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寧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寶珠。」民間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地榆燒成炭,不怕皮燒爛。」
地榆是中醫治療皮膚創傷損害的常見中藥,用來治療癰腫瘡毒、水火燙傷、血熱出血等症,對治療燒燙傷有著獨特的療效,被譽為「水火燙傷之要藥」。
因為它的葉像榆但要長些,初生時鋪在地上,因此被稱作地榆。別名豬人參、馬軟棗、血箭草等,因其具有清新雅致的黃瓜香味,一些地區俗稱「黃瓜香」。
地榆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於山坡、谷地和叢林,適應性很強,抗寒、耐寒、喜光,在貧瘠、乾旱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長。在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尤以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吉林和四川等省分布種類最多。
古籍記載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言其:
「主婦人乳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
---《名醫別錄》記載:
「止膿血,諸惡瘡熱瘡,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消酒,除渴,明目」
---《藥物圖考》曰:
「調敷湯火傷,疳瘡潰爛」
---《本草綱目》載:
「能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
名醫醫案
據《續名醫類案》記載: 清朝外科名醫王維德曾給一位婦女治過小腿重度燙傷。先前首診的醫生用雪水化開研細的中藥冰片,調勻後塗敷到燙傷的地方,但一會兒小腿就腫大、疼痛難忍。到王維德接診後對病人說,幸虧燙傷的是小腿,才能遏制火熱之毒進入臟腑,要是在腰腹部之間的話,病情就危險了。隨後,王維德將地榆研成粉末,用油調之後輕輕擦到燙傷的地方,很快就止痛了。照此方法又擦塗了幾次之後,婦人的燙傷便康復了。
功能主治
1、來源加工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凈,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
2、性味歸經
苦、酸、澀,微寒。歸肝、大腸經。
3、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4、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斂瘡多生用。
5、性功能點
地榆沉降而走下焦,適用於下焦血熱或濕熱蘊結引起的便血、尿血、痔瘡出血等症,又擅治燒傷燙傷。
藥理研究
現代研究顯示,地榆中富含鞣質、三萜、黃酮和多糖等化學成分,其中鞣質成分含量最高,約17%,此外還有少量的有機酸、甾體及蒽醌類成分。藥理研究表明,地榆具有止血、抗菌、抗腫瘤、抗過敏、抗炎消腫、抗氧化、改善血液系統及神經保護等作用。
1、止血作用
生地榆、地榆炒炭及地榆鍛炭三者均有明顯的止血和凝血作用,且地榆炒炭和地榆鍛炭的止血效果較生地榆明顯。
2、抗炎消腫作用
研究表明,地榆不論炮製與否均具有較好的抗炎消腫作用。
3、抗氧化作用
地榆中槲皮素可能是抗氧化作用的主要靶點,有助於創面的癒合。
4、抗菌作用
地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並且地榆的抗菌範圍最大。
5、免疫調節作用
研究表明,地榆顆粒和地榆皂苷單體都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體外免疫調節作用。
6、對創面修復的直接作用
地榆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進上皮組織生長、肉芽組織增生及膠原蛋白的生成,加快創面的修復。
7、抗腫瘤作用
研究表明,地榆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鞣質、三萜類成分以及地榆多糖等,對腫瘤生長的各個階段均有抑制作用,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天然抗腫瘤藥物。
8、護膚作用
地榆提取物能顯著減輕由紫外線B照射引起的色素沉著,具有良好的美白作用;還可通過改善人面部皮膚彈性,發揮抗HYBID(透明質酸結合蛋白參與透明質酸解聚)介導的透明質酸降解活性和抗皺活性。
9、其他作用
還有文獻報道地榆具有防止腎間質纖維化、降血糖、抗肥胖、抗過敏、抗病毒、神經保護、提高體能等作用。
現代應用
目前臨床上,地榆主要用於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治療,以及內外科止血、燒燙傷、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腎盂腎炎、直腸炎等的治療。地榆製劑在臨床可用於快速有效地治療各種炎症、痤瘡、壓瘡,並被廣泛應用於預防和治療腫瘤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且能有效治療子宮肌瘤。
1、例如中成藥地榆升白片、地榆升白膠囊,以單味地榆組方,主要用於白細胞減少症。
2、地榆槐角丸、槐角丸、榆槐片、七味刺榆顆粒、槐榆清熱止血膠囊等,以地榆配伍其他中藥組方,可用於不同症狀的腸風便血、痔瘡腫痛。
3、香榆胃舒合劑,以地榆為君藥,主要用於寒熱錯雜所致的胃脘疼痛,反酸噯氣,口苦口臭,納呆食少症狀的改善。
4、榆芩顆粒作為三甲醫院製劑,以地榆、黃芩、石榴皮組方,臨床應用多年,具有較好的抗菌和消炎作用,主要用於痢疾,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5、臨床上,醫生常常將地榆製成燒燙傷藥膏給病人使用,藥膏對各種燒燙傷均有良好的效果,能使深Ⅱ度燒傷不結疤,Ⅲ度燒傷不用手術植皮而治癒。
藥膳食療
地榆營養豐富,為藥食同源類中藥,人們經常用地榆來做一些養生食物。
1、地榆粥
原料:地榆2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地榆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斂瘡。適用於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痔瘡出血、崩漏、血痢不止及水火燙傷等。
2、地榆酒
原料:地榆60克,甜酒適量。
做法:將地榆洗凈切段,焙乾研成細末,用甜酒煎服。每次6克,每日2次。
功效:調經止漏。適用於崩漏。
3、豬蹄豬心湯
原料:鮮地榆30克, 豬蹄2隻,豬心1個,蔥、姜、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蹄、豬心、鮮地榆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用中火煮沸15分鐘,加入蔥、姜和鹽,轉用小火燉至豬蹄熟爛湯濃,去地榆,加味精調味即成。吃肉喝湯,分3日食用。
功效:涼血止血,鎮靜補心。適用於小兒癲,氣血虛弱及脾胃功能低下等的輔助食療。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酸澀,凡虛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對於大面積燒傷病人,不宜使用地榆製劑外塗,以防其所含鞣質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穎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