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A拆A」:陽光電源子公司擬上市
金融投資報記者 劉敏
繼方大集團、麗珠集團等多家公司終止分拆子公司上市後,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300274.SZ)卻要分拆子公司上市,A股市場的「A拆A」又來了。
12月8日晚間,陽光電源發布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稱,根據公司總體戰略布局,結合控股子公司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新能源」)的業務發展需要,擬啟動分拆陽光新能源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拆分新能源電站業務上市
陽光電源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風能、儲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光伏逆變器、風電變流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水面光伏系統、智慧能源運維服務,2022年光伏逆變器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6月,公司在全球市場已累計實現逆變設備裝機超405GW。
根據陽光電源公告,陽光新能源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新能源電站的系統研發、項目開發以及系統解決方案銷售業務,向全球客戶提供覆蓋系統研發、開發投資、設計建設等清潔能源項目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在全球累計開發建設光伏、風力發電站超3500GW,穩居光伏電站開發商序列全球第一。
陽光電源表示,本次分拆陽光新能源上市,旨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拓寬子公司的融資渠道,加速其發展並提升經營及財務表現,進一步優化公司在新能源電站開發領域的布局,強化公司新能源電站開發業務的市場優勢、技術優勢,實現資本增值,從而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在2023年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上,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對綠色能源高度關注及行業發展過熱的背景下,內部競爭愈發激烈,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面臨挑戰。」
此前,陽光電源高管在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提及明年的業務重點時表示,一是保持家庭光伏業務強勁發展;二是持續發力工商業業務,該業務增長空間潛力巨大;三是由於組件價格下降,地面電站的需求空間增大,公司積極申報項目,同時,也不斷開展海外工作。
從行業來看,華創證券最新研報認為,經過近幾年行業快速擴產,產業鏈大部分環節面臨競爭加劇風險,價格預計仍將低位運行,盈利能力承壓。在激烈競爭背景下,預計資金充沛、技術領先、管理規範等綜合實力強的公司有望穿越周期。另一方面,產業處於技術疊代窗口期,也將孕育新的機遇。
市值和綜合競爭力或弱化
值得一提的是,12月6日晚間,在本次分拆上市消息發布前,陽光電源對陽光新能源進行增資。陽光電源表示,為優化公司控股子公司陽光新能源的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其融資能力,增強其資金實力,滿足其經營資金需求,保障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公司擬向陽光新能源增資10億元。
據公告內容,參考陽光新能源所處行業發展趨勢、發展階段、自身戰略及未來業務規劃等因素,本次陽光新能源增資前估值180億元。增資完成後,陽光電源持有陽光新能源的股權比例由82%增加至82.94%,陽光新能源仍屬於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
此次分拆上市,陽光電源不會導致喪失對陽光新能源的控制權,不會對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的持續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不會損害公司獨立上市地位和持續盈利能力。從增資後的陽光新能源股權結構來看,除了陽光電源外,曹仁賢持股2.92%,合肥星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86%,合肥泓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79%,合肥風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55%,張許成持股1.93%,合肥浩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87%,合肥月陽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53%,顧亦磊持股0.60%。
從業績來看,今年前三季度,陽光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38.02億元,凈利潤為7.03億元。截至2023年9月,陽光新能源總資產為303.13億元,總負債為239.76億元,凈資產63.37億元。以此計算的資產負債率為79.09%。
今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營業收入464.1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72.23億元。由此可見,陽光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接近陽光電源的30%和10%。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拆分新能源電站業務的行為,或將弱化陽光電源的市值和綜合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電源今年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為66.32%。具體來看,除了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外,陽光電源今年的帳面貨幣資金大幅度增加。三季度末,公司帳面貨幣資金為111.84億元,流動資產合計673.22億元,流動負債合計430.41億元;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5.52億元。
二級市場上,陽光電源股價自2021年7月創出180元的高點後便一路震盪下行。截至12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79.60元,小幅上漲0.73%,較2021年7月高點已跌去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