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尿素價格上漲的行情已經持續半月有餘,多數地區價格開始維持穩定,主要是因為西南等地的氣頭企業停產,整體供應有所減少,下游工農業需求有所釋放和傳言的印度招標等利好消息使得市場氛圍得以提振。不管印度招標消息真假,下游需求是否持續,尿素價格可是實實在在的漲了上去,二銨呢?本以隨著原材料價格的略微回升和局部地區運費的上漲,二銨價格至少可以僵持維穩,但實際上部分地區價格仍在小幅下滑,以黑龍江地區為例64%二銨黑龍江主流預收到站價小降至2450元(噸價,下同),個別低端報價甚至低至2400元。
尿素價格漲跌,二銨報價卻不斷下滑。雖兩個肥種之間並無多大的直接影響,但二銨的價格為什麼就不能像尿素一樣呢?
首先,企業開工未曾大規模減少,二銨供應持續過剩。這次尿素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南氣頭企業因天然氣等原因停產檢修,據中國化肥網統計尿素日產量以低至12.4噸。多數二銨企業檢修期已過,短期內二銨工廠暫無大規模檢修,整體開工始終維持在4成左右,再加上明年個別工廠新裝置投產,市場整體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會進一步擴大。這就造成了二銨價格不斷的下滑。
其次,下游需求啟動緩慢。今年的冬儲市場可謂是冷冷清清,化肥企業賣力吆喝了兩個月,下游市場仍不買帳。雖然今年二銨價格與去年相比跌幅較大,但多數貿易商仍控制在最低量進行拿貨,且多帶有保底、計息以及銷售返利等政策。因短期內利好寥寥,多數下游經銷商對二銨市場持悲觀態度,即使後期走貨有所好轉,價格有所上漲,也會隨用隨采的進貨方式來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
最後,成本支撐處於弱勢,挺價底氣不足。近幾年二銨市場越來越透明,競爭程度逐漸升級,經過幾輪洗牌過後所剩的均為大型企業,大家的生產成本愈加透明,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二銨的定價。今年的硫磺價格處於近幾年的低位,港存更是從未低於200萬噸且尚有國際貨源不斷到貨,液氨和磷礦石價格方面也無反彈的趨勢,二銨成本支撐嚴重不足,企業挺價的底氣稍顯不足。
綜合來講,二銨市場需求和整體供應過剩的局面短期內好轉的可能性不大,下游經銷商採購時仍需持謹慎的態度,選擇保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