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隊》里的張譯為啥沒有「救貓咪」?

2023-12-14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三大隊》里的張譯為啥沒有「救貓咪」?

本文作者:李嘯天

無論「四大天王」多麼火,香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歌手一定是黃家駒。大陸最重要的歌手,一定是崔健。至於整個華語圈,最重要的歌手一定是羅大佑

羅大佑 > 黃家駒 > 崔健。

為什麼?

因為他們有內涵,有文化,有思想深度。

就像美國的歌手那麼多,唱得好聽的也很多,但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鮑勃·迪倫,就因為他有文學性,有思想高度。

同理。

2023年度最佳華語片,一定是《涉過憤怒的海》,因為它有深度,而且好看。

如果只講好看,不講深度,那麼「四大天王」里的任意一個,無論是張學友、劉德華,還是郭富城、黎明,只講唱的好聽,都能勝過黃家駒。

如果只講好看,不講深度,那麼2023年度里最好看的電影,一共有兩部,年頭年尾各有一個,年頭的是《滿江紅》,年尾的是《三大隊》

《涉過憤怒的海》是藝術片,但無論思辨性還是可看性,都遠勝《河邊的錯誤》《宇宙探索俱樂部》,因為後者是裝逼,把藝術兩個字寫在了臉上,而不是內涵上。《涉過憤怒的海》對於原生家庭的撕裂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其拷問直擊靈魂,引人深思。

《滿江紅》與《三大隊》都是商業片,有一定思想屬性的商業片。「國師」張藝謀將民族主義當做賣點,將岳飛的精忠思想作為英雄遺產,進行挖掘開發,演繹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不斷反轉的故事。無論節奏,還是情緒,都相當漂亮,賺錢賺的一點都不丟人。

《三大隊》則是陳思誠出品。陳思誠作為國內玩轉商業類型片的頂尖高手,他已經用《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誤殺》《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等片充分證明了其高超的市場運作能力。《三大隊》作為陳思誠監製的新作,再一次證明了他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毫無疑問,《三大隊》是一部優質的市場佳作,絕對值得一看。屬於強力推薦的作品。

我在群里說過,《三大隊》選錯了檔期,它應該選擇春節檔,那將會成為一部30億級別的作品。選擇現在上映,票房大概會損失20億,成為10億級別的作品。

考慮到最近電影院線里的電影普遍質量不高,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也少了很多,形成了一點典型的新年檔期前的票房淡季。能夠達到10億,已經非常厲害,非常不容易,已經是檔期內的佼佼者了。

我已經刷了兩次《三大隊》了,兩次觀看都被電影中的情緒所感染,都激動不已。

看完之後,就一直想要怎麼樣來寫一寫,又一直找不到特別好的點。

看第一遍的時候,只覺得《三大隊》不錯,真特麼好。看第二遍的時候,已經在思考它究竟好在哪裡?

一邊觀看,一邊已經在找它的優點了。其中一個點,是發現《三大隊》的配樂真是好,與電影的節奏配合無間,極其絲滑,該飽滿的時候飽滿,該高亢的時候高亢,該低沉的時候低沉,吻合的極其好,而且絕對不搶戲。

都說好萊塢配樂大師漢斯·季默配樂配得好,但是寂寞大師的音樂其實經常搶戲,用過於濃重的音效,用震耳欲聾的感覺將人拽著走,用其玄乎其神的技法將人攜裹進去,不由得不被打動。包括久石讓,也是在他的音樂響起時,甚至想讓人閉上眼睛,單純地去享受他的音樂,忘了自己是在看電影。對於電影本身來說,這些都有些搶戲了,讓電影變成了MV。

另外一種配樂是「教授」坂本龍一式的,將音樂與畫面與故事嚴絲合縫地熨帖在一起,音樂是為故事服務的。《三大隊》的配樂就是如此,音樂人彭飛乾得相當漂亮,用音樂為故事加分,在不知不覺中將觀影人的清晰調動起來,然後又絲毫不覺得突兀。

如果去掉音樂與剪輯,只論故事,《三大隊》的劇本其實是存在缺陷的,並不完美。

嗐!找優點結果找來找去找到缺點了,真是不好意思。

群里有人問,《三大隊》算主旋律嗎?

算!不是算,它就是。

因為它的故事核講的是警察精神,不管身上有無警服,警察精神都不會衰退。一日為警,終身為警。

這種精神,當然是值得提倡的主流價值觀,是符合社會主義精神的,當然屬於主旋律。

只是片中的警察精神存在瑕疵,存在刑訊逼供的問題。後期堅守警察精神的,其實不是警察。這多少有一點點尷尬。但自從《亮劍》火了以後,痞子英雄已被廣泛接受了,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戰狼》里存在著痞性,就絲毫不影響票房的收割程度,也不影響美譽度。

只是,《三大隊》里張譯飾演的程兵程隊,這個角色的不完美之處在於他的堅持究竟來自何處?電影沒有講明白。

警察精神,是一個大帽,具體到每一個人,又都不一樣。

程隊的警察精神,缺少一點緣由。

在他回家跟女兒合影的時候,他媳婦說想安裝一個防盜窗。程隊說咱家不按。他的意思,我是警察,家裡還按防盜窗,簡直是太諷刺了,這是對自己職業的不自信,對社會治安的不認可,間接說明自己的工作不合格,所以不能按。

