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西班牙電影在世界電影版圖上,近些年異軍突起,尤其是驚悚片/懸疑片類型,佳作迭出。
中國觀眾認識西班牙電影,大多是從2017年在國內上映的《看不見的客人》開始的。其嚴絲合縫的故事設定,驚人下巴的反轉,無不讓人拍案叫絕,為之折服,豆瓣8.8分,是絕對擔當得起的。
後來,義大利翻拍了一版,名字叫做《死無對證》,劇情與原版《看不見的客人》沒有太多改編,但西班牙版優勢在前,義大利版只能說還湊合,豆瓣打分7.3,算是合格了,不夠驚艷但也值得一看。
現在,中國電影也選擇翻拍了《看不見的客人》,拍出了《瞞天過海》,為了不再犯義大利版故事改動不大的失誤,這一次編劇們很用心地將劇情進行了大更改,可謂用心良苦。但至於效果嘛,卻差強人意,改得還不如不改,起了反作用了,將原作的優勢全部給改掉了。
在西班牙版《看不見的客人》中,殺人真兇是一位年輕有為有錢有勢的青年男子,他要面對的是一對年老色衰的老夫婦。青年男子車禍撞到了夫婦的兒子,然後在小伙尚未死去的時候就將其裝入車中沉到湖底,可謂是罪惡滔天。但這對夫婦就是扳不倒他。即便青年男子的同車情人,將真相告知給了夫婦,依舊不能扳倒他。甚至,還迎來了女情人的被殺。即便是所有證據都指向了男子,但他依舊沒有認命,而是積極運作,依舊想要找到替死鬼,逃脫法律的制裁。直到被殺小伙的母親,裝扮成律師,跟他鬥智斗勇,一點點扒去他的偽裝,一點點去接近真相,直到最後徹底扳回局勢。
《看不見的客人》里,真相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地往裡揭,編導帶著觀眾逐漸走向真相的過程,非常過癮。
故事設定精彩,人物演技在線,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這些看似《看不見的客人》成為經典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真正讓影片成為經典的其實它傳達了一個普世價值,那就是「母愛如山」。母親裝扮成律師與真兇針鋒相對,鬥智斗勇,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需要極高的應變能力,外加上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為了給兒子討回公道,片中的母親最終做到了。支撐這一切堅持下去的,就是母愛的力量。
另外,還有一個點是階層的對立。兇手代表的是權貴,母親代表的是貧寒,階層的尖銳對立,讓原本相對簡單的案件,在警察的不作為之下,變得異常艱難。只得老母親深入虎穴,去完成私力救濟。
中國版的《瞞天過海》,編導們的努力是看得出的,為了看起來這一版與原版有很大的差異,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花了很多精力,下了不少工夫。
從改編上來說,《瞞天過海》里不像西班牙版及義大利版里死的是一名小青年,而是變成了一位老人。而且,儘管也發生了車禍,兩個類似的原版故事裡死去的小青年都是因車禍而亡。《瞞天過海》里儘管也有車禍,但車禍並不是老者致死的根本原因。從懸崖邊的院落里將人推下去才是主因。
既然死去的人變成了老者,那麼追查兇手的人,也就變成了他的兒子。
這樣,從原作的「母愛如山」,一下轉變成了「孝心大如天」。
兇手,也由原版里年輕有為的青年男子,變成了蛇蠍美人。
至於階層對立,倒還是被保留著,而且衝突更加劇烈化。衝突的雙方變成貧寒的農家人與這方土地上的管理家族,草民與權貴,蟻民對官僚。這種衝突,讓對立的雙方嚴重不對等。
可是,
可是,
可是,
階層對立,階級批判,恰恰在中國不是那麼普世。或者說,觀眾對於這樣的階層對立,已經膩了,激不起太多激動了。
即便是《看不見的客人》,階層的對立,也只是給案件的追查製造障礙,而不是在為了批判權貴。階層對立這個點,在這個故事中的重要性並不強,真正強的就是「母愛如山」這個點。
一部電影,故事再好,真正打動人的還是藏身於後的情。
《看不見的客人》就是這樣的典型。你以為是故事精彩,其實不全是。精彩的故事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母愛的那種情,才是真正打動人敏感情緒的點。
這幾年的中國電影中,范偉、竇驍、張頌文主演的《不速之客》,還有尹正、張本煜、喻恩泰等主演的《揚名立萬》,在故事上,都有著非常精妙的設計,都是很好的故事,但是在成功上,《不速之客》直接撲街了,《揚名立萬》票房上小賺了一把,但也迅速就被人遺忘了。
為啥呢?
就是它們的故事再好,但是缺乏背後的情,缺乏普世價值,因而行走不遠。
就像寫文章,中學老師都會教大家要「形散神不散」,這個神,就是電影故事背後的那個情,那個普世價值。
寫作文,需要個性,不散的那個神就是作者的獨特的個性,可以灌注全文的精神。而電影是面向觀眾的,不僅僅是本地觀眾,還有遠方的觀眾,甚至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觀眾,要想讓他們都滿足,只能是擁有一個普世的價值。
《看不見的客人》里的母愛如山的價值觀,就是普世的,到哪裡都能夠打動人。
《瞞天過海》的改編,豆瓣打分從原作的8.8分到現在的6.7分,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將原作里最重要的神韻改沒了。
不是說你把人物改動一下,細節改動一下,就萬事大吉了。不是的。
原作的成功,不僅僅是故事的設置,一定會有其他元素的。
可是,《瞞天過海》的編導們,肯定是沒有充分理解原作大獲全勝的真正緣由是什麼?
電影的觀眾以年輕人為主,尤其是剛剛脫離父母關愛剛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對於他們來說,母愛,或者是父愛,是一個重要的紐帶,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沒有離爸媽太遠。
所以,「母愛如山」的母體,是行之有效的。
而「孝順大如天」的觀念,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對於年輕觀眾來說,該不該孝,到底如何去孝,這個是自己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可以具體把握的事,他們不需要說教,也不需要在這個層面有多感動。
《常回家看看》才是講「孝順大如天」主題的經典歌曲,誰喜歡這首歌呢?不是年輕人,而是老年人,因為他們能需要孩子們來盡孝。
所以,「孝順大如天」的主題,真正適合的觀眾是中老年人,也就是說《瞞天過海》這部電影真正需要被打動的人,就是中老年觀眾。可是,中國的中老年人,壓根就不怎麼進電影院。
況且,《瞞天過海》也不是一部拍給老年人看的電影,編導們想要的就是給年輕人去看的效果。
這樣,就徹底擰巴了。主創們所有的努力,都用錯了地方。
自以為改編的很好,其實越改越偏,越行越遠。
這樣,還想火,就幾乎不可能了。
6.7分,其實已經是打分過高了。它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