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花幾千年才學會同桌吃飯,為什麼現在卻寧願一個人吃?

2019-10-31     CBNData研習社

「一個人吃的是飼料,兩個人吃的才是飯」——因為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這句台詞廣為傳播。都市中誰都會面臨一人吃飯的時刻。當人們獨自吃飯時,他們真的會自暴自棄地選擇「飼料式」的食物嗎?

什麼樣的食物,最受獨食者的喜愛?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我們爬取了北京上海兩座城市中所有關於「一人食」的點評。自大眾點評創立以來,包含「一人食」、「一個人」、「獨食」、「獨自「、「一人吃」字眼的評論有近20萬條,主要分布在以下類別:

日料(包括壽司、日式拉麵、定食等)以超4萬條的「一人食」點評數量穩居第一。這也許是因為日料中的拉麵、日式定食等菜品的分量和搭配較適合單人食用。在這些點評中,日式壽司占比15%,日式自助在日料中占比也比較高,但內容主要是對於自助餐性價比的評論(如「一個人XX元」)。

一蘭拉麵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料也是為數不多地在一人食就餐體驗有創新的品類。比如,「一蘭拉麵」每個座位左右有擋板,可以避免眼神接觸(這個設計可是獲得了專利哦);消費者連下單都可以隔著帘子按鈴,不用與服務員交談,不愧為社恐最愛。在紐約和香港,一蘭拉麵常常要排隊等位。

「一人食」點評數量第二名的是西餐。這可能跟大部分西餐分餐的特點有關,很多食物,比如漢堡、沙拉或意面都適合做成單人套餐。西式簡餐如Wagas、Charlie’s Burger貢獻了超過西餐中12.9%的評論占比。一個人吃飯時選擇去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不少同樣獨自就餐的人,很大程度上能減少被情侶、夫妻和家庭「打擾」和「暴擊」的可能。

從點評數量來看,韓餐是第三大「一人食」外國料理。韓餐中的拌飯、湯類里的配菜都十分豐富,哪怕是獨自一人也能吃到不同種食物,算是獨食者的福音。哪怕只點一個拉麵或泡菜炒飯,韓餐餐廳也會附上至少2個開胃菜。

在網絡熱傳的國際孤獨等級表里,一個人去吃快餐的孤獨是第二級,而一個人吃火鍋則排得上第五級。火鍋作為聚會聚餐眾樂樂的高頻選項,大家都圍桌相互夾菜、乾杯敬酒的時候,一個人吃火鍋可不就是雙倍的孤單麼?

火鍋能排到第三乍一看很反直覺。其實也不奇怪,數據告訴我們火鍋店中一人食的點評有近一半來自小火鍋。比起點一份蓋飯,一人份小火鍋可以吃到不同的食材,搭配得營養均衡,贏得了不少火鍋愛好者的心。這可能也是呷哺呷哺等小火鍋品牌擴張的底氣。2018年,呷哺呷哺的門店數增加了23.4%,達到886家。2019年上半年,它又新開了76家門店。

在中餐中,粵菜、本幫菜和江浙菜也出現了不少一人食。過去合桌吃為主的料理,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分餐的一人食。粵菜中,一人食的茶餐廳尤其受歡迎,查厘士、小龍鳳餐室等茶餐廳甚至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在對粵菜一人食的評論中,不少消費者提到它分量剛剛好。

「一人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吃飯這件事上,華夏先民都是「分而食之」。西周的「列鼎」制度是我國分餐制的正式開端,賓主、君臣按權力等級分案而食,體現了強烈的禮樂性質。隨著民族融合,餐桌、服飾的改編,分餐制才逐漸向合餐制轉變,但到宋朝才被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

可見,中國人花了幾千年才實現坐在一起吃飯,為什麼現在卻又開始流行「一人食」了呢?

早在2012年,一部叫《一人食》的美食類系列短片上線。一人食在當時已經是可以引起共鳴和關注的話題了。2年後,同一團隊還推出了同名書籍。

陪伴你吃火鍋的玩偶熊,很多人對這個梗並不陌生。這可能戳中了不少想吃海底撈又羞於一人進食的消費者,也成了2014年網絡的熱議話題之一。

海底撈陪單身食客吃火鍋的熊,圖片來源:知乎

在百度指數中我們能發現照應以上事件的輿論變化。「一人食」的搜索熱度是在近2013年初開始暴漲,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

圖源:百度指數

大眾點評的「一人食」筆記數量變化,也體現出了這樣的趨勢。2014-2015年,2015-2016年一人食的點評數量都在翻倍增長。

誰更可能一個人吃飯?一人食背後到底是什麼?

總體來說年輕人,尤其是單身青年,更常一個人吃飯。

CBNData此前聯合口碑發布的《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也表明,各年齡段單人用餐的消費筆數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95後更為明顯。研究機構 NPD中國餐飲市場總監彭聰也曾表示,90後、00後一人食用餐頻次會明顯高過80後。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往往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也更多受到國外生活方式的影響,更接受一個人吃飯(哪怕是堂食)。

年輕人一人食多,跟這群人中單身比例高有關。年輕人在推遲婚育年齡,單身時間比前幾代更長了。根據民政部的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7700萬獨居成年人。

我們的「東亞兄弟」都經歷著單身化。2015年日本單身戶比例接近35%。博報堂預測203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7.2%。據韓國統計廳數據,目前20至29歲的韓國人中,未婚率達91.3%。看到這,你大概能理解為何這兩國料理的餐廳會出現眾多一人食的貼心設置。

日本一人食烤肉店 圖源:株式會社焼肉ライク

相比而言,對於大部分中國青年人來說,「好好吃飯」不容易。根據中青報的調查,67.6%的受訪青年覺得一個人吃飯尷尬;71.5%的受訪青年認為商家有必要設置單人就餐的空間。在如何迎合單獨一人就餐的消費者上,餐廳還有很多可改善之處。

當然單身化不是唯一影響因素。城市化發展讓更多年輕人來到大城市,獨自打拚不免要一人吃飯。這其中也有城市化帶來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年輕人比前幾代人更忙了:我們的工作時長比10年前增加了22%。城市的半徑在變大,有時和朋友或家人湊到一起吃飯不容易。一個人吃飯適合繁忙的生活方式,畢竟省去了和飯友選餐廳、點菜和飯中閒聊的時間。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的外賣承接了這種場景下大部分的需求。據2018年CBNData發布的「上海餐飲氣質研究」,一人食訂單占到了外賣訂單的絕大部分。擔心一個人堂食尷尬?想省下店裡等菜的時間?點外賣吧。

正如《中國消費族譜餐飲特篇》指出,工作忙碌、用餐時間不規律和享受一個人用餐的過程是90後選擇一人食的重要原因。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人食可能成為更大眾化的選擇。

不少消費者是主動選擇一人食,不管是因為單身,還是怕麻煩,或是生活繁忙。他們並不悽慘,甚至有點自得其樂。《每日經濟新聞》微博曾做過一項調查:「你更喜歡一個人吃飯還是和朋友一起」,答案幾乎是一邊倒:只有不到5000人選擇與朋友一起吃飯,超過2.3萬人選擇了「一個人,想吃什麼點什麼」。可見,這些人並不是被迫去吃「飼料」,而是不想遷就。

在這些人心中,一人食孤單卻自由。

本文數據支持:李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nTgTG4BMH2_cNUg7M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