這一點,可以說是程隊對於自己警察身份的在意。他覺得身為警察,就該有警察的樣子。

等到進了監獄,眼見監牢里的小孩被欺負,他奮起救人。牢頭中哥說他身上有股勁,明里是牢犯,內里還是警察

能夠鋪墊程隊出獄後要堅持抓人,也就這兩處了,反應了程隊一日為警終身為警的執念。

出獄後,在墓地里,程隊又說他要給死去的老張一個交代,要給案子中被姦殺的女孩一個交代。這就不是鋪墊了,而是直陳,但是直陳的力度明顯不如鋪墊來的好。

而作為陳鋪,實際上《三大隊》是缺少的,並沒有做好。

這就是標題里所說的「救貓咪」,程隊沒有這個行為。

「救貓咪」的理論是好萊塢編劇大家布萊克·斯奈德的編劇工具系列書《救貓咪》里一個經典的論述。

這裡的「救貓咪」,是一種劇本創作技巧。說的是,當主角出場的時候,編劇必須要讓他先做點兒什麼,以展示其性格,使觀眾建立起跟他的情感聯繫,讓觀眾迅速認識到主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如說,如果觀眾看到主角從樹上救下來了一隻貓咪,就更容易對他產生好感,覺得他是一個好人,富有愛心。「救貓咪」的行為,對於全片來說,只是一個閒筆,看似可有可無,但實際上對於角色的性格展示,把人設立起來,起到了絕大的作用,大有深意

《三大隊》里的程隊,就缺少這樣一個「救貓咪」的行為。片中,程隊在雨中開著車就到了現場,下車後不打傘,用文件包稍微遮了一下頭,就開始爬樓梯去兇案現場。

然後,看到了被害人的父母,又沒打招呼,直奔現場。

然後,在兇案現場,他想到了扣子的細節,果然順利提取了兇手的指紋。

這個過程中,按編劇的意圖,是開場就一頭扎進了案子裡,不要鋪墊。畢竟,後面的追兇戲才是大頭,查案本身就是鋪墊。

似乎編劇沒有錯,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開頭觀眾壓根來不及做好準備,迎頭就撞進故事裡,上來就是第一個高潮,多少有點懵。如果順便來一兩處閒筆,對人物形象的構建會更完整。

也不是完全沒有,張子賢飾演的角色摳摳搜搜的細節,倒是不經意中展示的很好。他總是借隊友的煙抽,打火機總是一掏一把,一看就是從機場出口處順來的,摳門摳到極致。

但是非常遺憾,對於程隊的形象構建並不完整,存在重大的缺陷。

張譯的表演很贊,整體上演活了一名執著於使命的警察。

但是,後半程尤其是結尾處的張譯,又多少有些用力過猛。與《白日焰火》里的廖凡相比,就差點意思。廖凡飾演的警察,也是十年如一日,執著於斷案,不過廖凡飾演的張自力,10年後的那種落寞,是真落寞,角色的精氣神全都猥瑣的不成樣子。還有《漫長的季節》里的馬隊,在陳明昊的飾演下,曾經的刑警隊長化身為了廣場舞王子,身上的那股市井勁與不甘心,都極為傳神。

廖凡與陳明昊,都是將自己化身為角色,以不演勝演的方式,為角色寫下註腳,演得棒極了。張譯的程隊,最後在小巷子裡與隊友迎面錯身而過,並孤單地站在喧囂的街頭,那一幕極為感人。

但再往倒,在小公園裡看到周圍人都在享受生活的時候,他突然想放下了。那一段,就極其違和。無論化妝有多牛,身形有多傴僂,都無法掩藏住眼神。那依舊是張譯的眼神,而不是程隊的眼神。表演的痕跡過於明顯。與廖凡與陳明昊比,明顯存在差距。

而這些毛病,在張譯沒有「救貓咪」時,就已經落下了,成為了一個劇本bug,後面的不足,都是這個bug的具體顯現。前面沒有建立起人設,後面的拉胯自然會顯得明顯。

「救貓咪」是為了展示並豐滿形象,起到的完善作用相當大,所以才是經典的編劇技巧。

陳思誠玩類型片玩的飛起,居然在這上面留下一個bug,也算一個失誤。

其實,在《三大隊》里想為程隊加一個「救貓咪」的行為,也很簡單。不是片頭在下雨嘛。程隊不是開車的來的嘛。那麼,片頭往前延展30秒,講雨已經下大了,車子要過一個水坑,究竟要不要過去?加一個這樣的情節,過水坑的情節,讓三大隊里的其他一個角色,說要不要繞一下,而程隊很堅決地衝過去。這個過程,給程隊來一個堅定的眼神的特寫。等偵查完現場,再來一筆,車子已經因為剛才的涉水,壞掉了。這樣,形成一個小閉環。前後加戲不到一分鐘,一個看似閒筆的小細節,就足以勾勒出程隊的性格與形象了,人設也能立起來。

「救貓咪」不一定是非要去救一個小動物,它就是一個比喻,就像上面說的,加上一個「過水坑」的設計,就可以用一個看似漫不經心的閒筆,將角色的形象與性格快速勾勒出來,甚至這處閒筆就是人物性格的緣由。

這是《三大隊》的一個缺陷,沒有了「救貓咪」,程隊的執著就成了無根之源,成為了沒有來頭的執拗,這真的是一個缺憾。

畢竟,電影是影像的藝術,必須通過畫面來展現人物的性格。文藝片之所以能夠成為文藝片,就在於導演會充分利用畫面,來展現自己對社會的認知。而高明的文藝片導演,又可以通過畫面,賦予社會性思考意義。所以,設計好每一個鏡頭,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