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龍蝦養殖池塘中栽植的水草主要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三類,一般以栽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為主,以挺水植物為輔。
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伊樂藻、苦草、菹草、馬萊眼子菜、金魚藻等;
浮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
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蘆葦、茭白、慈姑、香蒲等。
小龍蝦養殖池塘種植水草應堅持「分布均勻、品種搭配、密度適當」的原則,以滿足小龍蝦棲息、攝食、生長、繁殖的需求。水草栽植點位不能過密,以保證龍蝦正常生活、遊動通道暢通;在池塘中央以栽植輪葉黑藻和水花生為宜,在池塘四周以種植伊樂藻、苦草為佳;水草覆蓋密度控制在蝦池總面積的60%左右,過多時要人工撈除,不足時應及時補充。
一、插栽法
輪葉黑藻、伊樂藻等帶莖水草適用於插栽法,一般選擇在冬、春季插栽。方法是將水草切成小段,長度為15~20厘米,像插秧一樣,將一束束切好的段草均勻地插栽到池底的淤泥中,株、行距分別控制在20厘米左右。插栽完之後,向蝦池注水20~30厘米,待水草長滿全池後逐步加深水位。
二、拋栽法
菱、睡蓮等浮葉植物,可用軟泥包緊後直接拋栽入池,以便於其根莖在底泥中生長,讓葉片漂浮於水面。
三、移栽法
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應連根移栽,移栽時,應去掉傷葉及纖細劣質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邊的淺灘處,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間,密度控制為30~50棵∕667平方米即可。
四、培育法
對於水花生、水葫蘆、浮萍等浮水植物,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繩等隔一角落,作為培育「特區」,進行強化培育,讓上述水草在「特區」環境中生長繁殖,以作蝦池水草不足時的補充。
5、播種法
一般最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採用播種法,適用於淤泥較少的蝦塘。先將苦草子用水浸泡1天,再將泡軟的果實揉碎,搓出果實里細小的種子,加入約10倍於種子量的細沙土,與種子拌勻後播種。播種時將水位控制在10~20厘米,播種量為每667平方米50克左右。播種後要加強管理,提高苦草的成活率,使之儘快形成優勢種群。
(微信公眾號:「湖北小龍蝦」已開通全國小龍蝦每日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