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常大米的3大誤解,有些商家就喜歡用這個忽悠人

2020-05-26     大江嚴選

原標題:關於五常大米的3大誤解,有些商家就喜歡用這個忽悠人

如果問中國最有名的大米是什麼,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五常大米。五常大米本身的品質和口感,在清末就已經頗具知名度,加上前些年出現在了舌尖上的中國,五常大米的名號更是變得家喻戶曉,引來不少人的追捧。

但市場需求越高,仿冒者就越多。五常大米本身的出米率就比普通大米低很多,加上名聲在外,價格比一般大米高出不少,於是有人動了歪心思,以次充好,把五常大米和普通大米混在一起售賣,獲取高額利益,甚至編造出一些所謂的「理論支持」,欺騙消費者,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三個關於五常大米的最大誤區。

誤區一:凡是五常產的大米,都是五常大米

五常產的大米品種很多,長粒香,425、639、938、松粳系列,龍稻系列,龍洋系列,等等,但這些品種各有特點,有的高產,有的抗病抗倒伏,有的價格低易於被市場接受,有的特點在於香,有的在於軟。

但真正能代表五常的大米叫五常稻花香。田永太及其團隊成功培育出的種子最初命名五優稻4,俗名稻花香2號,也即大家口中的稻花香。由於當年沒有市場意識,稻花香這個品種作為品牌被人搶先給註冊了,而五常又是實實在在的種植稻花香,所以現在的五常大米的包裝上印有稻花香也是國家許可的。

舌尖上的中國說,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說的五常大米是指五常稻花香,五常市長在央視上介紹的也是五常稻花香,其種子是五優稻4號,不是單純的指產自五常的大米。

誤區二:所有的五常大米上面都有腹白,沒有就是假的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說法。五常大米的腹白,也叫堊白,當地人俗稱白節子,是水稻成熟度不足的一個表象特徵,因為五常地區的氣候特徵,導致年積溫不足,水稻無法完全成熟,在其他品種里有腹白會被視作是劣質大米,五常稻花香是個例外。

很多商家甚至一些官方宣傳上都能看到這樣的話,五常大米每一粒上都有腹白。其實這話不盡然,氣溫高的年份,水稻的成熟度會比較高,出米率也高,有腹白的米粒就會少很多。

比如2016年龍鳳山的水稻,磨出來的米,有腹白的占比不到60%。所以用腹白判斷米的真假是不嚴謹的,因為長粒香也有腹白,其他品種欠收的年頭也會有這個表象特徵。

誤區三:五常大米是貢米,只有標明貢米才是最好的

五常大米在國人心裡有很高的地位,它在晚清時期是貢米,在1954年就成了國宴用米。一些商家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米的名稱上手腳,比如五常大米臻香米,五常臻香米,五常寒香米,五常稻花•香米,五常大米貢米,貌似名字越高大上越能證明自己是五常大米。

其實真正的五常大米就叫五常稻花香米,或者五常大米稻花香,產品名稱處顯示的是稻花香米,大家千萬別被一個名字蒙蔽了眼睛。

其實關於五常大米還有很多可以講的東西,比如每年十一之前上市的五常大米並不是最好的,因為有商家為了搶新米的上市的炒作,搶收之後通過烘乾達到標準含水量,然後就開始出售,這樣的五常大米,口感並不好。這些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和大家詳細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UonUnIBd4Bm1__Yys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