第一次迎來了人山人海。

裹挾這一股人民群眾為之嚮往的意志,華萊士剛成立之時勢頭很猛,加盟店的飛速增長使華萊士的名聲和收入水漲船高。

2006年的它還僅有200家,到了2014年便已經擁有4800多家門店,不得不說速度驚人。

鳳凰財經報道數據

向外重拳出擊,向內雷厲風行。華萊士對內部員工採取了「虛擬合夥制」,店員可以入股,可以與華萊士的發展齊頭並進。

看起來挺複雜

在員工內部的管理中,無論是願景還是行動,華萊士有著一套自己的服務理念與價值觀。

組織架構和發展目標定下了,在產品開發上,華萊士並不需要耗費多大的力氣,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模仿成熟大戶肯德基和麥當勞的菜式——漢堡、炸雞和薯條等准沒錯,起碼菜單看起來很地道。

在食材上,它們將眼光放向了大型專業飼養場,飲料則選擇與國際500強著名公司(指百事可樂和雀巢咖啡)進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手,解鎖財富密碼。

這其實就是華萊士獨特的模式——西式的包裝下是中華文化薰陶下企業的內核。

從零開始,華萊士從一間小餐館,到駐紮學校周邊靠學生養活的小店、再到星火燎原一般的加盟店崛起。

靠著「西式快餐業的拼多多」一般的低價活動和加盟機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員工,也收穫了數以萬計的真愛粉,並逐漸靠著自己的魅力開始在中國展露頭角。

2020年,誰還在吃華萊士

依靠低價走出一條通天大道的華萊士,在這個人均收入翻倍、個稅起征點上調的2020年,居然還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客人,甚至整體營收呈上升趨勢,這讓我始料未及。

我本以為大家有錢了就會轉戰金拱門,但是沒想到,華萊士它實在是太便宜了。

在我們的認知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是一句亘古不變的道理,但在華萊士,這句話就跟男人的嘴一樣沒有信服力——因為你真的能白嫖一頓飯。

甚至還免費送番茄醬,吊打一片炸雞店。

在這個煎餅果子五元起步、奶茶十幾塊的時代,十個大洋就能換來三個華萊士的漢堡那是真的牛皮,不用錢就能吃飯更是天方夜譚,但它的確發生了。

免費誘惑的威力堪比那條讓夏娃破了色戒的蛇,很多人一波接一波地沖向華萊士,學校食堂大媽只能幹瞪眼。

不單在早期的大眾點評上,你能看到有人細緻認真地進行測評,並且讚不絕口:

在現在的美團外賣上,即便評價好壞參半,它也依舊火得離譜。

很多人都選擇在深夜叫一份華萊士炸雞,用以填飽寂寞的空虛。

在B站上,搜索有關詞條都能看到許多吃播都拿華萊士開刀:

你居然還能看到有人在大喊支持國貨的口號,單獨光臨華萊士:

這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中,有北上廣郊區駐紮的漂泊青年,有沉溺在虛幻西洋景中的農民工,有囊中羞澀的學生黨,無論他們在哪座城市,都可以在結束忙碌的一天後在華萊士點到優惠的套餐,用最廉價有效的果腹感享受人生片刻美好。

繁華的商業區里,華萊士也站穩了腳跟,在北京三里屯和上海黃浦區遍地開花。

華萊士也讓洋快餐走進了中國的小縣城,讓十八線的老百姓都有權利享受來自大洋彼岸的生活模式,只要咬上那隻便宜的漢堡,日喀則似乎都擁有了與紐約抗衡的資本。

人們的虛榮心,以華萊士這種特殊的方式與世界接軌。

放眼全球,在推特、臉書和ins上,你甚至能看到老外發的誇誇帖。儘管我看不懂那一串串的字母符號,但僅僅是那表示開心的emoji表情,足以讓你我感受到外國友人那真誠的快樂。

如果說,李先生代表了中華飲食的本土快餐化過程,真功夫代表了華人快餐意圖打入老外內部的一次嘗試,那麼華萊士就是打響了華人試圖反攻洋快餐的第一槍。

華萊士將永存我心

現在,你依然能看到華萊士的公眾號在推送優惠活動的信息,這已經變成了它與新老顧客聯繫的紐帶。

對於我們這些老百姓來說,華萊士讓大家用低廉的價格就能體驗到西式的快餐。

你依然能看到在華萊士店內的情侶在打情罵俏,家庭在享受溫馨的時光,老人靜坐,小孩扎堆吃雞和開黑。它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了平等享受的權利。

最重要的是,它讓無數像我一樣的青年想起了當年在黑網吧包夜的經歷,在幾乎花光錢去通宵的前提下,最後還能用僅剩的十塊錢買來三個漢堡,換來了疲憊時難得的飽腹感。

本人親自到華萊士體驗(虎門太沙店)

看著眼前的華萊士,我覺得我忽然說不出話來,只能打開包裝默默地吃了起來。

來源:青年橫財發展會 ,作者:雞神

-END-

歡迎關注 @羅華山餐飲o2o ,每天分享餐飲創新案例、工具、方法,諮詢專家給你的企業運營把關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