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快200歲了還能排世界第一,憑什麼?

2020-11-03     SOFRESHTOWEAR

原標題:LV快200歲了還能排世界第一,憑什麼?

上周末國內時尚圈有兩件大新聞,都和LV有點關係。

一件是英雄聯盟2020年全球總決賽,今年在上海辦的。

據說今年有320萬人想要去現場,最後就只能採用搖號制來出票,最後一共也就6000多人中籤了,中籤率0.19%,比上海車牌號中籤率還低很多。

之所以說和時尚圈有關係,是因為英雄聯盟這些年總決賽的獎盃都是LV負責封裝的,和世界盃一樣。

而且,演唱嘉賓和來觀賽的明星也都由LV負責邀請,穿著他們提供的衣服。

英雄聯盟的虛擬偶像組合K/DA在LV專櫃「試裝」

還有一件大事,是LV今年的全球巡展開始了,第一站比較特別,選在武漢。

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武漢人,也住武漢,所以今天要來聊聊第二件事。

這個展覽預告我是7月就收到的,這說明他們應該更早就開始籌備了。

本來在一個二線城市辦時尚展覽這種事並不會引起多少關注,但一切都因為今年,變得完全不同了。

「看見LV」武漢展覽的歡迎晚宴,準備相當充分

我猜「去武漢」這個自帶話題的想法可能不止一家品牌想過,只不過有人觀望,但沒那麼多品牌真的敢來。

這次的展覽名字叫「看見LV」,展出了在歷史的長河裡,每個時代的人能看見的LV。

其實LV這些年也辦過不少展覽,不少對時尚感興趣的讀者應該都去看過。

但在今年這種特殊環境下,除了像往年一樣欣賞工藝和歷史, 我們在展覽上更多值得看的,是LV在 應對不同時代時,採取的不同策略,相當有趣且值得每個人借鑑。

「看見LV」武漢展覽的現場

畢竟他們成立於1854年,但截止到去年,依然是奢侈品領域的第一名,品牌價值是322.23億美元。

這說明其中一定有些值得所有人學習的地方。

用一句話總結的話:

他們從不去質疑時代,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時代,甚至比時代本身跑得還快。

這需要的不止是智慧和遠見,更多的是勇氣。

01、不用旅行,就不需要箱子了嗎?

LV最初是為拿破崙的歐仁妮皇后打包行李、製作旅行箱起家的。

所以品牌從創立開始就非常受富豪們的歡迎,賺得盆滿缽滿。

電影《鐵達尼號》里,就有富太太拎著LV登船的場面

但在品牌成立了60多年以後,他們遇到了歷史上第一場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那麼,在人人都顧不上奢侈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停產或大大削減產量呢?

LV當時選擇換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他們轉身開始為法國軍隊製作軍用箱,因為以自家的技術可以讓箱子做到防水防蟲防潮濕環境侵蝕,而且有些軍用箱打開還可以變成一副擔架。

1stdibs早年有客戶寄售的一隻LV為法國軍隊定製的旅行箱,用金屬打造,直到現在還是完好的

其實擔架箱的靈感最初來自探險用的床箱

這種箱子最初由法國探險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定做,他在探險時總是居無定所,LV就為他設計出了這種隨時可以變成床的旅行箱。

這次「看見LV」展覽把這個旅行箱從巴黎運過來了

除此以外,直到現在也很流行的Keepall也正是在不和平年代陰雲籠罩下推出的手袋。

1930年代,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充滿不安全感,於是LV推出了這種輕便防水且容量足夠大的手袋。

從它的名字就可以讀懂:Keep all,隨時可以裝上一切家當立刻上路。

「看見LV」展覽,下方這只是最早Keepall的原型

02、與其競爭,不如試試合作

剛開始的LV硬箱,造型都差不多。直到後來,才突然出現了各種各樣特別的款式,也開始越來越受歡迎。

之所以出現這些千奇百怪的款式,是因為到了後來,LV箱子和手袋的外觀也可以根據客戶自己的想法來定製了。

比如現在依然流行的紅色小箱子Petit Malle

原本就是法國建築師Albert Kahn根據自己想法定做的設計,上面可愛的K字圖案,也是他自己的個人簽名。

正因為早年常常受客戶創意的啟發, 後來LV就把這個商業模式繼續了下去。

他們早在1996年就邀請過一批其他品牌的設計師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定製箱子,這大概就是後來時尚圈流行的跨界合作的雛形。

