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們:去北方旅遊的這份防凍小攻略請收好!

2024-01-19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南方小土豆們:去北方旅遊的這份防凍小攻略請收好!

春節假期在即,

很多人對哈爾濱冰雪世界的壯美嚮往已久,

對東北人民的熱情好客心動不已…

我假期目錄裡面必須安排上東北…

人在南方,心在爾濱…

想去見證潑水成冰的奇蹟時刻…

但是,稍等,別激動,

最近那邊都是零下20度左右~

您的禦寒防凍攻略做好了嗎?廣醫五院藥學部這份防凍小攻略請您查收!

為什麼要防凍?真的有那麼冷嗎?

北方城市的室內因為有暖氣是比較舒服的,但是室外是真的冷,還有呼呼刮的西北風。在低於0℃的情況下就可能引起皮膚凍傷,如果氣溫在-26℃或更低時,我們可能在半小時或者更短時間被凍傷。哈爾濱最近持續的零下二十多度,出門真的能分分鐘把我們凍傷了。

有朋友說,我小時候也長過凍瘡,沒多大事!NO! NO! NO!千萬不可輕敵,凍傷和長凍瘡不是一回事,凍瘡是暴露於冷空氣後皮膚形成的發炎斑塊,一般可以自愈,但是,凍傷可能導致永久性、不可逆的組織損傷(壞死)。

哪些人容易被凍傷,重點部位又在哪?

1.嚴重程度:身體的任何部位暴露在0度以下的低溫都可能有凍傷的危險,凍傷損害的危險程度取決於暴露於多冷的溫度,以及低溫作用時間的長短。

2.重點人群:因糖尿病或動脈硬化症導致血液循環差、血管痙攣,或手套或靴子太緊阻礙血液流動的患者發生凍傷的風險最高。

3.重點部位:暴露的手、足和面部最容易凍傷。

4.接觸物品:暴露部位與潮濕或金屬的物品接觸可加重凍結,凍傷風險很大。

我們出發去北方需要帶哪些裝備呢?

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凍傷了?

凍傷症狀分為三個階段,感覺也不同:

凍傷的第一階段(輕微凍傷):凍傷的皮膚呈紅色至紫色或比自然膚色淺。皮膚可能感到寒冷、輕微疼痛和刺痛。

凍傷的第二階段(淺表凍傷):需要藥物治療。我們的皮膚可能會感到局部溫暖發熱,但其實皮膚中的水正在慢慢凍結成冰晶。由於我們的皮膚含有超過 60%的水分,所以可能會產生「針刺」的感覺。然後,皮膚會出現刺痛或腫脹。恢復溫度後,皮膚會出現疼痛、脫皮、起水泡。

凍傷的第三階段(嚴重凍傷):深層的皮下組織開始凍結並完全麻木。一兩天後,凍傷的皮膚上會出現大水泡。凍傷的皮膚變黑是因為皮膚細胞在冷凍後死亡!!!輕微凍傷可以自行處理,但是發展到淺表凍傷建議諮詢醫務人員或者就醫,深度凍傷則需要緊急就醫治療!

如果發生輕度凍傷,我們可以這樣做:

1.立即脫離寒冷的環境:可以去附件有暖氣的商場逛逛或者打車回酒店。

2.儘快使凍著的位置恢復溫度

  • 四肢:可以把凍著的手或者腳放入溫水(約42℃)中浸泡至皮膚轉紅 (尤其指甲床變為潮紅) 、組織變軟為止,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
  • 面部、耳朵:對於面部或耳朵凍傷,可以用42℃的溫水浸濕毛巾,局部熱敷。
  • 如果沒有溫水,可以用衣物進行保暖(如帽子、手套、口罩)等。

3.喝溫熱的液體:茶、咖啡或湯可以幫助我們從內部取暖,但是注意不要喝酒。

發現凍傷,千萬不要做哪些事:

  • 回溫時儘量不要移動凍傷部位,避免用凍傷的腳趾或腳走路。
  • 千萬不要把凍傷的位置直接烤火、或者加熱墊、電熱毯直接暖手,也不要用或者用過熱的水回溫,因為凍傷的位置可能會暫時性麻木,過熱會引起燙傷、燒傷。
  • 不要去揉搓凍傷的位置,更不要用雪去揉搓我們凍傷的皮膚,因為揉搓凍傷後堅硬或麻木的皮膚會加重組織損傷。

如何用藥物來緩解凍傷帶來的不適呢?

——請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戶外再美,也要定時去室內溜溜,回回溫!畢竟我們南方小土豆們真的不抗凍,收藏好這份防凍攻略,等待春節假期,帶上家人們快快樂樂出發去北方玩雪吧!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藥師 彭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a141932157ed66cc033aa29b4d0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