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說什麼叫一稻三蝦:即農田收穫一季水稻、兩茬成蝦和一茬蝦苗,據相關相關報道,此種模式已經在個別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提升了稻、蝦等農漁產品的品質,達到了「516」(蝦產每畝500斤,稻產每畝1000斤,純收益每畝達6000元)的產量和效益目標,全力開展綠色農業生產。
今天我把這個模式總體的操作流程給大家順一遍! 四月初按照每畝6000尾蝦苗來進行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五月初捕蝦。到時成蝦規格能達到50克/只,畝效益能達到200斤/畝。
六月中旬開始降水工作,33公分一棵秧的標準進行寬行寬距手工栽秧,行距株距是一樣的。栽種高杆稻,杆高達到1.5米。等活棵分岔後進行擱田,然後放水,按照稻中蝦蝦苗3000尾/畝來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8月底捕撈,規格能達到40克/只,產量達到100斤/畝。
八月份龍蝦屬於反季節捕撈和銷售,技術含量高,因此價格高。通常龍蝦在35℃高溫就打洞自保,不給逮,價格自然就高。種植高杆稻的好處是外面高溫,稻田裡只有28℃左右,龍蝦在裡面非常舒適,也就無需打洞自保。寬行寬距的好處是龍蝦可以在稻田裡自由穿行,沒有任何束縛,到時水往環溝一降,可以大量捕撈。
十月初經過138天的成長,稻子也成熟了,收割後可以達到1000斤/畝的產量,途中稻子不能施肥,更不能打藥,只能人工除草,所以收穫的稻子是正宗的有機米,綠色生態食品。李兵很高興地說:「根據塘口水稻目前的長勢,今年我們應該能達到1200斤/畝的產量。」 收穫之後,也就是10月中旬,這時讓種蝦交配然後打洞繁殖,灘面上栽種伊樂藻並上水,經過一個冬季的管理,來年三月中下旬蝦苗開始出售,產量可達到200斤/畝,這就是稻後繁苗。
大家看著是不是很心動,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如果能夠應用這樣的模式,收入翻五倍十倍指日可待!
(微信公眾號:「湖北小龍蝦」已開通全國小龍蝦每日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