LV當年就邀請鞋履設計師Manolo Blahnik設計過對外發售的鞋箱

比如這次展覽里展出的一隻豹紋手袋就是在1996年由著名的設計師Azzedine Alaia負責設計的。

豹紋是Alaia最喜歡用的元素之一,而他出品的時裝大多是性感的禮服,所以他為Monogram手袋設計了一種非常優雅的拎法。

老佛爺Karl Lagerfeld也曾經給LV設計過手袋。

因為他本人喜歡拳擊,就以拳擊沙袋為靈感改造了幾款手袋。

建議大家平時多留心並囤一些LV和其它設計師合作的限量款。

這次展覽里(下圖左)這隻多手柄的手袋,當年就由LV邀請川久保玲設計,帶著十足的藝術感。

左:LV在1996年邀請川久保玲設計的手袋;右:LV於2014年再度邀請川久保玲設計

如今,這隻由川久保玲設計的LV洞洞手袋,在二手市場仍可以賣到超過11000美刀。

03、既不放棄經典,也讓人覺得有趣

在這次展覽的第二間展廳里,LV展出了一整面牆的手袋。

在裡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年代的Monogram,也就是通俗說法的「老花」究竟有什麼變化。

PS:LV的Monogram印花最初是在1896年因為仿貨太多才被發明出來的。但同樣的花紋出現上百年,自然也會帶來審美疲勞。

到21世紀初,當時的創意總監Marc Jacobs最先想了一個主意,他請來了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對Monogram進行了改造。

這次展覽展出了2011春夏的塗鴉Keepall,這些塗鴉來自法國藝術家Stephen Sprouse

到了2003年,村上隆又把Monogram改成了五彩造型。

Louis Vuitton 2003春夏,這種彩色Monogram都是和村上隆合作的設計

2013年,草間彌生在所有的Monogram上塗了波點。這種玩法既新鮮,還有收藏價值,一舉兩得。

本次展覽的展品,Louis Vuitton和草間彌生的合作款Keepall

直到這幾年,所有設計師們都開始玩藝術了,LV又開始轉而嘗試用科技改造老花。

2019秋冬,新任的男裝總監Virgil Abloh就設計出了一種升級版的五彩光纖Monogram

這次展覽帶來了這隻光纖Keepall

它用到了一種特殊科技,在日常的光照下看起來很普通,在黑暗的情況下反而會發出五彩的亮光。

這樣一來,以後即使你走在夜裡,也能看出來你用的是LV

04、只能設計裝衣服的箱子嗎?

同樣在第二間展廳,LV還放置了一隻非常巨大的古董箱。

箱子究竟有多大,可以參考旁邊的螢幕大小

這隻箱子最初是用來裝禮服的。

早年,女士的禮服體積都非常龐大,用來裝衣服的箱子自然也很大,內里的結構設計也得非常精巧,雖然實際上裝不了幾件衣服。

後來旅途變得越來越短,衣服變得越來越隨意,人們也不再需要那麼大的箱子再裝那麼多華麗的禮服了。

那麼,這時候是不是應該把包設計得越來越小呢?

LV再次選擇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他們從1997年開始,直接做起了衣服,準確來說,最初目的是要做適合旅行穿的衣服。

可以將客戶們在旅行途中的需求融入在衣服里,同時解決衣服不好收納的問題。

1997年,Marc Jacobs是LV第一位成衣設計師

比如,這次展覽里就展出了Marc Jacobs在1998年剛去LV上班時設計的棉服,當時非常創新地加入塗層設計,防風防雨且非常輕便抗皺。

Louis Vuitton 1998春夏

早些年,LV秀場還曾經搬來過火車和遊樂園裡的旋轉木馬,給大家展示旅行時的夢幻場景。

Louis Vuitton 2012春夏秀場

直到後來,衣服和旅行箱的邊界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了,甚至衣服本身就可以當做箱子來收納。

