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導演崔睿在長春「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的演講,根據錄音整理)
大家上午好!
我是電影《消失的她》的導演崔睿,今天很開心能夠來到長春參加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長春是我國最早的影視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新電影的搖籃。作為一名90後導演,可以上台與大家分享拙見,非常榮幸。
在座都是我業界的前輩,也希望大家對我的發言批評指正。
電影《消失的她》導演 崔睿
小時候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是《鐵達尼號》。影院就在離天安門不遠的大觀樓裡面,那時候不懂什麼是光影藝術,也不理解故事深刻的內容,只是單純被電影院的氛圍震撼,是與在家裡看電視截然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當時住在北京的胡同里,票是街道發放的,鄰里街坊結伴去看,夏天在院兒里乘涼,茶餘飯後大家就嗑著瓜子兒,坐在長凳上聊聊《鐵達尼號》,聊聊外國人的愛情。
那時候的我還聽不懂那些關於電影,關於愛情的探討,只是能聽見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群眾中所發出的響亮聲音。它能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在一段時間裡,去探討一個共同話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引起了我對電影最初的關注,我理想中的電影需要具備的第一點就是話題性。
我們在製作《消失的她》的時候,首要關注的就是這部電影在探討一個什麼話題,通過這部影片傳達一種怎樣的價值觀。通過這個杜撰的、誇張到極端的故事,想傳達給觀眾一些正面的能量,關心你身邊的另一半,不要迷於表象,不要疏於溝通等等。
電影人有著不同於其他行業工作者的特殊使命,因為每一部電影,你都有機會為一種群體發聲,他們因為自身境遇和束縛,身份的邊緣或低微,沒辦法將自己的感受傳播出去,我們電影人有責任為他們發聲。
觀眾看到了,那麼這個群體的遭遇和感受就會被放大,會引發更多的人去反思,去自省。社會意義,是電影藝術形式所肩負的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我是在好萊塢讀的電影,南加州大學是好萊塢數以萬計影視工作者的搖籃。第一次在美國參加的電影首映禮是《侏羅紀世界》,在好萊塢中國劇院TCL Chinese Theatre舉辦,我也有幸參與了影片的製作,見證了光影的魔術如何締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
那場放映中,我第一次沒有看電影,而是看觀眾,看到他們目不轉睛地投入,投入地皺眉,看見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銀幕,聽見他們緊張的尖叫和歡樂的笑聲,越發覺得通過聲光影的配合將觀眾帶入這個虛構的世界裡,讓他們與影片的主人公們一同沉浸其中,去探險,去放飛自我,忘記生活中柴米油鹽的瑣碎,才是電影製作的魔法。
因此,我理想中的電影需要具備的第二點,就是商業性,觀眾愛看,喜歡看,都來看,才是電影最好的歸宿。
依舊拿《消失的她》舉例, 除去故事和文本之外,我們在影片的觀賞性上下了很多功夫。無論是前期華麗複雜的置景,高飽和色彩的選用,還是緊張節奏的剪輯,誇張極致的配樂,我們都在努力去為觀眾呈現一場身臨其境的視聽盛宴。
我們的後期是在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的雙杜比棚里完成的,小到角色的呼吸聲,酒杯碰撞的聲音,大到被觀眾朋友們熟知喜愛的全CG製作的「海底星空 」場景的視覺呈現,片尾曲《籠》的編撰,我們都希望能給予觀眾耳目一新,有衝擊力的感受。
我常說電影是關於瞬間的藝術,時過境遷,觀眾記不住看過電影的所有片段和故事情節,但他們能記住《臥虎藏龍》里的竹海,《盜夢空間》里的摺疊城市,我們也希望他們能記住《消失的她》里的海底星空。
商業性,字面意思就是電影的商業價值,既然希望觀眾走進影院來看電影,那電影就需要具備必須在電影院觀看的特質。除了吸引人的故事,精良的製作、震撼的視聽都值得觀眾買單,這也是觀眾願意花費幾小時的時間走進影院,靜心享受電影時光的原因。
在好萊塢讀書、工作近十年後,我選擇回到北京,回到我的家鄉,來真正實現我的電影夢想。十年間,我親歷了國內外不同的拍攝技術和製作體系,與此同時,中國觀眾的觀影需求也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觀眾們不再一味地追捧《侏羅紀世界》,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流浪地球」。
商業之餘,我們開始探討一部影片的藝術價值,心靈的觸達以及思想意識的升華。電影不再只關乎娛樂,觀眾們不再只期待酷炫的場景、腎上腺素的飆升,也開始逐漸追求它的藝術審美,一場眼睛和耳朵的極致享受。
所以,我理想中的電影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藝術性。在我們的影片《消失的她》中,我們試圖去建立獨具一格的美學體系,能讓懸疑片脫離固有的類型認知,有更為廣闊的受眾覆蓋。場景的布置選用了梵谷的十三幅畫作去還原和致敬,呼應主人公的特質。
近年來國家推出了多種積極政策來支持電影人創作,解決我們的訴求,讓我們去實現電影夢想。也正是這些支持讓中國電影市場百花齊放,充滿希望。
能夠拍攝《消失的她》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陳思誠導演的理念堅持,堅定了我創作的信心,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幫助我拍出了理想中的電影。
作為新一代的電影人,我們站在前輩的肩膀上,走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洪流之中,吸取中外的經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把我對生活,對未來的嚮往,我所接受的文化薰陶,通過影像呈現給更多的觀眾朋友們。並且努力讓電影突破語言和文化的壁壘,被不同國家觀眾所喜愛,我想那就是中國電影新力量需要做的事情。感謝大家。
【文/崔睿】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