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落後產能出清加快 利好頭部企業

2024-05-09     金融投資報

原標題:鋰電落後產能出清加快 利好頭部企業

金融投資報記者 劉敏

5月9日,A股鋰電池概念股強勢爆發,天力鋰能、金楊股份等多隻個股漲停。

消息面上,工信部5月8日發布的《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提出,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徵求意見稿提到,鋰電池企業每年用於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3%,並提出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項目。

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

徵求意見稿提到,鋰電池企業應具有鋰電池行業相關產品的獨立生產、銷售和服務能力;每年用於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於主營業務收入的3%,鼓勵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鼓勵企業創建綠色工廠;鼓勵企業自建或參與聯合建設中試平台;主要產品具有技術發明專利;申報時上一年度實際產量不低於同年實際產能的50%。

值得一提的是,徵求意見稿對鋰電池及四大主材的產品性能要求全面提升,包括電池(消費型鋰電池、動力型鋰電池、儲能型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

具體來看,工信部擬提高多種類型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指標要求。對於大動力型鋰電池,工信部要求使用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的能量型單體電池能量密度≥230Wh,電池組能量密度≥165Wh;使用磷酸鐵鋰等其他材料的能量型單體電池能量密度≥165Wh,電池組能量密度≥120Wh。對於儲能型鋰電池,要求單體電池能量密度≥155Wh,電池組能量密度≥110Wh。

在質量管理和生態環保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企業應對鋰電池產品開展編碼並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體系,加強生產者責任延伸,鼓勵企業應用主動溯源技術。鼓勵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建設應用工業綠色微電網等。

助鋰電池產能加速出清

業內人士認為,工信部重申研發費用率不低於3%和產能利用率不低於50%,將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加快落後產能出清。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940萬輛,同比增速超過35%。也是從2023年起,鋰電池材料環節的主旋律是「降價」,隨著行業新產能的投產,行業供需關係改變,鋰電池主要材料迎來了價格的大幅下降。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鋰電池產能很可能超過3000GWh。產能利用率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國鋰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40%左右,到2025年,產能利用率很可能降至35%左右。

Wind數據顯示,在鋰電池板塊的101家上市公司中,有88家公司2023年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從研發費用率來看,有26家公司2023年的研發費用率不足3%,其中包括當升科技、海科新源、諾德股份等。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鋰電池板塊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2312億元,同比下降0.6%,呈現量增價減的特徵;歸母凈利潤882億元,同比下降29%,顯示行業競爭加劇、盈利承壓。

光大證券認為,從鋰電池產業鏈各環節的收入占比變化來看,具有趨勢性替代邏輯的材料(例如,磷酸鐵鋰正極憑藉性價比優勢替代三元正極)、差異化及創新疊代的環節(電池等)收入占比呈上升趨勢,創新疊代速度慢、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的環節,由於競爭加劇帶來的價格下跌,價值量占比呈下降趨勢。從產業鏈利潤的分配來看,周期性強的環節體現出較大的波動,如上遊資源、磷酸鐵鋰等;電池和上遊資源分走產業鏈絕大部分利潤;在低鋰價格背景下,電池分走近半利潤。

引導鋰電池產業加快轉型

5月9日,天力鋰能、領湃科技、金楊股份等個股先後20cm漲停,天宏鋰電、合縱科技、紫建電子、屹通新材、星光股份等個股漲逾10%,豐元股份、百合花、天際股份、時代萬恆等個股漲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工信部的目的是加強鋰電池行業規範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促進我國鋰電池產業健康發展。

東莞證券分析師黃秀瑜認為,在當前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背景下,工信部對行業規範條件進行修訂,引導技術創新、轉型升級,推動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利好頭部企業。黃秀瑜表示,加快落後產能出清,防止低價無序競爭,有利於擁有技術優勢和優質產能的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提升和盈利修復。徵求意見稿注重產品質量和低碳環保,為企業「出海」做積極鋪墊,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展望後市,浙商證券認為,固態電池是鋰電池全面升級的方案,其中半固態作為過渡方案,已在蔚來汽車和智己L6上實現裝車,電池及材料環節均有望迎來較大的價值增量。從今年一季報來看,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科達利等行業龍頭表現出穩健的盈利能力和優秀的報表質量,隔膜、電解液(六氟)等環節的盈利加速觸底,當前鋰電行業基本面邊際好轉趨勢明確,疊加以舊換新政策的驅動,國內新車需求增長、各項新技術的落地,將強化電動車的競爭力。

西部證券也表示,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鋰電池中遊行業產能仍處於去化階段和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影響,今年一季度,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欣旺達,結構件龍頭科達利、鋰電OPE龍頭格力博的業績超預期。隨著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及磷酸鐵鋰、電解液等中游部分環節盈利見底,各環節的龍頭企業仍具備較大彈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e528da739a1cb2895a35c28f317e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