這次的「看見LV」展覽里展出了幾件由Virgil Abloh設計的衣服,將箱子收納的空間直接放在了身上。

其中還有一件來自2020春夏的男裝,

平時可以穿著去戶外,到晚上就能直接脫下變成一頂帳篷?也是相當神奇。

05、非主流,就是未來的主流

想必很多人都以為二次元文化是這兩年才開始在時尚圈興起的。

但早在2013年,LV就曾讓小馬哥(Marc Jacobs)給那時候還有點非主流的初音未來設計過衣服。

2014年,LV又選中了對未來科技和賽博朋克特別感興趣的Nicolas Ghesquiere來接任小馬哥的職位。

Nicolas的秀場總是帶一點未來科技感

那以後,他一直在給二次元偶像設計衣服和手袋。

這次展覽里就展出了幾隻他當年剛上任不久時為《最終幻想XIII》的女主角Lightning設計的手袋

Louis Vuitton 2016春夏系列,在2015年發布

也就是從那一季開始,我們正式進入了和虛擬偶像穿大牌同款的時代。 在那以前,大部分人還沒意識到未來會是二次元偶像的世界。

在和《最終幻想》合作了以後,《英雄聯盟》也順理成章成了Nicolas的「客戶」。

Nicolas Ghesquiere和英雄聯盟的虛擬偶像Senna,穿的都是LV

下個月《Dazed China》封面上,K/DA穿的就是全套Nicolas設計的LV。

如今,你甚至不用真的去LV買衣服,直接在遊戲里也可以給英雄買到LV的裝備,何樂不為。

06、把「老古董」改造一下,也許更酷

儘管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但我們就真的不需要硬箱了嗎?

2017年,當時的男裝總監Kim Jones打破了這個想法,那一年,他和Supreme合作,設計出了可以用來裝滑板的硬箱。

LV這次專門留了一個展廳展覽這個系列

這個設計相當適合專業的滑板選手,可以防止旅行途中的磕碰。

雖然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並沒什麼卵用,但因為夠酷,還是被一搶而光。

更多的Z世代知道LV硬箱,大概還是因為這兩年的英雄聯盟。

畢竟每次總決賽之前,都能在網上刷到它裝著獎盃的影子。

這些年來,LV硬箱裡裝的東西也一直在更新。

比如他們在去年推出了可以收納球鞋的硬箱,買回家當鞋櫃也很酷。

抑或是能將AirPods掛在胸前的超迷你硬箱。

儘管硬箱明明就是個老古董,但只要裡面裝的東西夠新,反而就能衝撞出更特別的效果。

07、那麼,未來我們還需要大牌嗎?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出門需要帶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未來我們究竟還需要在身上背大牌嗎?

關於這個問題,這次的展覽也給出了一些答案:

比如,品牌標誌未來也許會變成數碼版本?

這次最後一個展廳,是LV聯合數碼藝術家製作的熱感應效果的新時代棋盤格。它可以識別每個人的動作,隨著你的身體棋盤格上的圖案也會變。

也許,你的手袋並不需要帶出門。

LV如今有一個名叫ARTYCAPUCINES的系列,是專門和藝術家合作的限量系列。

左:本次展覽展出了這隻和藝術家趙趙合作的手袋;右:藝術家趙趙

相比起原先也有的藝術家合作系列,這個新系列不同之處在於,他邀請藝術家把每一隻手袋當做藝術品製作,數量也極其稀少。

也就是說,一旦你入手這麼一隻,就可以直接擺在家裡當藝術品。

展覽也展出了法國藝術家Jean-Michel Othoniel給LV設計的手袋

除了這次展覽,其實LV秀場也玩過不少黑科技,也可以作為這個問題的回答。

2020早春系列,Nicolas將柔性電子螢幕裝在了女裝的Speedy上,會隨時播放動畫,看起來像哈利波特世界的魔法。

這就是為什麼,哪怕我們已經並沒有那麼需要手袋,但依然會去期待像LV這樣的大牌每一季的新品。

同時開始思考,他們下一步還準備玩什麼?

當然,我並不覺得LV這些年來的每個決策都對,只是那種敢於試錯的勇氣,可以讓他們比別人跑得更快。

K/DA穿著LV的衣服在上海「逛街」

好多年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提到奢侈品中國人就想到LV?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鼓勵更好的生活以及消費,但彼時,國內即使是港口城市上海,人均月工資也只有200塊,國外的奢侈品牌都在觀望,暫時沒人敢來。

LV是第一批敢在1992年就衝到中國開店的奢侈品牌,即使剛開始幾年營業額挺慘澹。

後來,彭博新聞社在採訪LV前任總裁Yves Carcelle,問他當初為什麼會做這個決策時,他是這麼回應的:

「因為中國是那麼與眾不同,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成為奢侈品大國。」

恰好,2020年,LV新的男裝總監Virgil Abloh在一次對談里,面對關於未來的提問時,也說了一句類似的話: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相信。相信這個世界依然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Louis Vuitton 2054系列 by Virgil Abloh,專門做試驗性質的未來科技服裝

也許這正是可以超越時代的品質

而來武漢辦展,以及讓人們能在武漢自由地預約看展,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能給人一點可以相信未來的勇氣。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住武漢,可以通過下面的小程序預約免費去現場,截止到12月6號要是不住武漢也沒事,看看今天這篇文章也一樣:)

晚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lcFknUBdHeNs4oxFt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